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圈 > 商学 > 历史 > 正文

善断者,方能成大事

来源:往事文摘 发布时间: 2020-02-28 10:22:14 编辑:夕歌

导读:商鞅,姬姓,公孙氏,名鞅,卫国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后代。

商鞅原名公孙鞅,年轻时在魏国的相国公叔痤府中当管家。由于他精通法律,满腹经纶,聪明过人,又机智善断,公叔痤认为他是个治国的栋梁之才,准备把他推荐给魏国国君。可是就在这时,公叔痤突然重病卧床,不能上朝了。

魏惠王听说相国患了重病,就亲自登门探视。他见病中的公叔痤周身颤抖,骨瘦如柴,已是病入膏肓,魏惠王就询问说:“我看相国沉疴在身,为了国家大事,我不得不向您求教,您百年之后,我们的国家怎么办呢?”

公叔痤拉住魏惠王的手说:“生老病死,谁都难免。我已年迈,死不足惜,我所惦记的是国家大事。这几天来,我经过深思熟虑,认为能接替我这个相国职位的人,就是我的管家公孙鞅。大王把国家交给他,他一定会把国家治理好。”

魏惠王听了大吃一惊,心想:我怎能把如此重任交给一个嘴上没毛的年轻人呢?他虽然当时没有回绝,却默不作声。公叔痤见魏惠王脸色不悦,就屏退了左右的侍从,单独对魏惠王说:“对于公孙鞅这种人,用则重用,不用则杀之。我看大王的意思是不准备用他了,就及早杀掉他,不要让他离开魏国。他是一个经天纬地之才,如果被别的国家重用,可对咱们魏国的危害不小哇!”

“好吧,就依您所言。”魏惠王漫不经心地答应下来。

魏惠王走后,公孙鞅来到公叔痤的病榻前,正好遇到病人的黏痰涌在喉咙里,憋得满脸发紫,眼看就要憋死了。公孙鞅为了报答主人的知遇之恩,不嫌肮脏,嘴对嘴地把公叔痤喉咙里的痰吸了出来。

公叔痤被公孙鞅的忠心感动了,就抱歉地说:“刚才国君来探视我的病时,他问我以后谁可以任相国之职,我推荐了你。从他那默不作声的表情上看,他是不同意的。我身为相国,肩挑社稷,应当首先为国家考虑,因此我就建议国君,对于你,用则重用,不用则杀之。国君已经答应采取我的建议了。现在,又看到你对我这样忠心,我深受感动,我不得不为你考虑。我把实话告诉你,你必须马上逃离魏国,否则,就没命了。”说完就挥手让公孙鞅赶紧逃走,神情显得十分紧张。

公孙鞅听了,不但不慌张,反而显得很平静,莞尔一笑说:“我不走。”

“你……为什么不走?”公叔痤惊奇地问。

公孙鞅又笑了笑说:“你推荐我,国君不肯任用我,这说明他把您的话当成了耳旁风;他既然把您的话当成耳旁风,怎么可能采取您的意见杀掉我呢?所以说,我不用逃走。”

“原来如此,说得有道理!”公叔痤觉得公孙鞅分析得太精辟了,就更佩服他的才智,更觉得他是个难得的人才。

再说当时魏惠王走出公叔痤的府第,便笑着对左右的侍从说:“公叔痤相国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呀。可能是他的病太重了,在发热说胡话哩,他竟要我让公孙鞅这个毛头小伙子当相国,还说了些耸人听闻的话,真是岂有此理!”

事情的结果真如商鞅判断的那样。魏惠王既没有重用他,也没有杀掉他,他也没有马上离开魏国,而是不慌不忙地在魏国又住了三年,后来听说秦国招贤纳士,才离开魏国去了秦国。

(左汝正摘自《山海经》)

标签:商鞅 公孙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