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投融资 > 融资 > 正文

投融资锵锵四人行:韩志峰、何平、吴伟、崔莉培谈民营企业融资

来源:投融资指南 发布时间: 2019-05-08 11:07:21 编辑:夕歌

导读: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投资与创新专业委员会、宾大沃顿中国中心和N+C投融资论坛联合主办,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创新发展部参与协办的第三期“投融资周末大讲堂”在宾大沃顿中国中心成功举办。主题为“民营企业如何攀越融资的高山”。

4月21日下午,由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投资与创新专业委员会、宾大沃顿中国中心和N+C投融资论坛联合主办,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创新发展部参与协办的第三期“投融资周末大讲堂”在宾大沃顿中国中心成功举办。主题为“民营企业如何攀越融资的高山”。

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司副司长、清华大学PPP研究中心领导小组成员韩志峰,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金融系教授何平,中国民生银行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吴伟,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民间资本分会副会长、天津华北集团执行总裁崔莉培,四位权威大咖共同把脉民企融资问题并开出了药方。以下是我们整理的嘉宾精彩观点。

韩志峰: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参加今天下午的活动。我长期从事鼓励民间投资工作,对民营企业融资难有许多切身体会。谈到今天这个话题,让我想起了两个人和一本书。

第一个人是河北省的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天山实业集团董事长吴振山。在2017年两会期间,小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吴振山就讲到了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有关领导同志对这个问题非常重视,要求国家发改委尽快与吴振山代表当面沟通,这个任务就落到了我的头上,3月8日下午,我拜访了吴振山代表,和他做了比较深入的交流,他有一句话我印象特别深刻,他说:民营企业需要资金,就像汽车需要油。没有了油,汽车就跑不快、跑不动;没有了资金,民营企业就做不好。当时同行的新华社记者写了一篇报道,题目就叫《一场特殊的会客》,发在了新华社客户端,直接阅读量超过了百万,很多媒体做了转载。

第二个人是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尤努斯,一个经济学家,同时也是一个银行家,在世界上创造和发展了小额信贷,向那些因为贫困而不能从传统银行获得贷款的创业者提供小额信贷,并创办了孟加拉乡村银行,这一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对于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所以他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一本书,叫《外国投融资体制研究》,这本书是2000年编辑的,主要收录了原国家计委和国家经贸委的考察报告。其中有一篇是我在1999年写的,题目是《美国政府鼓励中小企业发展政策》。这个文章里面提到,美国在1958年成立了永久性的联邦机构——小企业管理局,其主要职责就是扶持美国的中小企业,重点工作之一就是支持中小企业的融资。一是在间接融资方面,会对一些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二是在直接融资方面,学习风险投资的方式,支持设立小企业投资公司,帮助那些创业型中小企业。今天我们所熟知的一些美国公司,如苹果公司、联邦快递、英特尔等,都接受过小企业投资公司的支持。

这三件事情说明一个什么问题?那就是中小企业(中国绝大部分的民营企业都是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不光中国有,国外也有;不光发展中国家有,发达国家也一样存在。为什么会存在这个问题?有专家认为主要是存在三个不对称。第一是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不了解,不敢给你支持。第二是风险不对称,很多中小企业抵押物比较少、价值比较低。银行把钱借给你,一旦破产了,银行的损失就比较大。第三个是收益成本不对称,做中小企业贷款相当于做零售业,成本高、收益低,而向大企业贷款,就如同做批发业务,性价比比较高。从世界范围来讲,三个不对称是金融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也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共性原因。

而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难还有我们自身的特点,与我们国家的金融组织体系、资本市场发育、货币信贷政策、金融监管考核、信用体系建设、经济运行周期,包括中小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等,都有关系,不是一个单一的原因。去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指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特别强调要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此后,中办国办、有关部委、各个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这其中有金融服务民营企业发展的专门文件,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但是,要真正从体制机制上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我们今天的探讨,能对从根源上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有所裨益和帮助。

我们今天的主题是“民营企业如何攀越融资的高山”,我个人理解,民营企业融资可以分为两端,一端是民营企业,另外一端是资金。所谓的融资,就是让资金能够流到民营企业当中去。怎么流得过去呢?就需要一个桥,这个桥就是我们的金融市场、资本市场。资金能不能顺利流过去,跟这个桥有很大的关系,只有把这个桥搭好,水才能流得顺畅,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在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下,银行的作用非常关键,我想请问三位嘉宾,怎样更好发挥现有银行的作用,来支持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融资?

吴伟:民企融资问题是具有历史性、阶段性的。过往,我们经济发展的模式主要以政府投资为主。政府的投资,先是政府部门批项目,然后银行给资金,最后再施工。项目运转是这么一个模式。

就目前发展阶段来说,这可能基本上要告一个段落,或者不成为一个主要模式,现在要金融机构一下子切换到民企、小微融资,可能做不到。我有一个建议,行政性与市场性相结合,要做这种的工作。

第一,我们需要一个服务中小企业的政策性融资机构。我们的现有政策性金融机构跟境外的不大一样。我们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是做国家开发项目的,是为了满足国家发展、面向政府投资拉动的。而面向中小企业的政策性融资机构,这样一个专业性机构是没有的。

第二,行政性要求也要有,这是我们的一个特色,比如说“一二五”目标这样的要求。(编者注:“一二五”目标即在新增的公司类贷款中,大型银行对民企的贷款不低于三分之一,中小型银行不低于三分之二,争取3年以后,银行业对民企的贷款占新增公司类贷款的比例不低于50%。)

第三,从金融机构来讲,刚刚我介绍了过往对银行有一个保护性的利差这样的一个关系。未来你只靠给大企业融资,你可能活不下去了,必须要走这条路。这条路难也得做,这个信息获取渠道难,辨识的难度也比较大。在这几个情况下,那就要发挥我们刚才讲的就是1.0版、2.0版的,我们搞了五位一体,我们搞了3+1,我们搞了1+1+N搞了很多的模式去解决这个问题。从技术上、外部环境上,我觉得肯定还需要很多这样的支持。

所以,我的建议就是说行政加市场,政府加民间结合起来。

何平:非常同意吴行长的观点。

首先,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建立政府担保体系。面向中小企业的政府担保体系建立起来后,可以向民营的中小企业进行有倾向性的担保,但必须是市场化的,这很关键。民营企业缺乏增信手段,而市场的征信体系也不完善,对民营企业的信用评估也不完善,而且依赖政府担保。因此需要我们建立并完善政府担保体系。

第二,我觉得可能还需要引入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对民营企业家以及民营企业的运营进行数据分析和信用评估,摆脱对抵押担保的依赖。这个手段是具备的,尤其在供应链金融领域是有成功案例的,运用物流数据来增信。所以说,金融科技手段可以帮助民营企业融资。

最近还有一个热门技术叫区块链。区块链同样也可以应用在供应链金融上,区块链可以让各个参与主体互相交叉验证,把信用从核心企业传递到上游以及下游更多的中小企业,这样的话,银行就可以给他们提供贷款了。

第三,我觉得很重要的是,虽然我们希望银行体系给我们提供银行贷款。但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他们的风险是比较高的。不能说银行给这些企业提供贷款,这些企业的风险就不存在了。很多的创新创业企业,或者处于发展初期还没有长大的一些企业,风险本身是比较高的,那怎么办?银行不一定是支持这类民营企业的最佳选择,股权可能是一个选项。但是,目前投资者担心投了之后退不出来,因为没有很好的退出机制。因此,除了上市这个渠道之外,健全非标股权流通机制,通过互联网的手段等手段,把股权流通起来,我相信对民营企业股权融资的促进作用也会是很明显的。

第四,还有一种方式,可以依托我们的银行体系,当然其实吴总提到了,在银行底下设立一个子公司,理财子公司或者是信托机构,或者是特殊目的服务机构,把风险跟银行隔离,同样可以用债权的形式来融资。但是因为中小民营企业是高风险,肯定需要有特殊的处理方法,成立子公司是隔离风险的手段。如何充分利用银行体系的资金,又把一些风险从银行体系隔离开来,需要制度设计。

我就说这四个方面,我觉得还是大有可为的。

韩志峰:对于很多民营企业来讲,办一家民营银行,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事情。对于民营企业这样的草根企业来讲,非常希望有民营银行这样的草根银行为他们提供金融服务。2010年,国务院出台了鼓励民间投资36条,其中第18条第一句话,就是要“允许民间资本兴办金融机构”。这个文件在征求意见的时候,写的是“允许民间资本兴办中小金融机构”。有人提出来,允许民营企业办银行还得慎重,能不能改成“允许民间资本兴办小微金融机构”。后来,家宝同志讲:为什么要改成小微呢?民生银行不是办得挺好吗?我看可以把“中小”去掉,直接就是“允许民间资本兴办金融机构”。民间投资36条发布之后,社会反响非常好,也取得了积极进展。比如,今天在座的华北集团执行总裁崔莉培就见证了2014年第一批民营银行的成立。我觉得其实这就是受益于民间36条的结果。

所以我想问问崔总,您对民营企业办银行、民营企业融资难,有什么特别的观点和见解。

崔莉培:我有幸参与创办并经营金城银行这一国家首批民营银行。记得2014年4月份当时报批的146家,获得汇报资格的仅9家,最终筛选了5家,首期获批的是3家,一家是深圳的,一家是温州的,一家就是天津金城银行。海外的大部分金融机构,都有着民营金融的背景。国内的银行大部分都是以国有行为主。民生银行是民营企业的银行,但不是民营银行,因为它的股东也有国有企业。如何做一家民营银行,既为国内经济、金融做一道防火墙,又能够帮扶到中小企业?这是国家的一个当务之急。在这种背景下,全国多个省市都开始筹备民营银行。

民营银行在创办中遇到很多国有银行没有经历过的问题,经历了艰难的探索和尝试,除了需要学习国外先进经验之外,还需要克服国内的思维惯性,避免关联企业垄断等隐患。我们与一些大银行相比也具有自己的优势,就是船小好调头,作为总行可以制定一些产品。例如有一家影视公司,拍摄电视剧需要资金,就是利用未来版权做担保融资,使它能够顺利卖出产品。民营银行可以发挥自身管理灵活等优势,在国有银行难以发挥作用的领域对民企融资进行直接有效的支持与帮助。

民营企业的存活周期平均是2.9年,很多民营企业一路走来是非常不容易的。例如,有一位老总的企业再发展需要融资100万元,某行金融高管在融资谈妥的情况下提出“你喝一杯酒10万块钱”。这位企业家从这边到那边用能盛三两酒的杯子喝了十杯。这位老总100万元贷到手了,出门以后被车拉到医院去抢救。民营企业迫切需要金融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背后有很多的辛酸和眼泪。

韩志峰:听完崔总的介绍,我想说四个字,知易行难。大家都想办民营银行,但真正办好民营银行也是很不容易的。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从2014年第一批3家民营银行开始,到今天我们国家已经有了17家民营银行。我相信这些民营银行肯定会在我们国家的金融市场体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广大的民营企业提供更好更多的金融服务。

崔莉培:我还得到一个消息,2019第三届世界智能大会于5月份在天津召开,智能大会在大数据方面关注会更多一些。作为民营企业,我们如何利用大数据把自身征信做好,这是至关重要的。

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我们不能总找社会的原因,也要向内找原因。在民营企业融资问题上,我们要树立两个意识:一是股权融资。如何才能够利用自己的股权进行融资?二是做好征信。我们都说民营企业面临融资的问题,但是民营企业都缺资金吗?民间有没有更多的民间资本在闲置?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如果有民间资本的存在,为什么忌讳自身的资金投入?往往是投入的项目征信有问题。这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例如,中国中小商业协会民间资本分会后面就有一批民间资本存在。这些民间资本如何释放出来?作为民营企业,我们要从自身去考虑,如何把征信大幅度提升,使自己适应这样的环境。

韩志峰:刚才何教授和崔总都提到了一个问题,就是金融科技。我们说民营企业融资难,共性的原因是三个不对称:信息不对称、风险不对称、收益成本不对称。如果能采用适当的方式和手段,把这三个不对称的程度减弱,可能就会有不一样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在这方面金融科技可以大有作为。蚂蚁金服旗下的网商银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利用天猫、淘宝电商平台上积累的大数据,以及对销售回款的现金控制,很好的为平台上的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按照他们的说法叫做310,就是可以做到3分钟申贷、1秒钟放款、全过程零人工干预。所以大家老说融资难融资贵,那么在它这来讲就不存在了。

我们国家在金融科技发展方面,还有哪些需要进一步提升的地方,可以更好地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何平:我刚才提到了一点,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利用数据流、物流做征信,做到金融信息的实时性,可以实现快速放贷。

同时,区块链技术目前在供应链领域应用非常广泛,很多的尝试,但仍然还是比较初级的应用,比如说对应收债款进行拆分,对一些票据,比如银行汇票进行拆分。一张票据进行拆分后,下游的几家企业共享信用,你拿30%,他拿20%、10%。各参与主体作为区块链上的节点,可以共同记账、互相见证、互相确认。还有利用预付款、存货等进行融资的,都可以使得信用沿着供应链流动。这是当前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应用比较常见的。

另外,像刚才提到的一些电商,现在很多用大数据作为征信工具,其中很大的难题在于数据孤岛问题。电商、人民银行、社交平台,都有自己的信息,有自己的大数据,怎么把它统一起来?如果互相之间进行买卖,但是数据怎么定价?数据隐私怎么保护?这些都是大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解决好了,对我们小微企业、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融资是大有裨益的。现在区块链在这个领域也有突破性的进展。他们通过无知识证明等技术,使得信息在不泄露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验证。这对我们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发展有重大意义。我刚才说了,中国是政府信用主导的。只要和政府关系好,就可以获得担保和贷款,但这种融资合约是个信息不敏感的合约。什么意思呢?只要有政府信用担保,企业的贷款项目的质量,银行并不关注,好和不好都不管,只要有政府担保就行,那就没有信息生产了。因此,我国金融机构在信息生产方面、风控方面是缺乏经验的,因为过度依赖政府信用。因此,通过应用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技术,如果能够完善市场信用体系,让我们的金融机构依赖于这种市场化的信用评级来进行授信,对我们民营企业是有帮助的。

韩志峰:刚才何教授提到了信用建设问题,现在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牵头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刚才一位听众和我说,他们公司正在协助国家发改委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我想请这位听众讲讲他对信用建设的观点。

听众A:我认为小微企业融资难不全部是银行的问题。银行给小企业放贷需要考虑三个问题,这些都不是银行能解决的。第一个是小企业能否活。第二个是这个企业是否骗。这就涉及到信用建设。人民银行征信最成功之处在于个人征信建设,而不是企业征信。如果一个企业有规模,不一定要有企业征信;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规模,谈征信意义不太大。第三个是回报是否高。我认为需要银行监管政策倾斜。银行能不能在判断企业能活不骗的情况下,不要过多的考虑收益回报,因为小微企业有特殊的定位和功能。此外,金融要普惠,信用要先普及。有征信的地方用征信,没有征信的地方就要用到数据,用数据支持信用。我认为小微企业融资首先要有信用,有了信用才能贷。这个信用其实就是要把各方面的数据打通。我认为供应链金融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韩志峰:民营企业融资难,不能只责备银行等金融机构,也要反思一下民营企业自身是否存在哪些不利于银行放贷的问题。首先,许多民营企业自身的信用建设不完善,信息透明化程度低,银行对你不了解,就不敢轻易提供贷款。其次,确实有一部分民营企业规模比较小、实力比较弱,达不到银行的放贷标准。第三,极少数民营企业存在骗贷、赖账等行为,这让金融机构信更加小心。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另外一个问题,一些大型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上市公司,融资相对容易。这类企业就要注意做好业务发展管控、资产负债管控,要看资产和负债是否匹配,看现金流到底怎么样,避免盲目大干快上、过度负债、现金流过于紧张,给企业经营带来不必要的风险和困难,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2016年,国务院组织了一次民间投资专项督查,督促解决制约民间投资增长的主要问题和障碍,后来总结的第一条原因,就是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一些银行的朋友和我讲,银行也是企业,也要考虑成本、收益和风险。总体来讲,小微企业、中小企业肯定比大企业风险要大,贷款不良率相对较高。我想请教吴总,银行在响应中央政策要求、加大民营企业贷款力度时,如何管控银行自身的风险。

吴伟:银行层面大家谈到的都是中小、小微的企业,事实上去年一些大型的上市公司也出现过融资问题。刚刚拜访了一个做医疗器械的上市公司,这家公司这几年还是比较专注主业的,投资了很多的上下游企业。去年的时候,大概有体外融资大概30个亿。当时,我们一直在给这个企业股东的融资业务延期,主要是对上市公司还是比较看好的。老板跟我说,去年已经主动瘦身出售了一些资产,融资总额从大概30个亿减到25个亿。今年准备找我们延期期限加长,融资总额大概从25亿降到20个亿。他讲过往大家拼什么?拼规模。拼规模,赚快钱。快钱一定是谁规模上的快,谁能赚到钱。所以这样来钱也容易,完全靠外延增长,获得这样一个快钱的机会。但是快钱的模式是不可持续。融资大环境,经济增长模式出现变化的时候,这种短债长用就会面临比较大的问题。他跟我讲未来的五年不再做其他的投资了,要把现有的25亿体外的资产好好经营,让它成功量产,再注入到上市公司里面去。

去年市场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这样上市公司遇到困难的情景,得到的教训之一是尊重基本的财务规律、基本的财务制度,这是最起码的东西。去年我们积极参与纾困,面临困难的企业大致分成三类——雪中送炭型的、支持类的和退出类的。同样遇到困难的上市企业也分成三类,一类主要是投资于自己上下游的,或者投资房地产,所有的东西都在;还有一类,可能是钱流到国外去了,投资失败的,做市值管理的;还有中间一类、给员工持股计划、定增做担保的。我们从有限资金角度,肯定优先支持第一类,还有中间一类,通过这样的投资,帮助企业解决阶段性的问题。从银行来讲,我们还主要看企业的发展,看企业的发展趋势。但是从企业来讲,毕竟具备民营企业决策的链条短、决策快的特点,但部分企业在各种规定上,各种制度、制约机制等的建设上有所欠缺的。当市场是大水漫灌的时候,是没问题的,但突然市场变化的时候,可能面临一个生存问题。去年客观上也给了很多上市民企一个大的教训。希望未来民企发展更规范,更健康、更遵从规律的向前发展。

韩志峰:据我了解,有的金融机构为了既满足监管部门对中小企业贷款的考核指标要求,又降低信贷风险,就对优质的民营企业集中放贷,往往超出了他们的实际经营需要,而其他小型民企仍然很难获得贷款。怎样能降低银行的授信集中度,让阳光普照,雨露均沾?请问吴总,您有没有什么建议?

吴伟:这个确实是。原来我老在想的,特别是从去年和今年,一边是堰塞湖,一边是洪涝,造成涝的涝死,旱的旱死。涝总是涝在银行间,涝在3A的大国企这边了,但是其他的一些民企、小微企业,拿钱很困难。但是今年政策的变化了,我也是听说过韩司长说的这种情况。金融机构对民企再分层,确定性的、大家认可的企业,都不断的给钱给融资,但是还有一些不确定性的,风险把握不准的,可能又是另外一个情况。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确实面临的是全局性的问题。谁都看得明白的企业,谁都愿意给融资;看得不明白的,谁都不愿意给融资。这个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这要有行政性的措施,比如举一个例子,要有补贴,要有担保,把这部分机制要建立起来,另外整个市场征信措施也要建立起来,大数据也要应用起来。然后有关部门的比如税收的,各种部门的信息整合在一起去验证,因为它风险辨识难。比如说举一个例子,就像一家银行理财的规模已经一万亿了。如果需要我投资几个亿,要很多人研究、获取信息的时间两三个月,本身就不经济。怎样把体系建设好,让金融机构快捷,更快、更便宜的识别风险,进而规避或降低风险?因为从银行来讲首先要识别风险,甚至要快速地识别风险,这个就要想办法把这个机制建起来,尽快地把这个渠道建起来、这个体制建起来。到目前为止,今年一个特点间接融资大幅下降,大幅下降之后,银行面临着资产荒,本身也是没有地方放贷,传统上国企、政府平台的需求变少了。所以第一个行政上要推,这个不往前走是不行的,必须要往前推。第二个我们在很多的地方,市场上政府可能要有一些补贴、担保的。另外一个,在整个机制上要解决这个信息不对称问题。信息不对称是全方位。因为银行要做批量的贷款,要建立机制尽量让它获得信息比较容易、比较方便,包括我们各种的技术,各种市场管理,监督机制,征信机制,各种信息的汇集,这可能是一个全方位综合治理的过程。

韩志峰:银行贷款需要抵押担保,但是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抵押物少,抵押物的价值比较低,也不太容易获得担保,或者担保成本比较高。怎样提高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担保抵押能力,知识产权、应收账款、机器设备能不能作为抵押物?在担保体系建设上,怎样发展以民间资本为主的担保机构,以更好地为民营企业提供担保服务呢?

何平:我先回答第二个问题,是不是应该鼓励民营资金进入民营企业融资。我觉得这个不必。国有企业、国有资产包括大的国有银行,同样可以进入民营企业,帮助民营企业融资,包括成立国有的担保公司,同样也是国有的,可以对民营企业提供担保。为什么呢?如果说解决民营企业融资的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那就是国有金融机构的责任范围,并不是说国有金融机构就是为国有企业融资,民营金融机构给民营企业融资,我觉得这个匹配的逻辑是错误的。所以说,我并不会建议吸引民营资本为民营企业融资,要发挥中国经济体制的特点,我们是公有制为主体,国有金融机构仍然是经济体中主导地位,所以解决民营企业同样要依赖国有资本、国有金融机构出力。国有金融机构要听政府的,要采用市场化的手段,这是需要提升的地方。怎么为民营企业服务?不能说民营企业融资难,就直接提供担保或抵押,那肯定是无法解决问题的。担保机构需要生产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准确的定价,对风险进行准确的定价,这样自然而然就会产生效率。

我再回到你第一个问题,什么东西可以作为抵押品?现在比较常见的是机器设备、厂房、土地这种不动产,但是渐渐越来越多使用的,比如在供应链金融领域,有票据、应收账款、存货,现在进一步扩展到数据流,它们已经不是抵押而是特殊信息生产的工具了。未来是不是还有其他的可能?比如说,在互联网上,我自己不一定需要有抵押品,别人给我提供抵押品可不可以?只要你有合适的风险定价,对它进行有效的风险管控,我相信这种可能是存在的。为什么说呢?我觉得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尤其以大数据、云技术还有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最终我相信很多企业逐渐会摆脱重资产运营,会越来越轻资产化。资产到哪去了?资产会集中到一些特殊的平台,而这些平台的作用是帮助这些轻资产运行的企业提供担保和抵押,然后通过收取费用来生存。这样既做到风险合理分配,又做到信息生产的有效性。我觉得这是未来金融体系发展以及企业运营一个大方向。

韩志峰:何教授讲得非常好。银行为什么要求企业提供抵押,其实是为了降低风险。在以前,银行没有很好的方式来判断风险,就要求拿实物来抵押,而且这个实物的价值越稳定越好。但是现在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如果能够充分获得一个企业的各种数据,通过它的数据流、信息流来判断信贷风险大小,可能未必就一定需要实物来做抵押。如果能够利用现代金融科技、信息技术手段解决风险识别判断问题,那么制约中小企业融资的抵押担保问题就能得到较好解决。

崔莉培:我刚才提到拍电视剧融资的问题,大家可能看到过这个电视剧——杨议主演的《杨光的快乐生活》。实际上,当你的信息对称的时候,当你能了解到它的运营状况的时候,版权质押融资是很正常的模式。我们发现的问题是什么呢?是信息流的问题,更直白一点是企业融资的生态空间问题。比如,我所服务的企业华北集团,我们有4个业务板块,其中有制造业——有色金属铜产业。人民大会堂、中国所有高铁、中国所有城铁的电线电缆指定单位都是我们。若干年前浙江温州动车事故,包括一个螺丝钉都要倒查,它的电线电缆查到我们企业。很荣幸,我们的质量是过关的。我们的制造业达到了这样的程度。

前面提到混改,2003年我们入股了国有资产,我们现在拥有天津金山电线电缆股份有限公司约70%的股份,对方约30%。实际上这本身也是一种融资模式。2014年我们直接入股了江西铜业这样一个央企、世界五百强的企业。江铜华北电线电缆成立,江西铜业控股51%,天津市华北电缆厂有限公司持股49%。现在的江铜华北是江铜集团里面经营最好的一家企业,我们间接持有10%左右的股份。这本身也是一种模式。

我再给大家举一个例子,今天在座有政府官员,有学者,也有企业家,大家知道每个城市做招商引资都有若干优惠政策,但是大家发现没有,民营企业、本土企业,如果有新项目需要资金的时候,没有这些优惠。是招商引资项目对地方经济发展带来的效益大,还是当地的企业再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效益大?大家都说招商引资是JQK,勾进来圈住了尅出去。为什么?因为它水土不服,而且你对引进的项目本身也不了解。如果本土企业要再发展,我们扶它一把,把它扶上马再送一程,从各方面给予支持,它成功的几率更高,因为你是非常了解它的,你是相信它的。所以,我们中小民营企业融资也迫切需要政府支持。

我们华北集团非常重视信息管理。2012年我们就召开了海峡两岸智慧城市论坛,我们是在天津地区第一个提出智慧城市的企业。2017年,我们就举办了供应链论坛。我们现在有智慧物流,有金融物流,有仓储物流,我们物流板块就有三个。去年我们仅仅做股权投资,就投了85亿元。今年我们还有若干的大项目,都是政府认可的项目,政府提供协助并签定了框架协议,政府的支持也是至关重要的。

再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某省下发一个政府文件,要给当地企业服务创新奖励资金,二百万封顶,按投资的20%奖励。一个省没有申报的,是没有服务创新的企业吗?不是。是大家不知道。当地的金融局、发改委网站上都挂着,请问有多少民营企业家每天翻政府各部委网站去看?没有。政府各职能部门宣导也没有。结果是一个省竟然没有人申报这笔资金,没有人去领。我想借着融资的理念再次呼吁信息流还是非常重要的。

韩志峰:我们刚才主要在谈银行贷款,但它并不是唯一的融资渠道。我们国家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比例很低,直接融资中又主要是债权融资,真正的股权融资是非常少的。但是对于高科技行业的中小企业来讲,初期阶段往往需要的不是贷款,而是股权融资,是VC、PE、天使投资等。我们国家这几年私募股权投资的发展是比较快的,现在整个规模将近9万亿元,去年一年向未上市、未挂牌中小企业提供股权融资大概是1.2万亿元,超过去年全年整个股市的融资规模。今天在座的有一位平安银行北京分行的朋友,他的工作和私募股权投资相关,我们请他从私募股权投资角度谈谈民营企业融资问题。

听众B:我们做的不是传统的信贷业务,主要是两个方向:一个是互联网业务。我们投过一些互联网公司,如滴滴、首汽约车、今日头条,还有直播公司快手、约客等;另一个就是PE业务,PE也需要好企业,我们与招商局合作的两个基金总规模是二百多亿元,整个团队只需16个人。其实去年资管新规颁布之后,PE的募资环境也是有很大改变的。之前的投资很多是概念型的,现在需要项目有一些实际的东西,不是那种纯概念性的,还要看项目有没有市场。

韩志峰:不管是银行贷款,还是股权投资,都有一个共同的要求,那就是企业要好、项目要好。吴总对这个问题有没有什么看法?

吴伟:银行资管业务要转为理财子公司经营,这是因为《商业银行法》只允许商业银行做存贷汇业务,像这种投资股权是有限制的。所以从理财角度来讲,是有所突破的,理财通过子公司可以进行股权投资。作为银行来讲,最近都在说的是资产荒,就是找不着资产,就是按照原来的模式的资产找不着。要不是资产收益很低,收益跟成本很贴近的。要不就是风险辨识不了。所以从银行来讲,也是面临着一边旱死一边涝死。银行面临一个很大的需求,但是在能力上各方面又满足不了,所以这个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原来理财做股权融资,允许错配的情况下,规模上基本上二三十个亿、三四十个亿,看好了有强担保,都可以投资的。但是现在本身面临着不能错配了,量大幅下来了。所以我觉得可能是未来一段时间之内会长期存在的情况,不会像原来一样大规模的融资。我觉得这是一个特点。

第二个来讲像银行客户的资金,比如说VC阶段,可能这个离我们还有点远。我可能更希望像刚才提到的基本差不多成型的项目。我能看到未来一些东西的情况下,我可能愿意去投。这个是我们投的范围。

第三个我们一直在想,银行怎么去规避风险,一个最简单的原则是分散风险。我投一些收益比较平稳的,底仓投一些固定收益的,我再投少量有弹性的,甚至把一些股权的加一起,这样我既保持这个收益的平稳同时有一些弹性。因为我们研究境外很多的投资机构,原来有一个最时新的,就是大家看到《机构投资者创新之路》,大卫史文森,耶鲁大学的基金会,他们颠覆了传统的投资理念,他的另类投资的占比非常高,但现阶段我们还达不到。将来,我们将通过更完善的信息披露,把相对成型、风险可控的股权项目销售给合适的投资者,实现投资风险的转移,这可能是未来资管要做的一件重要的事情。理财子公司就是类基金和类信托双牌照,如果子公司只做公募资金,就没必要再成立了,因为不少银行都有基金公司了。除了类基金的牌照,其实还有一个类信托的牌照。这个信托的牌照就是要做一些股权和另类的投资,这个是责无旁贷的。现阶段在规模上,与我的风险能力、客户风险承担能力相匹配的资产,还是很愿意投的。

韩志峰:中国经济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今天确实到了一个转型升级、创新突破的阶段。我们的制造业、服务业等,产品要创新,技术要创新,商业模式也要创新。只有跟上时代的潮流,创造出真正好项目、好产品,才是解决融资问题的根本。

大家讲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但是一些民营企业说:我主要是融资难,不在乎融资贵,只要能借到钱,利率高一些可以接受。另一方面,一些银行从业人员认为,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比较大,按照风险收益对等原则,利率就应该高一些。这就涉及到了一个利率市场化的问题,我们为了鼓励金融机构更好地向民营企业提供融资,利率方面是不是可以有一定的灵活度?

何平:我认为民营企业融资难不是简单的风险或者定价的微观层面的问题,它有好几个层面。一是过去金融机构一直跟着政府走,生产信息、风险管理、风险定价的能力偏弱,只要政府担保背书,金融机构就会放款。二是金融机构内部治理问题。银行机构是不良率导向的,而不是利益导向。中小企业这种高风险的小额贷款,坏账率是很高的。如果风险补偿足够覆盖风险其实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单纯以不良率作为金融机构考核指标,一定会约束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贷款。未来,对制度、理念、管理上的问题校正了,风险高利息高就会成为一个常态。

崔莉培:何老师讲得非常好,银行就是必须要把控风险。但是如何更深入地了解一家企业并对这个企业做出战略性判断,这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华北集团发展得益于什么?得益于风控意识强。例如,我们董事长很爱车,他的车牌照都是4个6,5个6,4个7,5个7,但是唯独有一辆车牌照是2008,大家都知道2008是什么账户。他就是把握了一个词,叫做风控。他在金融危机到来之前不到两个月,果断减少我们集团所有原材料库存。我们一条生产线一天的生产量用铜的价值是5亿元,每吨铜不到两个月价格就下浮了1万多块钱。我们每天要用5吨铜,每吨节约了不少钱。在经济危机出现以后,铜材的价格整个下来了。他再回购铜材进行生产,回头一看,一千多家铜企都已经倒闭了。因此,风控是至关重要的。要管控好风险,既要有敏锐战略眼光,还要有科学的数据分析。

何平:融资贵是客观存在的。要不要贷,能不能贷,是一个问题;有没有这个能力去贷,也是一个问题。风险定价的问题是关键。当信息掌握不全面的时候,对很多新的东西没概念的时候,定价往往会虚报,只有在精确知道风险大概约等于多少的时候,价格才能准确。当把这些体制机制建设起来之后,定价就会更精确了。目前这些问题还解决不了的情况下,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还是必要的。我认为这也是有效的降低融资成本的一个有效手段。

韩志峰:2018年11月1号,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讲,民营企业经历的是“发展中的困难、前进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我觉得这句话讲得特别好。改革开放之后,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现在世界五百强中也有十几家中国民营企业了,说明不管遇到多少问题和困难,民营经济总的趋势是在发展壮大。我相信,民营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定可以得到有效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一定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