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北大硕士回老家,拯救百年古村:砸了5000万,3年时间还没完工
导读:每座石头房子都有自己的记忆,而村晓又让这些记忆生动起来。
脚底是石阶小路,手摸到的是裸露石墙。
这是50栋被完全修复的老石屋。它们成为了客房、餐厅、酒吧、茶屋、禅房和染坊。
在石屋之间,还有长约20米的无边泳池。
湖蓝色的水面随风波动,仿佛在说这里不仅有历史,还有现代的生活。
这是石头寨普叉古村落,离黄果树瀑布5公里,是一个拥有600年历史的布依族古村。
但由于山路不便,村民开始陆陆续续搬到了新村;直到17年前,最后一户人家搬走。
倒塌的石墙、掉落的门窗,就连石板路也已被杂草掩盖。走进村落的人,难免会误认为自己是发现了「遗迹」的探险家。
虽然并不擅长画画,但见到了石头寨,北大硕士之一王兵还是忍不住想把它画下来。
可就是这么一个「没人要」的村落,
竟被两个北大硕士和一个资深民宿从业者看中,
他们花了5000万,用了3年的时间,
让这座村落复活。
01
初遇古村
两个北大硕士是张洪和王兵,资深民宿从业者则是张健。
当初三人决定修复这个村落时,不太了解情况的人都觉得他们一定是疯了:「这么大的一个村寨,要完全修复的话,得花多少钱?」
但他们心里很清楚,不管是从情怀还是商业的角度来看,冒这样的风险都值得。
首先,村寨离热闹的黄果树瀑布很近,可又隐藏在半山腰上,有闹中取静的避世之感。
并且一直以来,他们都在寻找可以改造的古村落。走遍全国后竟在家乡发现了理想中的村落,三人心中早已暗喜。
但为了谨慎起见,他们当场拨通了投资人的视频电话,得到了肯定的答复之后,才盘下了这个村落。
考察项目选址,图左为张洪
三人都是贵州本地人。
张洪曾在国企内担任董事长,13年9月去北大攻读管理学硕士学位。辞职下海之后,他选择从事文旅产业。
2016年6月,他和张健、王兵一起,创立了匠庐这个民宿品牌。
王兵是张洪的高中同学以及大学校友。
王兵在大学本科专攻雕塑。工作了几年之后,为了更好地理解雕塑艺术,考研去北大读了哲学系。
毕业后,他就回到了老家贵州,成了当地知名的雕塑家。与此同时,他还一直在民营企业兼职做顾问。
总有人问他:「好不容易去了北京,怎么一毕业就毫不犹豫地回到大山里?」
他就会回答:「本来我也没想过离开家乡,出去就是为了读书而已。」
张健走访古村落
在三人之中,张健的民宿行业从业经验是最丰富的。
为了积累经验,他去一家酒店管理集团从前台做起,一步一步成了分店店长、运营经理······
匠庐·阅山旁边,就是目前国内跨度最大的坝陵河大桥
三人在贵州开的第一家民宿叫匠庐·阅山,同样位于黄果树景区附近。
这是一个坐落在悬崖上的白色建筑:站在观景露台上,你能看见飞鸟在你眼前飞过,白云从手边飘走。
就因为选址绝佳和设计风格上的出众,阅山成了贵州现象级的网红民宿。
匠庐·村晓改造前航拍
匠庐本可以复制这种模式,选择好的风景,做小而美的民宿,打造网红。
但匠庐团队想要的不仅仅是网红,而是一个在中国乃至国外都有一定影响力的民宿品牌。所以他们一直没有放弃寻找可以改造的老房子、古村落。
好在他们遇到了这座石头寨。
整个村寨一共有66栋房子,占地面积77.17亩。这意味着改造体量大,资金紧缺是个很大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考虑和别的民宿品牌合作开发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好几家公司都来跟匠庐团队谈过合作,但彼此的开发思路不一致,所以最后都没能成功。
张健探访村里老人
另外,王兵也提到:「我们这个石头寨的村民都姓‘韦’。五六百年前,韦姓的第一代祖先来这里定居,之后不断繁衍生息,才有了后来的74户村寨。整个村寨的完整性和改造的独立性不能丢。」
既然如此,这件事只能靠自己做:工程量大?那就将工程分为两期,暂时先完成2/3的工程。资金不够?那就想尽办法多方筹集。
02
修旧如旧
村寨的项目启动了,但新的难题又来了。
根据匠庐团队以往的经验:为了让石头寨在未来成为一个度假目的地,有必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重新设计。
意大利五渔村多彩小镇
一个意大利设计师,想参与这个项目的设计。
他提出打造多彩的度假小镇的想法,类似于意大利的海滨小镇:门窗上都有颜色,还有很多鲜花。
可在匠庐团队看来,这不是他们记忆中的布依族村寨该有的样子。
现在的石头寨,没有装饰门窗的鲜花,也没有浓烈的色彩
新的设计师、新的设计方案也不断被推翻。
最后,云南设计师李众的设计理念打动了他们:
「我们要做的不是设计,而是梳理。哪里的墙倒塌了,我们就给修好,哪里的柱子倒了,我们就给重新立起来。」
在考察过李众设计的好几个民宿之后,三人这才敲定了修旧如旧的设计方案。
为了更好地复原石屋,他们把原来寨子里的老石匠请了回来参与修建。
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布依族的老人,才最清楚这个村寨原来的模样,也只有他们熟练地掌握了当地的石匠手艺。其中还有不少人修的就是自己家的老房子。
由于古村改造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遇到的困难非常多。
很多施工方案都是他们和设计师一起反复讨论才得以确认。在两年多的施工过程中,王兵很少回家,长时间在工地上指挥调度。
三人亲眼看着一块块清理后的石头垒起墙面,一条条蜿蜒的石阶小道被复原。
寨子要活了!
03
至暗时刻
不过,现实总是习惯性地在你觉得一切顺风顺水的时候,给你一接二连三的打击。
2019年上半年,整个云南地区的民宿行业都弥漫着颓唐的气息。
经历了关停、整改的阵痛,能办齐相关证件重新开张的民宿,预计不会超过原来的一半。就算能重新开业,当地租金等运营成本也早已水涨船高。
在云南有两家民宿的匠庐,也在此时遭遇了创业以来最煎熬的时光:
「大理的匠庐正处在政策拆与不拆的边缘;昆明匠庐首次出现亏损;原本有超过10个加盟方找到匠庐委托管理,最后却一个都没有落地;村晓的项目资金也没有按预计时间到位······」
「年轻时的热血是热血,可中年时的热血,却只想让人掉泪。」这是出现在匠庐公号文章里的一句话。
可生活本就是负重前行,既然当初已经选择了挑起这个重担,他们只能咬牙坚持下去。
04
村落苏醒
石阶、石巷、石井、石墙、不规则的石板铺就的房顶,石头成了这个村寨里最抢眼的元素。
民间有种说法:以前这里的每个姑娘的床头,都会有一个神秘的石箱子
每一栋石屋的造型各异。
有的石屋的窗和门比普通的住宅小很多,因为在战乱年代,会有土匪来袭击村寨。门小窗小更有利于村民们保护自己。
村晓·客房
村寨背后的山上还有一座城墙,是土匪进村时村民们保护自己的屏障。现在不仅被完好地保留了下来,还被开发成一条徒步路线。
村里新修的泳池,就像镶嵌在石寨里的一汪泉眼,让整个村寨都灵动了起来。
布依族的阿姐不爱下水游泳,却时常掖起裙摆,蹲在泳池边,朝泳池对面的阿哥泼水;明显是把泳池当成了村外浣洗的小河一样的存在。
在村晓的石屋里多住几日,慢悠悠地过日子的习惯,好像会传染。
在这里,你会习惯性地放弃日程安排:去餐厅吃布依族特色菜品,去禅意十足的茶室打坐,去布依族小姐姐开的染坊里染布,去深夜小酒吧买醉听民谣······心安理得地挥霍时间。
村落里的餐厅
时值八月,稻田里的谷穗已经开始收割第二波。
傍晚的空气中已经带有些许凉意。客人们还在等晚宴开席,穿着藏青色服饰的村民们刚从田里收工。
篝火晚会以后也会在村晓里进行
古老的歌声又在村寨里响起:「好花红来好花红呃,好花生在那刺藜蓬呃~」
在朋友圈里看到这个场景的人问:「最能代表村晓的风景是什么?日出?云海?瀑布?稻田?石屋?」
他们的答案却很简单:「村晓本身就是风景,我们住在风景里。」
每座石头房子都有自己的记忆,而村晓又让这些记忆生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