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i~上市 > 上市 > 正文

最年轻中国上市公司董事长诞生,创始人却沦为“打工者”!

来源:ipo观察 发布时间: 2019-11-15 10:26:24 编辑:夕歌

导读:自从36氪将触角伸到创投领域开始走出了自己的创新和想象空间,但也注定无法成为美国的TechCrunch,携带融资平台属性和孵化器的功能的它,明显会弱化其第三方媒体身份。

2019年11月8日,科技媒体36氪更新赴美成功上市,股票代码为“KRKR”。此次36氪IPO发行138万股美国存托股票(ADS),每股ADS相当于25股36氪的A类普通股,融资规模2000万美元,不但募股数明显低于此前36氪申请期望的360万股,而且发行价处于发行价区间14.50至17.50美元的最低端。瑞士信贷和中金公司担任联席主承销商,AMTD尚乘集团、Needham&Company以及老虎证券为副承销商。

上市首日就破发

上市首日36氪逆市下跌,全天交易价一直低于发行价14.50美元,开盘即下跌超过13%,报12.58美元,日内最大跌幅达到13.24%,此后跌幅有所收窄,最终收报13.06美元,收跌9.93%。

事实上,36氪在成立之初,是以美国科技博客“Tech Crunch”中文站的身份亮相,报道的内容也是以翻译Tech  Crunch的文章为主,后来一半翻译一半原创。如今36氪集团围绕为创业者提供最好的产品和服务,从跟踪报道、引入氪空间孵化到为创投项目牵线融资,已经布局了五大业务板块:氪空间、媒体、股权众筹平台、36氪融资服务、36氪研究院。

不过在两大知名业务股权众筹平台饱受质疑、氪空间难盈利靠融资续命的背景下,媒体业务算是36氪的优质业务。

如今的36氪媒体,已经发展成一个综合性的媒体,一方面从创业媒体延展到科技媒体,内容上从创业公司报道向中、后期创业公司乃至大公司报道延伸。

业绩方面,招股书显示,2017年、2018年、2019年上半年营收分别为1.205亿元、2.991亿元、2.019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790万元、4050万元、-4550万元,2019年上半年亏损4550万元。

冯大刚持股超过创始人刘成城

如今业务版图繁杂的36氪,它由就读于北京邮电大学的刘成城在大四那年成立,2011年,从北京邮电大学编程专业毕业后的刘成城进入中科院读研,并从同校师兄王啸手中拿到了100万元的天使投资,随后他将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36氪上。

不过,刘成城并不是最大股东,在2016年36氪的媒体业务分拆运营后加入36氪任首席执行官及联席董事长的冯大刚为第一大股东,持有164445601股普通股,持股比例为17.5%,冯大刚是前《第一财经周刊》联合创始人,后转型成为经纬中国投资人。刘成城持股则不及冯大刚的一半,实际持有58749000股普通股,持股比例为6.2%。

除此之外,36氪还引进了原《第一财经周刊》总编辑李洋、原《人物》副主编张卓、原财经网编辑总监吕强、原《第一财经周刊》主笔杨轩、原《人物》主笔洪鹄等。

2016年10月,36氪App客户端也全面改版,新版产品将不再提供股权投资、创投服务等功能,而聚焦于媒体业务,而其Slogo也改成“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36氪称,希望打造一个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综合性资讯平台,帮助用户更好地把握趋势,并且真正体现新闻的价值。

36氪的外部投资团队也堪称豪华,蚂蚁金服通过全资子公司API (Hong Kong) Investment Limited持股比例为16.1%,为第二大股东,Tembusu Limited持股比例为10.8%,国宏嘉信持股比例为7.6%。北京九合云起投资持股比例为6.9%,除此之外,还拥有小米、滴滴等新经济领域的明星企业以及中移动、日本经济新闻等投资人。招股书显示,滴滴出行全资子公司、小米全资子公司、以及国宏嘉信资本全资子公司购买此次发行中总价值不超过2000万美元股票。

科技媒体圈三剑客

据媒体报道,近日在香港召开36氪投资者午餐会上,当提问者说到36氪和X嗅、X媒体之间的竞争关系时,冯回道,“不是我说啊,我们不论从流量还是营收方面,都处于行业第一的位置,像X嗅、X媒体这样的2、3、4、5名的数据加起来还没我们一个大。我们平台的原创内容能做到50%,而你说的某个平台原创内容只有5%,还有个专注于GPLP关系的平台,他们一直就没做起来过...”

在虎嗅置顶36氪的报道下,有网友戏称:“当年媒体圈公关相爱相杀的段子,36氪:我想写谁就写谁;虎嗅:谁骂我我就写谁;钛媒体:谁让我心里不痛快我就写文骂36氪。”调侃的背后也反映了一直以来三家科技媒体之间一直摆在台面的斗争。

事实上,单从媒体业务变现这个角度来看,36氪的气势确实不输。

收入上,虎嗅此前挂牌新三板披露的数据显示,2016年、2017年、2018年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为1987.07、3698.23、1891.31万元,利润却变成了-334.28、306.67、363.81万元,尽管增长迅速,但是对比36氪2亿元年收入确实有点“寒酸”。

alex的数据中,以近一个月数据来看,36氪日均PV(周平均)是虎嗅的2-3倍;日均PV(周平均)是钛媒体的3-4倍。

商业模式上,虎嗅的商业模式相对简单,主要沿袭传统商业模式,收入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广告、整合营销和线下活动,相对单调。

钛媒体网站子版块有“ 话题、作者、活动、钛币商城、我造社区以及英语栏目,和其他两家比较起来,钛媒体在和用户之间的互动上做的更多。钛媒体在与《商业价值》合并后,又联合成立了钛资本,成为TMT领域独立专家或团队开展投融资、金融、战略咨询等服务的平台,靠线下活动、数据库与融资平台来扩展想像空间。

冯大刚曾说:媒体的传统商业模式无非就是广告和活动,但现在这么多的民营媒体,除了CCTV之外,靠这种商业模式几乎赚不了什么钱,无论四大门户,五大财经都是如此。36氪希望通过媒体衍生出更多针对性的服务,提升用户的ARPU值,从信息到服务,这个才是本质。按照这个逻辑,36氪似乎追求改变依赖广告、变现模式单一的现状,发展出更多衍生增值服务。

按照招股书,36氪的收入来自三个方面:传统的线上广告、企业增值服务以及用户订阅服务,2019年上半年,36氪线上广告服务收入为7947.7万,占比达到39.5%;企业增值服务收入约为1.01亿,其中整合营销业务收入9125.9万、线下活动收入759.5万、咨询服务收入221.8万;订阅服务收入2132.5万,广告占收入的绝对地位在进一步弱化,不过广告、整合营销之外的增值服务其实占比较低。

对于很多美国IT创业者来说,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不是查收邮件,而是上TechCrunch看行业新资讯,这家媒体在美国创业者心中是这样一种存在,“能被TechCrunch报道就是成功的一半。”

事实上,自从36氪将触角伸到创投领域开始走出了自己的创新和想象空间,但也注定无法成为美国的TechCrunch,携带融资平台属性和孵化器的功能的它,明显会弱化其第三方媒体身份。从这个角度来看虎嗅似乎更适合这种小而美的模式,不过要在科技创投做得非常专业、有影响力,或许还需要自身加强对原创内容的把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