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万+中国便利店如何凭借数字化开辟独有的产业之路?
导读:其实,在过去的三年(2016年-2018年),便利店业态在整个零售业态的增长当中,处于最快的增长水平,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8%,是零售业其他业态销售、门店两个主要指标增长速度的2 5倍到3倍,便利店业态发展势头可见一斑。
中国的便利店市场发展时间并不长,1996年中国大陆的第一家便利店“可的”诞生,次年罗森进入国内市场,2004年全家和7-11也陆续进入,2012年国内第一家便利店公司——红旗连锁在A股上市。2018年中国便利店总数超过12万家店,随着2018年百强榜单发布,过去这一年便利店相关数据也呈现在大众面前,在2018年,连锁百强中便利店企业销售额的平均增长为21.1%,门店的增长则为18%,而整个连锁百强的销售增长和门店增长分别是7.7%和9.1%。
其实,在过去的三年(2016年-2018年),便利店业态在整个零售业态的增长当中,处于最快的增长水平,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8%,是零售业其他业态销售、门店两个主要指标增长速度的2.5倍到3倍,便利店业态发展势头可见一斑。
1、成长的烦恼与“良方”
各地政府也加大力度扶持便利店的发展,而伴随着快速增长,中国便利店“青春期”的烦恼则逐渐浮出水面:如何摆脱模仿的影子;效率与体验如何兼得;怎样留住自己的顾客;什么才是中国特色的便利店?
而面对成长中的压力,不少便利店企业加速探索转型路径,数字化正是其中绕不开的一条。
目前便利店最大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数字化。拥抱数字化除了传统便利店内部压力外还有两个原因,一是消费习惯全面数字化,无论是移动设备的使用,还是电子商务和移动支付的普及,消费习惯的变化要求便利店提升数字化水平;二是互联网巨头进场建设数字化体系,这也为便利店数字化提供了技术和资金。
便利店转型数字化有其特殊优势,相比较于传统大卖场,便利店业态的复购率更高,门店有充分的基础条件去获得线下用户的消费行为和习惯,则可以积累丰富的数据,并对用户精准画像和营销,从而提升运营效率和消费体验。
▲Today便利店的“热干面”文化
实际上,便利店等传统零售企业主动拥抱新技术打造数字化门店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不论是沃尔玛、7-ELEVEn还是亚马逊,在商品的管理上,一直都对技术有所应用,并且取得了相当大的突破。
早在80、90年代,7-ELEVEn就导入了自己的ERP系统、区域系统以及POS系统,沃尔玛更是用了50年的时间完成了供应链端的技术变革。1987年,沃尔玛成功发射了全球第一颗商用通信卫星,对全球4000多家门店所有商品的进销存信息进行统一的管理,这些在当时,要远比互联网新零售的理念先进很多。
但是从POS机应用之后,零售业的数字化技术几乎没有再前进,最多只是支付手段发生改变。随着电子商务的下沉,线上线下一体化程度的逐渐提高,很多传统零售的玩家都希望尝试摸索电商项目,当然大部分尝试都以失败告终,在此后,喜士多选择天猫,好邻居选择京东,便利店一度成为电商平台的包裹自提点。现在的便利店市场,也正期待着能和当年引进POS一样,对商品管理、营销有革命性改变,可以便捷打通线上线下,在实体店实现数字化赋能,收集、分析到店消费行为数据的应用(小智想说,汉朔电子价签&智慧门店解决方案都能解决哦,欢迎来电咨询了解更多)。
2、“中国特色”披上数字化外衣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裴亮在2019中国便利店大会上表示,便利店行业提出了走中国特色的便利店之路,也反映出行业的一种自信。便利店已经从简单的模仿、照搬到逐渐的再探索,适合自己发展的一条道路。
其次,由于中国是一个文化风俗习惯具有很大差异的巨大的市场,所以,中国特色在一定意义上来讲,也叫地方特色。支撑中国特色、地方特色背后的力量,其实是商品力,是企业供应链的核心能力。
▲欧尚盒子内汉朔电子价签应用
那么,如何做到更精细化的选品符合当地消费者的需求?如何让便利店更有温度?抓住顾客消费、甚至饮食习惯,打造自身特色?
零售商开始从前端、中端、后端进行对便利店进行优化改造:通过前端完成数据积累、中端满足差异化需求、后端则实现优化运营效率。从而实现千人千店、千店千面的目的,将顾客的消费“印象”与品牌所对应,留在店内。
▲罗森店内汉朔电子价签应用
前端
通过线上引流和线下数字化改造完成数据采集和积累,结合会员体系及大数据分析。其中线上部分,零售商选择自建或与美团、饿了么、京东等第三方平台合作获需消费者数据;而线下门店数字化改造,则是通过智能硬件如汉朔电子价签、自助收银机、人脸识别、智能传感器、营销屏幕等应用,获取消费者行为数据。其中电子价签作为与消费者产生直接交互的显示工具,保障线上线下商品信息实时同步显示,对于便利店来说更重要的应用则是在于在实体店内开展丰富的营销活动,以电子价签为载体,收集到店顾客消费行为数据。
中端
前端线上商城、电子价签、自助收银机等应用,提供了数据基础,中端则是基于大数据分析周围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实现千店千面;其次就是在门店运营的各环节都融入数字化技术提升运营效率、降低总体成本投入,这些可以从人力、商品以及门店管理来说,比如无人店/AI应用等形式节省人力成本;汉朔电子价签应用,保障商品价格同步以及对选品建议;门店管理则主要是总部对门店的远程监控。
实际案例就有罗森通过推广“自助扫码”、研发“结算机器人”在非高峰时间退出“无人收银”,大力发展无人店节约成本,易捷便利店与京东合作,通过京东“新通路”网络中端以及门店电子价签应用实现线上线下价格同步更新,仓库智能选货、订货、补货;监控方面,美宜佳通过远程摄像机在APP上实现对门店的远程巡店管理,减少差旅费用与时间成本,提升工作效率。
后端
打造以需求为驱动的数字化供应链,通过数据提升产品研发能力及配送效率,实现“对的时间,对的门店,对的产品”。例如Today自主开发包含仓库、库存、配送的统一系统平台,并将产品分类成常温、冷链、鲜食进行差异化管理;平台上线以后库存准确率提升至99.9%,配送准时率也达到95%。
再看便利蜂,从人、货、场的数据化重构入手,部署和迭代便利蜂的整个智能便利店经营系统。在消费者终端,便利蜂希望通过零售终端和云端两个系统,打通数据体系,完整记录并识别客户身份;在商品迭代与选品上,便利蜂使用自主开发的系统实时进行数据分析,筛选出更符合每个门店覆盖半径用户需求的商品,并采取“快速试验、快速调整”的策略,店内则通过汉朔电子价签满足“快速”推广扫码购流程,实现门店向线上引流,从实体门店内收集到店顾客消费行为数据,再进行分析形成区域画像以及精准画像,为选品上新提供参考,提高商品力。而在供应链与物流体系上,便利蜂也希望根据算法不断优化配送路径和配送频次。
▲便利蜂店内汉朔电子价签应用
3、未来发展
从便利店首次进入中国市场到今天的外资、本土便利店百花齐放,中国的便利店行业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当下受到互联网时代的影响正在经历新的蜕变。随着国内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企业介入便利店行业并挑战传统的商业模式,引入了移动支付、人脸识别、无人店等创新模式。行业内各企业正在通过数字化转型不断挖掘新机会、持续推出颠覆行业的创新模式。
我们相信未来便利店在实体零售整体环境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仍然保持高速增长,便利店行业也仍将会加速进化,借力数字化技术,从会员深度运营、供应链重塑、生态体系协同等多角度提升前中后端的综合运营能力,赋予顾客更便捷、安全和无缝的购物体验。汉朔智慧门店解决方案也将全程助力打造数字化、高效率、重体验的智慧门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