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在中医骨伤临床中的应用
导读:进入秋冬季节天气转凉、阳消阴长,此时养生保健采用具有温补功效的艾灸比泻法为主的拔罐更合适哦~
随着中医的普及
越来越多市民爱上中医理疗
尤其拔罐简单易操作
更是居家理疗的首选
进入秋冬季节
天气转凉、阳消阴长
此时养生保健采用具有温补功效的艾灸
比泻法为主的拔罐更合适哦~
拔罐泻火,艾灸温补
“感觉身体湿气重、腰酸腿疼,找准穴位拔罐,一下子感觉气血都通了,湿气也排出不少。”因长痘而开始接触中医理疗的80后刘小姐,已成了拔罐的忠实粉丝。“自家拔罐可以用真空罐,虽然效果没有火罐好,但是操作方便,不怕烫伤。”
“拔罐”,在中医上确实具有发汗解表、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温经散寒等功效。尤其在夏季,空调环境容易导致汗孔闭塞,暑热内蕴不能发散,采用拔罐可将毛孔吸开、皮肤充血,将体内的病理产物从皮肤毛孔中吸出体外,从而使经络气血得以疏通,脏腑功能得以调整,达到祛湿、解暑、逐寒等防治疾病的目的。
但拔罐这一“泻火”功能,其实不适于秋季。“中医学认为,立秋之时,是自然界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此时人体也将出现阳消阴长。虽气候早晚凉爽,但极易感到倦怠、乏力,此时不宜多‘泻火’,而应‘补阳’。”
此外,根据医书《摄生消息论》:“但凡春秋之际,故疾发动之时,切须安养,量其自性将养。秋间不宜吐,并发汗,令人消烁以致肺腑不安,惟宜针灸”。因此,艾灸是秋季祛病养生的一大妙招。
常灸这些穴位可防秋病
秋季气候多变,从湿热、干燥进入寒凉,加之夏季体力精力消耗较大,以致入秋后体质下降,容易出现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疾病。艾灸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内科疾病、难治性疾病及养生保健,起到温通经络、散寒消瘀、扶正祛邪、益气补血的作用。
其中,以下穴位更适合秋季艾灸↓↓↓
一是“肺俞穴”,位于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其内应肺脏,为治疗肺脏疾病的重要腧穴。临床上用于治疗咳嗽、哮喘、咳血、肺痨及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二是“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关元不仅有强壮作用,还能培肾固本、补益元气、回阳固脱。常用于治疗少腹疼痛、霍乱吐泻、痛经、神经衰弱、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等。
三是“肾俞穴”,位于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此穴主治腰痛、肾脏病、高血压、低血压、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等。
艾灸防烫伤更要看体质
“艾灸是一种注重阴阳平衡、较温和的保健手段,并无年龄之分。但居家艾灸要防烫伤,而且讲究体质。”
据介绍,本身患有糖尿病、哮喘或者发烧等疾病的患者不适宜艾灸。“艾灸过程中皮肤可能不小心被烫伤,而糖尿病病人的皮肤容易溃烂,一旦烫伤更容易产生皮肤溃烂。而对于患有发烧等热性疾病的患者,艾灸可能令发烧症状加重。此外,艾灸时产生的浓重味道,能引起哮喘病人的不适。”
此外,艾灸时候常常是趴着进行。如果有心脑血管疾病,则不适宜长时间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