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钱学森力推系统科学 今天这个学科能让AI和大数据实现更多应用
导读:几十年前,贝尔公司通讯技术的发展、阿波罗登月的成功,甚至世界上的第一次核爆实验,背后都离不开系统科学的支撑。这门探索各系统普适规律,探寻“最优”方案的学科在中国有着一段特殊的发展历史。而现在,伴随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相遇”,这门学科似乎再度迎来发展机会。
几十年前,贝尔公司通讯技术的发展、阿波罗登月的成功,甚至世界上的第一次核爆实验,背后都离不开系统科学的支撑。这门探索各系统普适规律,探寻“最优”方案的学科在中国有着一段特殊的发展历史。而现在,伴随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相遇”,这门学科似乎再度迎来发展机会。
图说:上海理工大学首届沪江青年国际学者论坛举行 来源/上理工供图(下同)
不久前首届沪江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在上海理工大学召开,一批系统工程学科领域的年轻学者聚集。把大家吸引来的理由之一,是这里有作为上海高峰学科建设的系统科学,这个学科在去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排名全国第三,复杂网络、系统分析与优化、复杂系统理论等研究方向也是当下人工智能应用的关键。近年来,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100%,成为“香饽饽”。
复杂世界,寻找最佳方案
今年也是上理工系统科学建立40周年,学科带头人高岩教授见证了发展。他介绍说,1979年学校成为国内最早成立的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教学与科研机构。系统工程研究所成立时,钱学森还特别出席会议、讲话。当时系统工程专业首届新生入学时,学校也成为全国最早招收系统工程本科生的院校之一。随后,系统工程开设了研究班(师资班),在国内算最早引进成套智力的学校,授课教师来自麻省理工学院、印第安纳大学、乔治亚理工学院等学校,直接用英语授课(对外称MBA班)。当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代表团还到校访问并签订合作协议。
“系统科学与工程是比较有中国特色的学科,在国际上算是一种‘中国学派’。钱老曾经说,‘人机结合以人为主’,他特别强调‘人’的作用,这也正是当时发展起来的中国系统科学与国外的差别。”高岩谈到,他与研究团队正瞄准智能电网进行一项系统科学的研究,希望通过电力系统的海量数据作为支撑,从“人”的需求侧研究电力系统如何变得更智慧。“数据能记录一个家庭的用电习惯,通过更好的建议、更聪明的实时电价体系来引导用电行为、对接智能家居用电方案,不仅能够节省支出,也能节能减排、提高用电效率。”
但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超级复杂问题出现了,而管理科学未必全然能够解决,就需要系统科学。“但那时候我们有理论、有方法,却没有强大的计算能力,因此这个学科也被拆分管理学、工程学等领域,逐渐式微。而现在,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对系统科学的学科发展、人才就业会有新的跳跃式发展机会。”高岩说。
图说:1979年,钱学森教授来上海机械学院(上理工前身)参加系统工程研究所成立大会
钱学森与上理工系统科学
车宏安是上理工系统科学的“创始人”,据他回忆学科创建的过程多次受到钱学森的关心。1979年10月,第一次全国性的系统工程学术讨论会在北京京西宾馆开了一个星期,钱老在《大力开展系统工程,尽早建设系统科学的体系》的大会报告上专门提到全国有十几所院校设置了系统工程的课程,其中就包括上海机械学院(上理工前身)。1979年11月,钱老出差到上海,早上就打电话找车宏安关心建设情况,还亲自参加了上海机械学院系统工程研究所成立大会。钱老还来学校专门作报告,当时学校搞热工仪表的老师递条子问“搞自动控制的人如何搞系统工程”,钱老回答说,“搞自动控制不等于搞系统工程,因为系统工程要考虑人的因素,我们搞自动控制的看家本领一是建数学模型,二是仿真。据我所知到现在为止我们自动控制建立的模型还没办法把人的因素放进去。”几十年过去了,车宏安越来越认识到,系统工程学科的特殊点是要考虑人的因素,“这是钱学森系统科学思想的核心”。
图说:美国麻省理工斯隆商学院教师现场教学
1980年车宏安将学校引进MIT的教学计划和教材寄给钱老,他看后非常高兴,说,“结合你们的教学情况,不管研究生、本科生,尤其本科生,一定要学好两样东西,:一个是英语,再一个是计算机。办这样的先进专业,这两样不掌握的话,肯定办不好。因为这是国际前沿,没有这两个翅膀,飞不高。”学校还在汇报里提到建立学科体系,如何解决基础理论,钱老很重视这个问题,他对“找什么样的人来研究系统科学的基础理论”提了三条建议:要有比较好的理科基础,要有应用的兴趣,要有哲学头脑。
钱老还说:“今天的科学已经不是自然科学那点东西,而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改造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我希望大家能用这样一个体系,去观察、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用几门学科的知识,或者这些学科的交叉。若能这样,那就厉害了。”
今天来看钱老曾经说过的这些话,丝毫没有过时。
记者 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