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腿画圈、膝盖相互摩擦?警惕这些病
导读:走路如同吃饭、喝水一样,是最普通不过的事。很多老年人发现,随着年龄增大,自己连走路都开始走不好。这仅仅是人体老化的表现吗?走路不好可能预示哪些疾病?又如何应对?
走路如同吃饭、喝水一样,是最普通不过的事。很多老年人发现,随着年龄增大,自己连走路都开始走不好。这仅仅是人体老化的表现吗?走路不好可能预示哪些疾病?又如何应对?
如何判断走路异常
“走不好路”,也称为步态障碍。跌倒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步态异常并发症,可引发颅内出血、骨折、长期卧床、褥疮、肺部感染等一系列问题。
据文献报道,在我国,跌倒是伤害所致死亡的第四位原因,而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则为首位致死原因。
另外,没有任何腰腿疾病,但出现步态功能的下降常常预示着远期发生痴呆的风险,也是预测死亡率的重要因素。
因此,早期认识步态异常,进行干预,有利于延缓疾病进展、提高晚年生活质量。
那么,要怎样简单判断自己走路是否正常呢?您可以在全身镜前观察自己完成各种日常活动的姿势,包括坐姿、站姿和走姿,也可以观察自己鞋底的磨损情况,看看有无两侧磨损程度不一,或足内侧外侧磨损程度不一。
为什么会“走路不好”
“走路不好”,除了是腿脚或腰椎的毛病,还有可能是脑功能下降的表现:
人体自主运动的机制是十分复杂的,大脑作为中枢起到了起源、控制、协调和维持的作用。影响正常步态环路中任一环节的病理因素,均可引起步态障碍。
除此之外,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时,常伴随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下降和情绪障碍,如注意力下降、记忆力下降、执行功能下降、抑郁、恐惧等,从而进一步加重原有的运动障碍。
“走路不好”提示哪些病
发生过脑中风的病人,行走时一侧手臂弯曲内收内旋、贴近身体,同侧骨盆上抬、下肢伸直拖地向外划圈。
脑瘫病人行走时双膝内侧相互摩擦、行走缓慢拖行,呈现剪刀样的步态。
小脑病变患者多表现为笨拙蹒跚、躯干摇晃的宽基底步态,不能沿直线行走,状如醉汉,闭目时因缺乏视觉纠正而症状加重。
一些罹患基底节疾病存在肌张力障碍的患者,行走时四肢会出现不规则不自主的扭转、徐动。帕金森病人步态缓慢且僵硬,可见低头弯腰、屈肘屈膝、腕关节伸直的特殊姿势,常以小碎步前进,起步时较为困难,不能骤然停止和转身,遇到场地受限或是要求同时完成另一件任务时,双脚像是被粘住、冻结在地上一样。
行走时一侧脚尖下垂、抬腿幅度增高,状如跨过门槛,可能提示单侧的腓总神经麻痹。
深感觉障碍,如维生素B12缺乏或糖尿病所致周围神经病的患者,常常存在脚接触地面的感觉丧失,因此行走时会将脚抬高、向前踢出、而后重重踩到地上以便感知脚的位置,在黑暗环境中因缺乏视觉纠正会明显加重。
行走时挺腰凸肚、臀部左右摇摆蹒跚,称为鸭步,常见于肌病患者。
发现问题如何应对?
如果您存在以下问题中任意一项,建议您至当地医院咨询并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
①存在步行或平衡困难;
②在过去1年内发生过2次以上的跌倒;
③出现明显的急性跌倒。
步态异常的诊疗需要多学科合作进行综合评价,涵盖神经科、骨科、心脏科、康复科等。通过适当的治疗和个性化运动训练可改善症状,部分甚至有完全恢复的可能。此外,正确的认知训练也极为重要。
有些类型的步态异常是可逆的,如正常颅压性脑积水,患者经手术后症状可显著改善,甚至恢复如初。
在关注疾病本身的同时,还要重视老年人的周边环境,做好预防跌倒工作。平时应穿合脚的鞋,佩戴合适的辅具,视力障碍者佩戴眼镜,听力障碍者佩戴助听器。家中应保持地面干燥,铺设防滑地毯,过道不堆砌杂物,墙上安装防跌倒扶手和呼救铃,床边配置防跌倒护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