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物》3天票房破亿,论翻拍片们本土化的自我修养
导读:总的来说,本土化程度如何直接决定一部翻拍片的成败,水土不服者往往败走,除了流于表面的本土符号,能否对国情深刻把握、能否精准击中观众任何一种“G点”是成功翻拍片们的共同特征——无论是泪点,还是爽点,还是笑点。
在喜剧扎堆的春节档来临之前,1月的电影市场显得有些冷冷清清,除了《大黄蜂》没有一个能打的,几乎均由中小体量电影构成,进口片、动画片纷纷涌入,票房有望破亿的则为数不多。
在此背景下,《白夜追凶》《心理罪》导演五百首度由网剧转型执导大银幕,王千源、包贝尔主演的《“大”人物》以上映三天票房破亿的成绩,成为近期黑马,而翻拍片如何挖掘“爽点”、成功本土化的自我修养也再次受到热议。
无疑,《“大”人物》是一次较为成功的翻拍。原作是黄政民、刘亚仁主演,2015年上映的韩国电影《老手》,曾在当年的青龙奖、亚洲电影大奖、大钟奖、百想艺术大赏等均斩获重要奖项,是韩国的年度票房冠军。
珠玉在前,翻拍压力不小,但目前看来《“大”人物》的整体完成度颇高。值得一提的是,《老手》翻拍自2004年成龙、吴彦祖、谢霆锋主演的经典港片《新警察故事》。与此同时,《“大”人物》强行喊口号点题、“由黑转红”主旋律色彩过强也颇为人诟病。
从港片到韩国片,再到华语片,相似故事内核在“尽皆过火、尽皆癫狂”的道路上一次比一次走得更远。
爽片当道:元素强化、
中国特色与“由黑转红”
韩版原作凭借紧凑的节奏、刺激的动作场面、对现实层面的关照,得到了口碑与市场的双重认可,商业潜力较大同时有普世性,很适合被翻拍,扎实的剧作为翻拍提供了充分基础。
无论是在选角还是在宣传上,《“大”人物》都显得有些“讨巧”。在伴娘门、空降虎扑营销电影被怼、《胖子行动队》扑街后,包贝尔在路人眼里几乎已经成了烂片代名词。而这部“警匪爽片”,却意外为包贝尔带来了“从影以来最佳演出”等演技好评。一向观众缘颇差的包贝尔出演片中反派——变态富二代,在电影中被王千源猛揍,观众大呼“解气”“本色出演”,构成了片中隐形爽点之一,连带着对包贝尔的正面舆论都多了起来。
而包贝尔也配合电影宣传卖力自黑。此前他上《吐槽大会》表示“自己挨打能让观众解气”,回应电影抄袭是“致敬”,回应自家火锅店鸭血质量问题“会看好鸭子”。在多场电影试映活动中,包贝尔全身贴满欠揍标签配合“挨揍被虐”成为保留项目。电影宣传语“开年解气,专治不服”也特意强调了电影带来的情绪宣泄。
回归到电影本身,原作中的“爽点”元素被加以强化放大,成为全片最吸引人的亮点,包括喜剧成分、打斗部分、对立人物关系等。在崛起过程中大量借鉴港片、与港片一脉相承的韩式犯罪片大多具有直面阶级对立等社会问题、男性气质强烈等特点,《“大”人物》则更强化了这些特点。
暴力打斗部分、笑点设置都更为密集,配合剪辑,使得观感更简单粗暴爽,而摒弃了原片当中的一些细节刻画,人物更流于表面化。相应地,演员在片中的表演也更为浮夸,与两极对立的人物关系相得益彰:包贝尔表现得越是嚣张跋扈、集万千仇恨于一身,后面被惩治就越是大快人心。
在本土化落地上,《“大”人物》加入了大量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符号,成为观影过程中的共情保障,同时这些有争议性的内容并未触碰红线。故事开篇的汽车走私案被改编成了假币案,随后引入“强行驱赶拆迁区租户”这一热点,韩版重在批判“财阀”,而本片中富二代职业由实业集团董事被改为房地产商,一切都指向了近年来国内最受关注的社会民生问题。
王千源饰演的刑警同名于国产超级英雄“孙大圣”,刑警与包贝尔饰演的反派相遇的原因变成了“为了学区房摇号托关系”,就连原版用来贿赂刑警妻子的香奈儿包,在中国版中都变成了更为符合国民对土豪认知的爱马仕包,一个包变成了三个。中国特色的警民联欢、老警察为了升迁而不得不参加的“执法资格考试”,都让中国观众倍感亲切。
出于过审安全及政策导向、市场喜好等因素,片中涉及到警方的“黑色元素”都被改成了“红色元素”,让全片蒙上一层主旋律色彩。此前《“大”人物》定档于12月21日,与《海王》撞期,改档至1月10日上映,事实证明了这一决定的正确性。同期《白蛇:缘起》《命运之夜——天之杯:恶兆之花》等动画电影受众有限,《大黄蜂》已经上映10天,冷门档期入场令其优势凸显。
韩版豆瓣评分7.6分,中国版豆瓣评分6.8分,猫眼评分9.2分,说明《“大”人物》的改编大致合格,但在影迷人群中口碑比起原版尚有差距,而普通观众更买账这部“爽片”。从《战狼2》到《红海行动》,动作戏较多、剪辑凌厉的商业爽片已一再得到票房认可,《“大”人物》则延续了这一逻辑。作为一部中小体量电影,猫眼专业版预测显示最终4.65亿的票房,对《“大”人物》来说也算是可喜可贺。
翻拍片们本土化的自我修养
原创优质剧本的匮乏,令国内影视从业者近年来频频将目光投向IP改编、或是海外已经被验证过成功的电影,省时省力,减小投资风险。其中,尤以韩国片成为“被翻拍”的高发地带。相似的地缘文化背景与受众心理、韩国电影工业化后涌现出大量优秀商业类型片、相对于好莱坞电影来说韩国片尚属小众等因素,为华语片的翻拍创造了客观条件。
是致敬经典还是消费情怀圈钱,尘埃落定自有定论。翻拍并非原罪,“翻拍必为烂片”的定律也并不可靠。翻拍自1957年美国经典电影《十二怒汉》的影片《十二公民》以豆瓣8.3分的高分,证明新瓶装旧酒同样可能酿造出新味。其中,本土化努力成为衡量一部翻拍片原创性的尺度之一,同样也是其能在国内市场走多远的尺度之一。
既然是翻拍,就免不了被拿来跟原版加以比较。《我是证人》翻拍自《盲证》,《捉迷藏》翻拍自韩国同名电影,《重返20岁》翻拍自《奇怪的她》……评分大都低于原片,评分接近者少之又少。
此前同样由王千源主演,同样饰演一名警察的《破·局》翻拍自《走到尽头》,仅收获6464.7万票房,除了与《战狼2》撞期等档期不利因素外,在内容上,将背景设置为马来西亚吉隆坡,直接导致了严重的水土不服。
最近上映的两部影片,华谊兄弟出品的《找到你》属于对韩国《迷失:消失的女人》一本两拍,豆瓣评分7.4分高于韩版6.9分,属于较为少见的特例,两者评分悬殊的原因也成为了中国版的核心改动:民族情绪。虽主要情节一致,但原版将电话诈骗、假护照、堕入风尘等行径加之于韩国女主人家中的中国保姆身上,则被普遍认为“丑化中国人”。 去掉这一重大减分项后,原作悬疑刺激的节奏、催人泪下等优点得以凸显,最终国庆档登陆的《找到你》,取得了近3亿票房的不错成绩。
正在上映当中的《来电狂响》翻拍自《完美陌生人》,出于国情、过审等原因将原版人物关系中的同性恋者,改编为马丽饰演的职场女强人,进而加入女性职场性骚扰等国内现实问题。餐桌背景从意大利大餐变为烤串啤酒小龙虾,直播打赏、外卖APP与微信使用等情节与笑点打磨也更“接地气儿”。该片目前累计票房为6.04亿。
总的来说,本土化程度如何直接决定一部翻拍片的成败,水土不服者往往败走,除了流于表面的本土符号,能否对国情深刻把握、能否精准击中观众任何一种“G点”是成功翻拍片们的共同特征——无论是泪点,还是爽点,还是笑点。当然,出现更多像《解救吾先生》一样被韩国反过来翻拍的国产片,或许才是更值得骄傲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