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投融资 > 产业 > 产业看点 > 正文

谷雨说茶:且招邻院客,试煮落花泉

来源:中国艺术报 发布时间: 2020-04-20 10:23:09 编辑:夕歌

导读:谷雨,我们便来说说这雨前茶。从惊蛰(3月5日左右)到谷雨(4月20左右),这一时期的茶统称为春茶,又可细分为社前茶、火前茶和雨前茶三种。

我国的农历以每隔15天为一节气,古老的农业生产向来以节气作为农时的安排。茶叶生产也是一样,今日谷雨,我们便来说说这雨前茶。从惊蛰(3月5日左右)到谷雨(4月20左右),这一时期的茶统称为春茶,又可细分为社前茶、火前茶和雨前茶三种。

云雾缭绕的茶山

社前,是指春社前,古代在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祭祀土神,称之为社日,大约在“春分”时节(3月20日左右)。

火前,即清明前,因为古人在寒食节有禁火三日的习俗,三日内不生火做饭故称“寒食”,寒食节是在清明节前一天,因此火前茶实际上就是明前茶。

雨前,即谷雨前。4月5日以后至4月20日左右采制的茶叶即称雨前茶。

采茶

雨前茶也叫二春茶,除了嫩芽外,还有一芽一嫩叶和一芽两嫩叶。一芽一嫩叶的茶叶泡在水里像展开旌旗的古代的枪,被称为旗枪;一芽两嫩叶则像一个雀类的舌头,被称为雀舌。

旗枪

雀舌

谷雨是采茶的时节,民间谚云“谷雨谷雨,采茶对雨”。谷雨前采摘的茶细嫩清香,故谷雨品新茶,相沿成习。喜爱香茗的文人雅客有诸多诗句咏之。唐昭宗时期,户部侍郎陆希声曾作诗《茗坡》:

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华鲜。

春醒酒病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煎。

江苏紫砂陶都宜兴古称阳羡,阳羡的茶在唐代为上品,谷雨前所采之茶更为名贵,唐代僧侣有饮茶风尚,晚唐著名诗僧齐已留下了三首与谷雨有关的茶诗,其中一首为《谢中上人寄茶》:

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

绿嫩难盈笼,清和易晚天。

且招邻院客,试煮落花泉。

地远劳相寄,无来又隔年。

在轻雾如烟的茶丛中,翠绿鲜嫩的春山野茶很稀少,乃至天色将晚时,还未采满筐。尽管谷雨佳茗难得,但诗人还是迫不及待地招来邻院的客人品新茶。

泡茶

在人们的传统概念中,总认为社前茶和火前茶比雨前茶好。不错,前两者茶叶细嫩品质好,但两三泡之后,味道就变淡了。而雨前茶泡出来舒身展体,鲜活如枝头再生,染得春光盈眼,且茶香浓郁浑厚,久泡仍余味悠长。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谈到采茶时节时说:“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

茶叶在茶汤中舒身展体

现在众多人热捧社前茶和火前茶,赶的无非是一个“早”字!而这个“早”字,买茶的人付出的是高昂的价格。真正买社前茶和火前茶自己喝的人较少,大多是作为礼品送人的。

在茶农心目中,社前茶和火前茶虽然上市早、价格高,但绝非真正的茶之上品。制茶人祖辈们口传下来的说法,似乎更喜欢谷雨前后的茶,尤其是谷雨那天的茶。据说谷雨那天采制的茶,喝了对人身体特别好,可通全身不畅之气。《神农本草》一书中说:雨前茶“久服安心益气……轻身不老”。茶叶行家们说出的理由也让人信服,一是谷雨茶受气温影响,发育充分,叶肥汁满,汤浓味厚,远比社前茶和火前茶耐泡;二是价格优惠,物有所值,适合老百姓的消费水准。在中国茶叶学会的倡议下,更是将4月20日这一天定为全民饮茶日。

标签:谷雨 雨前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