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的差距,不在贫富,而在思维认知
导读:职场是一场不断和自己较量的马拉松,一时的成败得失并不能作为最终判定标准,也许只是赛道选择的原因。在此过程中,唯一要坚持下来的,就是认识自己、提升并突破,找到身上蕴藏的那一份才能,去唤醒它。
职场是一场不断和自己较量的马拉松,一时的成败得失并不能作为最终判定标准,也许只是赛道选择的原因。在此过程中,唯一要坚持下来的,就是认识自己、提升并突破,找到身上蕴藏的那一份才能,去唤醒它。
一
前两天遇到了辞职两个月的同事夏夏。
她聊起自己逆袭的故事。
夏夏本是公司月薪三千的前台,因长相普通常自卑。
两个月前,因公司业务收缩,她这种没有技术含量的员工面临裁员,被领导话里话外嫌弃。结果一个冲动,主动提出辞职。
刚开始也曾迷茫,不知道要做什么。现在,利用自己宝妈的身份,写文分享带社群,已经基本上月入过万。
只用了60天就实现了月入过万的目标,是幸运,还是实力过人?
不,夏夏说,“都不是。更多的,是我的思维提升了,我弄懂了一个概念——瓦拉赫效应。”
瓦拉赫效应,是指每个人的智能发展都是不均衡的,有智能的强弱之分。人一旦找到自己的最佳智能点,就能让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取得惊人成就。
这个概念来自于一个真实的故事。
奥托·瓦拉赫在初中时,先后学习文学、油画,但都被评价为:不是可塑之才。
对于这样“笨拙”的学生,只有化学老师觉得他认真严肃、一丝不苟,很适合化学,于是他的天分被点燃,最终成为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
二
懂得“瓦拉赫效应”的人会在职场收获很多东西,具体来说,有以下三个。
1.不会因为暂时失败而焦虑不安
在职场上失败是常事,但很多人面对失败的第一个反应是焦虑不安,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
而懂得“瓦拉赫效应”的人,遭遇职场失败就会淡然得多,因为他们知道这也许不是能力问题,而只是选错了方向。
闺蜜小钟大学念的医学,每次上课跟听天书一样,成绩也一直不理想,毕业后找工作处处碰壁。
这时她发现她对形象设计很感兴趣,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去网上一搜,发现很多人讨论这个话题。
于是小钟开始学习系统的课程,甚至报考了设计专业的研究生,短短两三年,她的形象设计已经做成了品牌,月收入早就超过了十万。
在人生的坐标里,站对位置很重要,选择用长处谋生的人要比用短处的人成功率高得多。
就像杰出的政治家本杰明·富兰克林说的:“宝贝放错了地方便是废物。”
懂得“瓦拉赫效应”,能够让你面对失败不焦虑,甚至能从失败中找到职业的方向。
2.增加职业自信感
职场的很多人都是不够自信的,总觉得自己这不如人那不熟练,而懂得“瓦拉赫效应”的人会拥有更多的职业自信感。
举两个简单例子说明,能够认识自己长处的人会更自信。
遇到一个难缠的客户——业务失败——很挫败——但想到自己写的文案被全网转载——觉得自己很优秀——增加信心——重新投入工作;
写好的稿子被拒——很失落——不想写文——同时听到别人对自己排版的赞扬——觉得自己也不差——心情大好——找到自信;
懂得智能有强弱之分的人,也可以理解自己偶尔的不如人,同时相信自己总有一方面是别人所不及,自然会更加自信。
中国有句古话:“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不去纠结所短,而专注所长,自然会收获满满的成就感。
3.善于发掘自己的职场潜力
能否实现职场逆袭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是否能找到自己的职场潜力。
朋友小尚是一个自媒体公司职员,主要负责排版和谈广告,可他却对写文案很感兴趣,总觉得公司的很多文案还有进步余地。
于是他开始试着跟上司交涉,想试一试写文案,同时拿出了自己写好的一份产品推广文案,让老板眼前一亮。
虽然文笔有待提高,但颇有章法,结构清晰,他成了文案组的一员,没多久就可以独当一面,成为了公司不可或缺的人才。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潜力,但懂得“瓦拉赫效应”的人会更容易找到自己的闪光点,从而取得成功。
三
既然“瓦拉赫效应”对于职场如此重要,怎么做才能运用这一效应呢?
我想提供下面四个办法给你。
1.运用“批判性思维”,发掘职场潜力
人人都知道潜力很重要,也想要发掘自己的潜力,但是成功的人却是少数。
美国成功学专家安东尼·罗宾说过:“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一份特殊的才能,这份才能犹如一位熟睡的巨人,等待着我们去唤醒它。”
想要唤醒职场潜力,你需要掌握“批判性思维”,即遵从“质疑——求证——判断”的模式。
例如你认为你的潜力是经商,但你并不知道到底是不是,这时你可以采取“6个W”的方法。
WHO:这个观点是谁告诉你的?他很重要吗?
是你的朋友和家人告诉你的,很重要。
WHAT:他们说了什么?
他们说,你从小就很聪明,在商业上眼光很准,也做过几次投资都很成功。(事实)
所以认为你适合做生意。(观点)
WHERE:地点在哪里?
家庭聚会时,非正式场合。
WHEN:时间是什么时候?
两个月前。
WHY:原因是什么?
知道你想做生意,于是帮你分析利弊。
HOW:如何分析的?
从现实、未来两个方面分析,当时是很认真的,并不像随口一说。
问完这六个问题,你会在心里对自己进行一个考量:我的这个天赋是别人告诉我的,我觉得自己有天赋但不足以称为佼佼者,这并不是最大的天赋。
学会用批判性思维来验证,就会合理考量自己的天赋,从而找到自己真正的才能。
2.运用“FTA”模型,应对职场失利
对于很多人来说找不到自己天赋的一个原因是被失败打击得太惨。
职场上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让很多人坚信自己是个loser,根本不相信自己有天赋,所以想要运用“瓦拉赫效应”一定要学会面对失败。
运用“FTA 模型”可以解决职场挫败的问题。
“FTA模型”是指:think 思考、feel 感受、act行动,用这三个关键词来看待问题。
南南是个销售员,业绩却一直不理想,不是客户太难缠,就是自己太紧张,进公司三个月还一笔进账都没有,让她觉得很挫败。
这时她可以这样来看待这个问题。
思考(think):用积极假设思考问题背后原因和动机
觉得挫败的原因:业务不成功、收入过低。
想改变的动机:怕家人失望、基本生活没有保障。
积极的假设:如果继续努力会不会有所改变?
感受(feel):尝试感受情绪,问自己是否被情绪影响
谈完业务已经休息了一天,情绪很平静,并没有被失败或者抱怨影响。
行动(act):采取积极的行动,争取做的更好
接下来应该有的行动: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向前辈请教、学习沟通技术和心理学知识
尝试两个月后,如果依旧没有改善,那就可能是南南真的不适合这个职位,此时再想其他出路,会更加合理有依据。
当你能够理性看待失败,分析失败,就会离找到自己的天赋更进一步。
3.用“穿越成本”考虑问题,不断尝试
在职场上畏首畏尾不敢多走一步的人是很难发现自己的潜力和天赋的。
只有不断试错,才能不断排除,从而留下正确的天赋。
想做到这一点,要学会考虑“等待成本”和“穿越成本”,这两个概念来源于古典老师的书《拆掉思维里的墙》。
“花时间来郁闷,是等待成本。花时间来尝试,是穿越成本。”
举一个简单例子。
同学小月如今的工作是四平八稳,没有大风险,但也没有什么上升空间,她想去学习新技术“原画设计”,但又不知道该不该去。
她每天都在想这件事,已经三个月了,这时她可以算一算自己的“等待成本”和“穿越成本”。
每天考虑要花2小时(上下班和休息时间),一共3个月,就是180个小时,学习一门新课程每天需要1小时,2个月结课,再加上一周的练手,每天4小时,成本计算如下:
穿越成本:(1h×60)+(4h×7)=88h;
等待成本:2h×30×3=180h;
等待成本是穿越成本的2倍多。
简而言之,就是如果她用纠结的时间去学习,一半的时间就够学会这个技术的初级课程,还是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
就像西方人常说的那样:“等待生命就是等待死亡。生命不是用来等待,而是用来穿越的。”
要想找到自己的天赋,需要的是不断尝试,勇敢迈出去才知道是不是对的路,一味观望,只是浪费时间。
4.找到自我“基准线”,用深层志趣选择工作
职场人的最佳境界就是,喜欢的刚好是擅长的,用天赋来实现价值。
想要让天赋称为工作,甚至用天赋实现逆袭,需要找到自我“基准线”,用深层志趣来选择工作。
例如在每年的毕业季,会有很多大学生都陷入纠结,有的offer看起来不错,想接但又怕有更好的将来后悔,这时他们需要做两件事。
用暂时的工作找到职业“基准线”
适合的职业是人和职业的互相选择,没有尝试是不可能知道答案的。
所以他们可以选择挑一两份很满意的工作,去做上几个月。
在这几个月的工作中可以进行自我观察从而考量合适与否,也可以通过了解不同的职业来帮助找到工作“基准线”。
例如做工作调研、去网上搜集资料、和前辈交流等方式。
问一问自己是否和志趣相合
当找到了基准线,要选择合适的事业时,要从深层志趣出发。
在《拆掉思维里的墙》这本书里谈到志趣的问题:“兴趣有三种境界:兴趣、乐趣和志趣。”
兴趣是让你好奇的东西,让你觉得可以尝试一下。兴趣被快乐加强以后就会成为乐趣。志趣会让你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价值,让你觉得可以投入一辈子。”
所以在选择职业时,从深层志趣出发,得到想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
学会选择职业,才能让天赋得到发挥,从而爆发出惊人的成绩。
如果你也期待职场逆袭,如果你也面对失败不知所措,不妨试一试上面四种办法,用一用“瓦拉赫效应”。
当你能找到天赋并且把天赋运用自如时,你在职场一定会实现逆袭,成为为数不多的成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