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马化腾、杨元庆、张勇、任正非......都讲了什么?
导读:那么,一个企业究竟怎么做才能做好呢?是不是唯利是图就能做好?是不是今年赚钱以后就永远能赚钱?当然不是!这几年新技术的发展,也催生出很多新型的赚钱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的投机心理都会爆发。但格力电器这么多年一直坚持只做制造,我觉得我们今天取得这样的成绩非常值得。
01 | 董明珠:抓住底端,完成完整的微笑曲线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我觉得格力电器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一个只做空调的企业,发展成为今日的生产覆盖整个家用电器全线产品的企业。二是,我们增加了智能装备产品线。这是因为我们越来越清晰地看到自己企业的使命和责任,我们的装备可以为中国乃至其他国家服务。这就是我们制造业存在的价值。我们不为抢装备市场的一杯羹而进入这个市场,也不为了市场份额来做这件事。我们看到这个世界对智能装备的需求。如果你爱这个世界,世界就爱你。
那么,一个企业究竟怎么做才能做好呢?是不是唯利是图就能做好?是不是今年赚钱以后就永远能赚钱?当然不是!这几年新技术的发展,也催生出很多新型的赚钱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的投机心理都会爆发。但格力电器这么多年一直坚持只做制造,我觉得我们今天取得这样的成绩非常值得。
今天在这里跟大家分享的时候我在想,一个制造业应该坚守什么?施振荣先生在十年前讲的课我听过,就是微笑曲线,当时牢牢记在我的脑子里面。他说,一个好的企业要抓住两头,用轻资产来实现我们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很多企业这样做都成功了。但是,在施振荣老师讲话当中,我突然想到,我要有吃亏精神抓住底端,如果没有底端你两头微笑存在吗?不存在。我们做任何的研发和销售,最终要实现的是品质过程,是制造过程,制造过程是我们的重资产。所以,我们就以吃亏精神抓住了底端,今天我们要做的是,从底端往两头走,这样就变成了一个完整的微笑曲线,这就是格力的竞争力。(来源:董明珠在创新·赋能 | 第二届管理创新高峰论坛上发表的演讲)
02 | 马化腾:腾讯走到今天应该归功于这个时代
腾讯走到今天,首先应该归功于这个时代。作为一家互联网科技公司,腾讯会坚持科学和高质量的发展之路,在互联网发展的大潮中,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为经济和产业升级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腾讯将深化“互联网+”产业实践,大力推动微信、QQ、在线支付等互联网应用,从民生政务、生活消费、生产服务、生命健康、生态环保、公益扶贫等方面推动数字化转型升级,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传统行业和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未来,腾讯将在三个方面继续努力:一是和时代、国家的利益方向更加一致;二是和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加融合;三是和业界的合作伙伴共同发展。我相信在这三个层次将体现出腾讯作为互联网平台企业的价值,最终让我们成为受人尊敬的互联网企业。(来源:马化腾新年致辞)
03 | 杨元庆:IT的未来在To B
提问:To B业务也是今年你在创新大会上着重强调的,你如何看待To B业务在未来20年的机会?
杨元庆:未来IT的机会一定是在To B上。一方面To B的市场更大,另一方面也是因为To B的盈利性更好。所以,这是我们更看好的一个方向,尤其是智能化解决方案,发展潜力无限。
提问:联想B端业务未来发力的几个重要的点分别是什么?具体将如何做?
杨元庆:由人工智能引发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带来三大产业趋势。联想在这三个方面都有积极布局:
第一个趋势是从PC到智能手机,再到智能物联网(SIoT)的发展趋势。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不仅个人电脑、手机可以方便地上网,越来越多之前没有联网的设备,比如工厂里的机床,我们驾驶的汽车,飞机的引擎,甚至医院里的X光机、CT机,都能通过嵌入智能的模块、芯片或者协议等方式联上网,可以实时在线,成为智能物联网的一部分。它们将产生惊人的数据量,像“燃料”一样推动智能变革的发展。联想2018年5月成立了“智能设备业务集团” (IDG),主要承担的就是开发、设计更多IoT智能物联网设备的任务。
第二个趋势是从传统IT向新IT,向智能基础架构的演进。大家知道,传统的数据中心,像服务器、存储、网络这些架构是分离的,每需要做一个应用,企业都得分别买一大堆的服务器、存储和网络设备,效率非常低,硬件设备的利用率不到10%。而我们说的智能基础架构,是用软件定义,融合、超融合的技术来构筑的IT基础架构,同样一台服务器,在这样的架构下,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应用,使用效率当然也就大大地提高了,这是提供计算力的部分。现在,“四个引擎”正在推动计算力的发展,第一个是传统的数据中心,第二个是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第三个是高性能计算,第四个是超大规模数据中心,也就是云计算。智能云基础设施方面,主要是联想的DCG业务集团来承接,上述四个引擎联想都在积极布局。
第三个趋势是行业智能,对应的是智能垂直行业解决方案。前面我提到了数据和计算力,这里再加上结合了各行各业knowhow(知识、经验、流程)的先进算法,我们就可以针对不同的行业提供助力其智能化转型的解决方案了。联想基于自身的智能化转型实践,已经在针对智慧制造、智慧医疗、智慧零售等行业,构建整体的智能行业解决方案,赋能各行各业的智能化。(来源:《全天候科技》对杨元庆的专访)
04 | 张勇:学会“用人做事”,不仅是“做事用人”
2012年双11前夜,马老师送给我八个字。当时我们在万塘路口,华星时代广场上面,天猫大本营当时在那边,他说,逍遥子,你现在是“做事用人”,但你要走向“用人做事”。“做事用人”就是你把事情怎么做想得清清楚楚,但越往后走,团队越来越大,组织越来越复杂,你要考虑整个组织每个板块结构怎么设计。
什么叫从“做事用人”到“用人做事”?做事用人是事情已经想清楚了,找一个合适的人来干。相信很多人还在这个阶段。越往后走,会接触到“用人做事”,这事儿怎么干你也没搞清楚,你根本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要找到最有可能把这个事情想清楚和做出来的人,让他来带一个合适的组织。
我自己这几年的体会,用人做事和做事用人,跟组织设计是两件事,但高度相关。这两件事情都非常值得大家去体会。做事用人的核心,你把组织都想好,从上到下清清楚楚,你就可以排兵布阵,把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上,按照既定策略做。另一种是事情没完全想清楚,但是你找到一个人,他能想清楚,或者他能把下面条分缕析地安排好,来设计组织,这就是用人做事。用人做事和做事用人,跟整个组织今天的状态、人的状态都有密切的关系。(来源:张勇在阿里青训营上发表的演讲)
05 | 任正非:华为不可能独家霸天下,也不要成为国际孤儿!
提问:任总一直强调技术专家要走出去,要多与外界的人喝咖啡,吸收宇宙的能量。华为公司是一个结果导向的公司,在对外技术合作过程中,对结果的交付还是比较看重的,但像国外的公司在研究环境方面相对要宽松些。华为如何平衡对外技术合作回报以及吸收业界思想?有些业界大牛更适合于提供方向和火花,在交付上会提供少一些。
徐直军:这些年,我们强调在研究方面的合作要加强投入,历史上的对外技术合作主要是产品线在做,缺什么合作什么,产品线要把产品交付出来,无可厚非。现在是要加大研究和创新领域合作的投入,公司在逐步加大研究经费投入,就是和西方公司一样的做法。面向长远,围绕创新方向重新开辟新的合作模式,加大研究方面的投入,我们就可能锁定教授长期合作。
任正非:我们要与产业链构建战略合作关系,实现共赢发展。比如,我们在终端上,要捆绑世界上最优秀的技术进来。我们与莱卡的合作,能不能进一步打通?把数学所开发的算法也提供给他们,形成战略伙伴关系,这是一种螺旋关系。我们还要把世界上最好的音响厂家捆绑进来。华为不可能独家霸天下,更不要成为国际孤儿,与世界上优秀的企业合作起来。我们要降低研究、预研的门槛,因为这儿都是不确定性,应让科学家多一些自主决策,当然要控在边界内。在产品开发上,我们要聚焦在高技术含量,难的领域,这点小公司难以做到。别做低技术门槛的东西,容易诱发内部创业。公认的优秀模块合作,我们就拥有了世界。(来源:《任正非:华为不可能独家霸天下,也不要成为国际孤儿!》)
06 | 华为董事长梁华:困难与挑战会让华为更坚强
提问:最近华为受到外界广泛关注,请问华为以什么样的态度、什么样的措施来解决目前遇到的问题,有没有信心渡过难关?
梁华:华为还是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这是华为过去三十年的核心价值观或者核心理念。如果客户认可,我们就有发展机会。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客户所需、华为所长,客户对电信行业发展的需求,终端用户对于消费品,比如说智能终端的需求,这些需求都是华为所长的,我们基于核心能力开发出产品和解决方案,就能更好服务客户。
我们将持续加强对研发投入,一方面,把安全可信、有竞争力的产品做出来,快速响应客户,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加强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在优势领域中实现领先。面向未来,公司以技术创新与客户需求双轮驱动发展,在ICT领域和智能终端领域中形成了一定优势,并会持续保持优势。这一点,我们是有信心的。
我们将激活组织、激活个人,同时简化流程、简化组织,使一线能更好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组织活力。这是我们继续要做、并有信心做好。另外,公司仍提倡要长期坚持艰苦奋斗,尤其是在思想、意识上面依然要保持奋斗的精神。
提问:加拿大事件,对华为的业务、业绩有没有影响?如何应对?
梁华:业务运作一切正常,大家都在聚焦工作,踏踏实实在本职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事件发生后,很多社会各界的人士对公司都表示了关心,这里感谢全球所有支持华为和关心孟晚舟女士的人们。今天,大家每人桌子上放了一个杯子,就是园区咖啡厅的员工自发做的,上面印着“灯塔在守候、晚舟早归航”,表达了他们的关心。我本人与孟晚舟共事20多年,当然十分挂念她。从公司运作来看,我们就是聚焦业务、服务好客户。困难和挑战只会使我们更坚强。(来源:华为董事长梁华接受媒体采访)
07 | 雷军:创业路上,一个人走可能走得更快,但是一群人走可以走得更远
我在金山工作了快30年,我在金山感悟到最重要的一句话是,人因梦想而伟大,无论你是谁,只要你有梦想,你就能成为一个伟大的人。金山的梦想就是用技术改善服务整个世界,只要金山的程序员文化不动摇,技术梦想不褪色,我们金山将永远屹立、永远年轻、永远光芒万丈、永远更加辉煌!
我也非常感谢两位兄长(求伯君、张旋龙),在中国的IT产业,像这么三个合作走了30年其实极为罕见,因为30年真心很长很长,在30年的历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我特别感谢两位兄长的包容,让我们能走到今天。
我们三位都坚信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在创业的路上,一个人走可能走得更快,但是一群人走可以走得更远。所以感谢张总,把金山办成家的文化,让金山走得更远。我们在干部队伍培养的时候,坚持“管自己以身作则,管团队将心比心,管业务身先士卒”,这就是金山为什么能走30年。(来源:雷军在金山30周年庆典上发表的演讲)
08 | 京东方王东升:技术行未必赢,技术不行必输
提问:在我们印象中,似乎三星的液晶面板是比较好的,但没想到京东方已经领先全球。
王东升:2017年我们液晶面板总出货量已位列全球第一,但三星现在OLED做得比较好,我们OLED是第二。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全球国际专利申请(PCT)排名中,我们连续两年位居全球前十。美国商业专利数据IFI Claims公布的美国专利授权量全球TOP 50排名中,我们连续两年都是增速第一,2017年我们专利授权量排名第21,华为排第20。
一句话概括这些年我们的发展,是对技术的尊重和对创新的坚持,这是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我们讲创新,主要是技术创新,因为技术创新是基础,当然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也要跟上去。技术行不一定赢,但技术不行一定输,我们要保持30年技术不落后,那技术创新必须跟上去。
当然,我们也看到了第四次产业革命的来临,因此从2014年起开始转型。京东方现在不仅是显示公司,而是一家为信息交互和人类健康提供智慧端口产品和专业服务的物联网公司,我们已形成端口器件(D)、智慧物联(S)、智慧医工(H)三大事业。目前公司端口器件业务占营收比重的85%,其他两块业务占15%;未来三大业务将各占营收比重的三分之一。我们的下一个目标是成为营收千亿美金的公司。(来源:《澎湃新闻》对王东升的专访)
09 | 创世伙伴资本周炜:下一个创新驱动力和创业红利是新人群、新技术
具体到未来,哪些方面会给中国的创新创业带来机会呢?我认为有两大主题,一个是新人群,一个是新技术。
新人群这个东西,每隔几年都会说一次,但是,这次真的不一样,过去几年我们对中国的新人群做了研究,不管是我们投的数据还是后台都可以看到,新人群大都是90后,他们的消费行为、消费习惯不一样。
我们看看新人群在中美的对比,可以看到中国未来互联网创业的机会到底有多大。美国这个年龄段的人口只有我们1/5到1/4,中国每一个人可消费的金额肯定是低于美国年轻人的,但是,我们移动在线的时长是美国的两倍,中国的付费场景多于美国的。
这些东西综合下来,大家可以看到,中国未来只要经济不出大问题,这个前提下,我们中国的无线互联网红利时代刚刚开始,大家说互联网的下半场快结束了,而我觉得中国的互联网盈利时代才刚刚开始。
另外一个比较乐观的是新技术,我认为新技术在中国还缺乏顶层技术。我经常问很多人,为什么中国的无线互联网创业公司在全球十大互联网公司经常占到一半的数量,很多人给我的答案是中国人口多,消费人口多。我说中国人口又不是今天才多的,在IT时代和其他时代都多,但并没有出现牛逼的公司。因为现在,在产业链条上的每一个点,除了操作系统的平台,中国都具有优势,所以中国一定会有大公司出来,这是我的结论。(来源:周炜在2018中国创投新生态峰会暨第三届金投榜颁奖盛典上发表的演讲)
10 | 干嘉伟:“管理四段位”模型
自然生长,最早的时候,几个人里面因为你钱多一点,或者点子多一点,大家让你当了老板,一直干了到今天。但是,实际上没人教过你怎么做老板,你也没学过怎样分析一个业务、运营好一家企业。很多老板是处于这个阶段。
目标预算管理,我接触到的很多外企管理人员,大多停留在这个阶段。他们每天西装革履,在会议室里打开电脑看ppt,分析KPI。这就是管理。但只看结果是不够的。企业经营只有控制了过程,才能控制结果。光有目标预算,知道自己做得好不好,知道我是死是活,结果已经无法改变。用我老家嘉兴的俗话说:“等到看到结果的时候,棺材都已经抬出门了”。
过程管理,是能很好的把业务逻辑进行分解梳理,然后通过管理系统去把各个关键的过程指标给抓起来,通过对过程的管控实现对结果的可控。
但这还不是管理的最高境界。管理人员最轻松,却最有挑战的一件事是,让你的每个直接下属,在能力和意愿上不比你差。
借假修真,什么是借假修真?数据是假的,要求是假的。那什么是真的?团队的成长。如果你有七个下属,每个下属在业务能力、工作投入和责任心上都不比你差,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要拼命去学习,否则你就成了公司的天花板。你提高了,大家跟着你提高了,整个公司就往前走了。这是管理的最高境界。(来源:干嘉伟在混沌大学的授课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