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投融资 > 产业 > 产业看点 > 正文

便利蜂薛恩远:疫情中便利店卖菜走热,社区优势凸显

来源:蓝鲸产经 蒋澆 发布时间: 2020-02-26 17:21:07 编辑:夕歌

导读:近日,便利蜂执行董事薛恩远在接受蓝鲸产经记者书面专访时,对疫情影响下便利店行业的困境、未来发展和规划提出了自己观点和看法。作为近年来国内发展最为迅速的头部连锁便利店品牌,便利蜂的观点或许能为从业者提供更多的思考。

3万平方米鲜食基地的投建,一方面是基于不断增长的门店需求。另一方面是我们坚定地看多中国,相信目前的难关不会改变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便利蜂将继续加大对中国食品卫生领域的投资。

在全国拥有1500余家直营门店的便利蜂,其经营者如何看待疫情影响下便利店行业的发展?

“便利店与超市都属于生活保障类的零售业态,但在疫情期间,便利店实际上更有优势,因为便利店是典型的少人化零售业态。在一些社区门店,考虑到居民有做饭的需求,便利蜂会提供大量瓜果蔬菜和米面粮油等生鲜食材,方便居民。在未来,我们会根据形势和用户需求来拓展生鲜业务。”

近日,便利蜂执行董事薛恩远在接受蓝鲸产经记者书面专访时,对疫情影响下便利店行业的困境、未来发展和规划提出了自己观点和看法。作为近年来国内发展最为迅速的头部连锁便利店品牌,便利蜂的观点或许能为从业者提供更多的思考。

营收减少,复工面临人力紧缺、成本提高等问题

因疫情影响,实体门店客流骤减,线下零售经营承压。那么,对于便利店而言,此次疫情对整个行业造成了多大影响。疫情期间,便利店的经营状况又如何?

薛恩远告诉记者,相比疫情之前,便利店行业整体的经营状况肯定有所回落。特殊时期,越来越多人宅在家里,越来越多公司延迟复工或让员工在家办公,学生也延迟开学,便利店的人流变少,购物变少,营收也自然变少,尤其是开在商圈、高校附近的门店,以前都是高销店,现如今因为延迟复工、在家办公、延迟开学等原因销量并不理想。

针对这些问题,便利蜂通过数据分析及时发现需求变化,对商品做出了相应调整。比如,在春节期间,调度了大批民生商品,包括长面包、方便面、纯净水、卤蛋等基础食品。考虑到居民社区对商品的需求量更大,因此,这些商品将优先保障供应社区门店。此外,便利蜂还坚持每日定量供应口罩,并对机场、火车站等交通枢纽门店加大了投放力度。

作为城市生活的基础产业,便利店的全部复工对于保障民生具有重要意义。但从当下的经营状况来看,便利店复工面临着人力短缺、客流减少,经营成本提高等问题。

薛恩远认为,人力紧缺是当下便利店行业面临的共同难题,北京、上海等区域尤为显著。据统计,这些地方的各连锁品牌一线员工缺口基本在30%左右,严重者高达50%,人力紧缺限制企业全面复工。

薛恩远说,“目前,便利蜂开业门店占比超过9成。为鼓励员工返岗,我们实施了激励机制,对于抗疫期间表现优异的员工,也将通过多种形式给予表彰和奖励。此外,还会给员工购买口罩、消毒水等防护物资。”

除人力紧缺外,便利店面临更加严峻的问题是,营收减少的状态下经营成本还在提高。“受到疫情影响,零售业在房租上涨、人工费用等确实面临一些困难。”薛恩远表示,希望可以适当给便利店减免租金,共克时艰。相信通过这次疫情,消费者会越来越重视便利店的作用,国家也会更加重视便利店的发展。

疫情中便利店卖菜走热,社区优势凸显

防疫期间,人们减少外出,活动范围缩小至社区。社区逐渐成为集中的物品销售点,其商业价值也将开始凸显。在此背景下,便利店作为离居民最近的社区商业形态,不仅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更成为了零售商们未来转型布局的方向。

一方面,以社区为中心,以生鲜、副食、快餐配送为主的新业态,目前正在打造“最后一公里”社区生活圈。另一方面,除了生活用品的供应外,原本便利店并不具备的生鲜等产品需求正逐渐增长,“便利店卖菜”走热。

记者了解到,春节期间,苏宁小店、便利蜂均采取了线上预定、线下自提的模式,并在部分门店放置蔬菜与水果。便利蜂同时支持送货上门,但需要承担一定的配送费用。而好邻居则是通过绿标店的形式,售卖最基本最常见的食材。

薛恩远透露,在一些社区门店,考虑到居民做饭的需求,便利蜂提供了大量瓜果蔬菜和米面粮油等生鲜食材,而未来,则会根据形势和用户需求来拓展生鲜业务,以便更好地服务消费者。

据悉,此次疫情中,便利蜂开通外送服务的门店比例紧急提升到80%,夜间也有超过60%的门店提供外送服务。此外,还特别加大了社区店的外送比例,以尽可能服务在家顾客。

“便利店与超市都属于生活保障类的零售业态,但在疫情期间,便利店实际上更有优势。因为便利店是典型的少人化零售业态,店员少,消费者买完就走,消费行为非常分散。”薛恩远表示,便利蜂一直力推无接触式服务,在门店,从结账到买咖啡,用户全程都可以自助进行,这样可以把交叉传染的风险降到最低。

官方数据显示,便利蜂顾客使用自助收银的比例近年来持续上升。2018年7月底,便利蜂自助支付顾客比例同比上升10.35%;2019年7月同比再次上升10.87%;部分门店夜间消费自助支付顾客已占比90%。

3万平鲜食工厂预计2021年底完工,便利蜂能否弯道超车?

此次疫情中,便利蜂布局发展的生鲜业务,目前是餐饮、商超共同看好的大市场。根据欧睿统计,2018年生鲜电商行业规模达2045亿元,同比增长56%,近五年行业复合平均增速高达223%。

防疫期间,生鲜到家服务订单激增,头部商超借此机会向线上渗透、获客引流,生鲜电商也迎来发展的窗口期,而便利蜂则以最大规模的鲜食供应基地切入。

2月14日,便利蜂宣布通过公开竞牌方式,获得位于天津市武清区的30亩土地的使用权,并将用于建造中国最大规模的鲜食供应基地,一期工程面积达30000平方米。该项目建成后,结合便利蜂在北京的供应基地,便利蜂在华北的整个供应能力将能够满足5000家便利店的需求。

薛恩远表示:“此次投建基地,一方面是基于不断增长的门店需求。另一方面,是我们坚定地看多中国,相信目前的难关不会改变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便利蜂将继续加大对中国食品卫生领域的投资。”他还透露,天津鲜食基地预计2021年底完工。

值得注意的是,鲜食是便利店行业公认的“高毛利”产品,对于拉动日销、提升毛利起到重要作用。据业内人士透露,鲜食商品的毛利率在35%至60%之间,远高于其他商品。数据显示,7-eleven鲜食销售占比50%,毛利占比60%。

北商研究院特约专家、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认为,在此之前,本土便利店主要靠选址来获得客流,在供应链、产品研发方面上一直相对弱势。不过,随着主流消费人群的变迁、消费习惯的改变,差异化的产品成为企业的竞争的核心。

对于便利蜂来说,鲜食基地不但能满足不断增长的门店需求,还能在同质化竞争严重的当下,提升便利蜂的核心竞争力。那么,加速布局的便利蜂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弯道超车吗?

薛恩远认为,中国许多城市的便利店竞争表面上已是白热化,但其实还是有一定的空间,尤其对于便利蜂这样的“创新型便利店”,可以给当地消费者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具体而言,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鲜食基地建成之后,便利蜂供应能力会大幅提升,门店鲜食产品会更加丰富,比例也会提升,能够满足消费者多样的需求。其次,便利蜂是“数字驱动”理念的科技型便利店,这样的模式依靠中央数据大脑,不仅解决了很多决策性问题,更减少了人员流动对整个店面实际运营带来的影响。再者,全数字化的鲜度管理系统,让便利蜂的鲜食产品赏味标准均高于相关食品安全要求。最后,便利蜂的“千店千面”,能通过数字来挖掘不同地点不同场景下顾客的需求,并对商品做出调整。

据透露,2020年便利蜂还将往更多区域发展。2月10日,便利蜂在深圳开了华南首店,今年还将继续在华南布局。此外,也将加快中部区域的发展步伐。

业内专家认为,此次疫情会让人们对食品卫生安全更加重视,相比原有分散的社区小店,规范的连锁便利店品牌会更受消费者青睐。同时,防疫的同时也带来了契机,一是生鲜需求增加、人们消费方式的转变,能让布局生鲜业务的便利店获得短期增长;二是无接触配送的兴起,考验并推动着零售商的数字化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