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投融资 > 产业 > 科技前沿 > 正文

长时间太空旅行对宇航员心理造成什么影响?

来源:新浪科技 发布时间: 2019-11-19 16:28:03 编辑:Emily

导读:1973年,美国空间站“太空实验室”(Skylab)上的宇航员们一度宣布罢工、拒绝与任务指挥中心联系。

北京时间11月1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1973年,美国空间站“太空实验室”(Skylab)上的宇航员们一度宣布罢工、拒绝与任务指挥中心联系。他们抱怨工作强度过大,要求对日程安排适当放宽。而这一要求被驳回后,他们决定由自己掌握主动权,于是整天除了欣赏舷窗外的美景之外、几乎什么也不干。

长时间太空旅行对宇航员心理造成什么影响?

宇航员们后来记录道:“我们的工作安排得太满了,整天都要忙个不停。这些工作又累人又无聊,不过窗外的景色着实壮观。”

此次反抗事件发生时,他们为期84天的任务才刚进行了一半。宇航员们后来称之为“罢工”,其他人则称之为“暴动”。无论如何定性,这起事件都说明,长期太空任务会给宇航员带来额外的挑战。而随着人们对火星探索任务越来越认真,这类任务必将对宇航员的心理状态产生严重威胁。

研究人员希望借南极来研究长期太空旅行对人类精神健康的影响。将南极比作太空确实合适。首先,南极很黑暗,每年都有长达几个月的时间处于极夜之中,这会打破我们习惯的昼夜周期;其次,南极苦寒无比,气温可低至零下80摄氏度,导致人们很难外出行动;最后,南极会使人感到与世隔绝,既有物理上的隔绝、又有社会意义上的隔绝,毕竟那里人烟着实稀少。

极地探险家们提出过“四分之三现象”(the third quarter phenomenon)的概念即当人们意识到自己已经被长时间困在某种无法逃离的情境中、开始丧失行动积极性的现象。而在太空实验室上发生的那起罢工事件也许就是这种现象的例证之一。尽管并非所有人都认同该现象的存在,但这种现象似乎的确会出现在多种情境中,包括模拟的太空任务在内。

为验证这一点,科学家对南极科考站“康宏站”的27名工作人员的情绪展开了研究。康宏站周边的平均温度只有零下60度,外界人员只有在11月至2月之间才能来到此地。但这里的工作人员并非在任务期过半时才开始感到抑郁,相反,他们在感到情绪低迷、与世隔绝时,就开始进入所谓的“心理冬眠”状态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冬眠状态可能是件好事,可以帮助工作人员们节省资源。尽管如此,心理冬眠状态仍有一定风险。如果在前往火星的长途旅程中发生了类似的事情,情况就会更加危险。假如发生了紧急情况,人们必须能迅速做出反应。因此在长期太空任务中,必须对安全问题多加考虑。

事实上,这些太空任务的策划中们很清楚无聊和单调可能带来的风险,因此必须为宇航员们设计“量身定制”的娱乐活动,借此抵消这些负面情绪。

要想帮助宇航员满足火星任务中的精神需求,睡眠将发挥关键作用。但在没有昼夜周期的情况下,“好好睡一晚”其实很难做到。在地球上,我们的睡眠和清醒周期会受疲倦程度和日光两方面因素影响。但宇航员无法利用日光调节睡眠规律,导致睡眠紊乱,因此感到十分痛苦。

在地球上开展的模拟火星任务中,科学家已经观察到了这种现象。在2011年结束的、为期17个月的“火星500”任务中,六名乘员中有四人都出现了睡眠失调。其中一人患上了慢性睡眠剥夺症,另一人的睡眠时间则与其他团队成员毫不同步。

研究人员指出,如果人们睡得更好,就能更好地针对环境做出反应。因此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对身心健康十分关键,在日常生活或太空飞行中都是如此。

但长期太空任务的有些方面是无法在地球上进行模拟的。例如在前往火星的过程中,地球在宇航员眼中会越变越小,最后变成一个几不可见的小点。而我们知道,能“从太空看向地球”恰恰是太空旅行中最有趣的体验之一,也是令宇航员保持积极心态的重要因素。但在连着几个月的时间里,他们都无法经历这种快乐,因此必须找到其它令宇航员感兴趣的事物。

科学家提出了23条帮助宇航员维持精神健康的注意事项,并率先在南极的科考人员身上做了测试。结果发现,人们在冬季的南极待得越久,情绪波动就越大。

科学家还发现,做事更积极的人往往更关注那些令人愉快的事物,而较少关注负面事物,因此不会在脑海中反复重温自己做错的事情、试图进行补救。

虽然“无视自己做错的事情”听上去有些违反直觉,毕竟在太空中任何事情出错都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但研究人员指出,假如你在太空中做错了某件事、并且无论怎么做都于事无补,那么把它忘到脑后也许的确是最健康的做法。

但如果宇航员无视自己的精神状态,问题就严重了。由于火星与地球之间的通讯有22分钟的延时,宇航员并不能随时随地和地球取得联系,因此他们必须监控好自己的情绪,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自我校正。

找到具有这类性格的人将是开展长时间太空任务的第一步。在国际空间站上待六个月也不像在公园里闲逛那么容易,因此不妨先从基本的宇航员选拔程序着手,不需要专门寻找一类特殊的宇航员。

除了要能够忍受无聊之外,性格偏内向也可能是一大优势,因为这类人对社交的需求不是很强烈。此外,稳定的情绪也是宇航员最重要的心理特质之一。

团队内部的和谐也非常重要。科学家搜集了一些俄罗斯宇航员的数据,借此研究团队合作和文化多样性对团队表现的影响。结果发现,一旦建立起了一支理想的团队,只要对环境稍做调整和改善,团队成员们就能维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我们知道,地球的自然环境有助于缓解压力、改进注意力。但在宇宙飞船上,真实的自然环境无疑是“奢侈品”。针对这一点,科学家在南极开展了一项实验,让一名前NASA宇航员佩戴VR(虚拟现实)头盔,观察该做法是否能帮助科考人员解决与世隔绝时的心理需求。而这名宇航员表示,每次戴上头盔后,他的确有种从日常环境中脱身出来的感觉。

这项实验仍在进行中,但科学家指出,科考站的工作人员已经开始主动佩戴VR头盔了,说明VR技术在这种情况下的确有用。他们目前能看到的虚拟景象包括澳大利亚的沙滩、阿尔卑斯山、爱尔兰的海岸、英国的秋季、以及波士顿,以免有些受试者希望感受喧嚣繁忙的城市生活。此前在夏威夷开展的测试结果显示,大多数受试者都最喜欢纯粹的大自然,但也有些人喜欢都市环境,因为他们最怀念身边人来人往的感觉。

如果在飞船上设置一面虚拟舷窗、模拟从太空中看向地球的效果,甚至能帮助宇航员对抗看不到地球引发的低落情绪。

此外,正如太空实验室的罢工事件证明的那样,太空任务中必须安排专门的休息和放松时间。宇航员培训中也已经加入了教他们如何利用在国际空间站上的有限时间进行高效放松的内容。科学家认为,如果在宇航员的日常训练中加入冥想和瑜伽等课程,也许能在前往火星的漫长旅途中帮他们减压(前提是他们能找到在失重环境中做瑜伽的方法)。

既然我们已经下定决心要踏上火星,“如何让宇航员一路上保持清醒理智”无疑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宇航员的心理状态非常重要,因为如果一切顺利,任务就会成功完成;但如果出了问题,任务便可能就此终结。(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