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投融资 > 投资人 > 正文

关于基金管理人对“融、投、管、退”四个环节的排序问题探讨

来源:天使成长会 发布时间: 2019-11-21 15:05:14 编辑:夕歌

导读:我的观点:“融”排第一,因为具有全局性意义;从投资认知和风控的重要性程度依次是“退、管、投”。

盈渊产投基金 CEO 林文海原创小作文

我的观点:“融”排第一,因为具有全局性意义;从投资认知和风控的重要性程度依次是“退、管、投”。今天和一位投出若干个上市公司的投资人深度交流,一聊超过五个小时也没聊够,中间还紧急处理了一个我在复星集团负责投的一个项目的投后电话会议,他非常绅士而富有理解心地等待了半小时多,等待我结束后继续耐心地和我交流,我确实很不好意思所以主动请他挑战我几个问题,他提问题的水平也很高,这样的交流使我非常受益,为了对他的耐心和绅士风度表示感谢,我决定今晚就写篇短文以感谢这次交流。

就选择我们对“融、投、管、退”四个环节(业界通常都这样说排序)的排序问题来写作吧,我们的观点正好是相反的,他的排序是“投、管、退、融”,认为投资是最重要的环节,而且功劳最大;我的排序是“融、退、管、投”,但我的排序并不必然意味着其功劳大小,我排序的根据是哪个环节具有全局性的意义就排第一位,然后依据投资认知和风控的重要性程度依次排列:“融”排第一,因为具有全局性意义;投资认知和风控的重要性依次是“退、管、投”。

我知道很多投资人会马上开始喷我,或者认为我主要工作一定是做募资,屁股决1定脑袋,注意了,我原来在机构和财团是个投资人哦,至少 80%以上的时间在做投资及其投后管理的投资人,10%多的时间做退出工作,不到 10%的时间仅仅作为合伙人或负责人需要阶段性对 LP 做业绩汇报工作并维系 LP 的信任和持续融资,按道理说我应该的排序是“投、管、退、融”,但我的排序就是“融、退、管、投”,完全和我的日常投资工作的时间分配的排序相反,我觉得这也是我想写这篇短文的另一个理由。

下面我必须从作为一个投资管理人 GP 的整个角色的定位和目标来分析我的排序理由,GP 应该全盘考虑整个基金从能否成功募集设立到能否兑现对所投项目的赋能实效并最终实现对 LP 的良好回报的角度来通盘考虑排序,我再重申一次“融”具有全局性意义排序第一。理由如下:

1、信托责任和合伙协议的约定:当我们设立一只基金时本着对 LP 资金安全和高回报负责任的基本信托责任理念就应该说清楚我们的投资方向和选择项目的逻辑,并一以贯之地坚持并知行合一地进行后续的投资,否则就会违反信托责任和合伙协议的法律规定,这是大忌,也是违规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即使后来根据市场变化若有改变也要履行相关合伙协议规定的程序。

2、“融“时对 LP 阐述投资方向和选择项目的逻辑以及合作协议的约定具有全局性指导意义:LP 之所以最终给钱是因为对 GP 及其团队在投资方向和选择项目的逻辑的认可才出资的,同时 GP 及其团队之所以定下这样的投资方向和选择项目的逻辑是基于团队过往的投资能力圈的评估以及对产业发展趋势和产业深度的2理解选择具体投资方向和项目,这两者的相互关系既是信托责任的契约精神,也是 GP 严守投资纪律的体现。那为什么说具有全局性的指导意义呢?

(1)当你选择投资方向时就已经认知到投资团队的能力圈边界以及产业深度的水平和程度了,因此投资团队已经对产业发展的阶段性、波动风险性以及拟投标的业绩的爆发期(退出期可行性安排)、以及产业发展规律和如何有效投后赋能拟投公司(投后管理的有效赋能)有了全盘而清醒的认识,只有这样才可以决定投资与否?

(2)因此投资的整个过程即从项目遴选到是否立项再到尽调过程中是否放弃到最后是否提交投决会决定是否投资的整个投资流程就必须始终和团队在“融”时的理念相一致,要想好退出和投后管理赋能的相关可行性有效性后才决定投资流程是否往前推进,否则投资团队的工作产出效率、判断力、信托责任和投资纪律都会受到质疑甚至违规(合伙协议)投资。

(3)“融”时的所有路演内容都是投资团队重新梳理和确认自己“退、管、投”的能力圈范围以及高效投资项目的体现和信心,必须一以贯之遵守与 LP 已约定的投资纪律,当然也包括投资团队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变化有所改变策略去获取更优项目以期更高回报,但一般这样的事项必须履行全体合伙人会议等特别程序后方可实施。

因此说“融”具有全局性指导意义,排序第一。

太晚了困意袭来,为了保证清醒写文章,先写“融”为何排序第一,关于“退、管、投”的排序理由且听下回分解,谢谢!希望投资人朋友先拍砖,谢谢赐教。

果然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没做完睡梦中都会醒来,我必须把这篇文章写完才能睡个整觉。刚浏览了一下上文觉得“融”具有全局性意义排序第一除了以上“对产业趋势认知水平、投资能力圈评估、投资纪律以及信托责任还有另一个维度的理由:

3、一个真正优秀的投资人必须具备“融、投、管、退“的四环节自我闭环能力,否则无异于盲人摸象,也很难承担起完整管理一支基金的能力,尽管在实际工作中投资的时间是占大比例,但并不影响我的排序理由和根据。

甚至有些投资人仅仅只是在投资环节协助基金做项目搜索然后艰难地进入立项尽调再然后挖空心思上投决会,最后在项目屡次不能被立项或者通过投决而抱怨公司管理层不理解行业或投资理念冲突等似是而非的理由,尽管也存在一些吧但绝不是全部,如果你相信自己是对的若真有冲突就赶紧离开,时间成本很大,你必须每年出项目才能保持良好的研究能力和判断项目的直觉,需在事上磨练,日日精进,直到你能从占比时间最多的日常投资及投后工作(行研搜索项目、立项尽调上投决、投后百天计划、投后赋能)中领悟到初心和本源:为什么“融“资时要确定这个产业投资方向和选择该标的,此时才是你摸到价值投资和风险管理的门框,投资说到底是在和风险做博弈,只有认知到风险系数等量化指标分析后才能预测投资收益与风险的匹配度是否值得投资,最佳的投资肯定是风险低收益高。

4、风险低收益高翻译到“融“时的语言就是你选择哪个赛道(投资方向,代表收益曲线的可能性空间)以及如何遴选和投资项目,使风险降到最低(这个要求须有产业深度,否则风控如裸奔),因此投资人在遴选项目和立项前须想清楚“退”和“管”,否则你无从真正知道该项目未来的 IRR 收益,因为你没有产业深度去支撑你进行预判产业发展会历经哪些阶段和波动性曲线,拟投标的的业绩成长曲线和衰退期,这些都决定了投资人未来是否有能力判断能否退出、用何种方式退出和何时退出?这些能力依赖于投资人投前的产业深度和行研能力,而这方面的能力也是投后管理和赋能的基础,最好的项目是不需要管的,最好的赋能是投资生态内外企业之间的自洽和自觉相互合作赋能,而不是人为的拉郎配,最佳的赋能是在有产业深度和丰富的产业资源情况下创造已投及拟投企业间自觉积极的寻找相互赋能的机会。

收益是否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选投资方向的行业景气度和拟投标的公司的行业地位和团队综合经营能力,既看行业也看地位和人,同时也看投资时估值的合理性,关于估值是考验投资人对行业发展趋势、阶段以及成长曲线和投资时点的综合判断,估高了不行,估低了项目方不接受。因此投资前必须想清楚“退”和“管”,也要看清行业和商业的本质,做出合理的估值促成交易,而这些能力在“融”时都是路演的核心内容,也是阐述产业发展趋势、投资机会和团队产业深度及投资能力的重要依据和谈资,所以说“融”是具有全局性的指导意义。

5、投资其实是一个过程管理,这个过程就是在“融”时就要想清楚投资团队的能力圈范围、未来产业发展趋势、投资时点、投资机会,然后按照正确的产业地图和投资机会时点的判断去高效选择项目、在立项尽调预审上投决的过程中始终5要把“退”和“管”论证清楚,否则大概率投决会不应该过,除非是在风险相对可控的情况该项目具有探索性意义又有可能带来高收益可能性,最好还有兜底保障条款的项目就更稳妥一些,当然我们不能将风控重点绑在兜底保障条款上,这是投资人“懒政”和无能的表现,会错过一些好项目也会直接影响投资收益,原因是如果有了兜底保障条款后投资人会在潜意识里认为风险控制和退出都有保障了,所以对项目本身的价值判断的功夫就会相对弱化了,尤其是在 KPI 的压力下就更浮躁了,从之前做过的不完全各机构投资项目中有对赌回购等保障条款的项目最终有一半以上触发,尤其是在经济周期下行或资本寒冬期,那么这个时候一般就是双输局面,面临着公司无力履约的困境,虽有保障抓手但未必有效,因此我们应该把风控的核心放在项目的成长性以及退出和投后赋能增效的具体判断上,当然也必须强调的是在此基础上,如果用兜底保障条款来解决投资尽调时信息不对称(尤其在我国征信等制度体系还不完善的国情)提高投融资效率确实有积极意义,而且也确实是一种风险救济手段,话虽如此但不能依赖而本末倒置,需放在产业深度认知、项目成长性、估值合理性以及合规性等退出渠道和投后赋能生态的打造能力上。我相信在投资过程管理中把“融、退、管”都提前想清楚,那么最终的投资结果不会太差,也体现了投资人的综合素质和优异能力。

6、从基金管理实务中也可以看出“融”的全局性意义和排序第一:募集融资一定是老大的最重要的工作,全程参与而且责任主要在老大,如果融资不畅基本上公司就会面临解散,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市场和 LP 不认可这个投资团队。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来说说赋能,基金内部作为老大对团队最大的赋能就是顺利募资到位并且在投决会上能及时做出有效准确的判断,这也是对既是管理者也是投资6人的一个核心要求,不仅能融资还能投资决策,其实之所以能说服 LP 给钱融资到位归根结底还是受到了非常严格的投资过程训练(退、管、投),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悟性和执行力。从以上 6 点既阐述了“融”排序第一的理由,也附带说明了“退、管、投”的依次排序,其实投资工作是贯穿投资人“融、投、管、退”的全过程。一个优秀的基金管理者一定是要从具体的行业研究和投资实践中去磨练出来,是时间占比最多的工作也是最具有全方位思考和统筹基金管理实务的基础训练科目,因此不会做好投资的人基本上不可能融到资,能够融到资的投资人才是优秀的投资人,说明他对“融、投、管、退”已经完全融为一体相互为用的思考统筹全局,现在市场上极度缺少这样的投资人,所以他们也不能真正做好投后赋能工作,因为有可能产业深度不够,对企业发展规律和痛点没有深刻理解,还有与企业家沟通的情商和爱商不够等等原因吧。总之,投资是一个过程管理的精细活,高智商情商爱商的活,还是一个综合学科的活,所以你的综合素质在募集融资到位那一刻就已经证明了,也决定了你这只基金以后的投资逻辑、风控水平、投资纪律和收益回报预期等核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