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状元张謇:从“士”到“商”,以一人之力实现救国理想
导读:1894年,清政府开设恩科,一个来自江苏的考生张謇,一举夺得一甲第一名,是天下人羡慕景仰的状元。时年四十一岁的张謇,此前有过太多次落榜经历,意外高中却显得淡定如常。也许是年轻时的激情,已经被消耗殆尽了。
1894年,清政府开设恩科,一个来自江苏的考生张謇,一举夺得一甲第一名,是天下人羡慕景仰的状元。时年四十一岁的张謇,此前有过太多次落榜经历,意外高中却显得淡定如常。也许是年轻时的激情,已经被消耗殆尽了。
也就在这一年,中国人被“中日甲午之战”,猛的一击:一个小小岛国,竟敢与大清动武!而蚍蜉撼大树的结果竟是,赢了!随之而来的《马关条约》,更让中国人感受到了奇耻大辱,与无尽的愤恨。张謇,由此开始动摇“学而优则仕”的人生理想。
张謇
借父亲亡故,回乡丁忧守制的时间,他潜心读书学习,思考日本何以胜,中国何以败的根本。他认为,日本明治维新后,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全民素质,是他们强国的主因。他说,“非人民有知识,必不足以自强。”办教育的想法,就这样产生了。
张謇考中状元,按当时的标准,就是达到了人生的终极目标,光宗耀祖了。他家祖上三代没有读书人,农民出身,家境寒微。办教育的资金,无从谈起。
于是,张謇要做实业,以促教育。“父教育,母实业”,是张謇这一时期的重要指导思想。即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实业。
大生纱厂
万事开头难,要成就这样一番事业,就更是难上加难。经历了筹措资金的艰难,有钱人的退缩变卦,在上海靠卖字换路费的窘迫,终于慢慢的起步了。南通大生纱厂,值得载入史册的企业,于1899年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状元办实业,在当时是石破天惊的事。古代的“士农工商”,地位是依次降低的。状元是读书人的杰出代表,最有社会地位。而商人是民众之末,地位最低。可见,张謇的选择,需要多大勇气。
状元“改行”做商人,缺乏经验,却极有头脑。南通是最好的棉花产地,占据地利。赢得市场,抵御日本人的经济侵略。同时解决工人就业问题,一举多得。
南通师范学校
走过最初的艰辛,张謇办的工厂生机勃勃,利润迅速增长。于是,张謇的教育蓝图,逐步实现。他认为,要发展教育,必先培养过得硬的师资力量。南通师范学校,我国第一家民营示范应运而生。
张謇的思想先进,不囿于框框。他请了日本人做老师,以达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目的。这在当时,国人的民族感情,难以接受的。但他,顶住压力,坚持己见。
好的老师,就能成功一步。于是,一时间南通精英荟萃,名人齐聚。张謇请来了很多“大腕”人物,王国维、梁启超、章太炎、陈师曾、吕思勉等。
王国维
张謇的精英教育计划,还不止于此,他还送其中的优秀学生,去日本留学。这些人,日后成为领域里的精英,国家的栋梁之才。
在南通,张謇大量发展小学,六里一所,共建成三百多所小学,几乎全覆盖。另创办中学若干所,师范学校三所,以及专科校和大学。
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某些名牌高校,都是张謇直接或参与创建的。张謇与马相伯共同创办的复旦公学,就是复旦大学的前身。上海海事大学、上海东华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同济大学等,都源自张謇的创办。
复旦大学
张謇,在二十世纪初的南通,是个最让当地百姓敬重的人物。他从清末走来,经历了中日甲午战争,戊戌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失败的共和等。他看到“政府顽固如此,社会腐败如彼”,他要“解人民之痛苦”,上不赖政府,下不靠社会,以一人之力,让南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没有人想到,一个创办多家大型工厂,以及数百所大中小学的人,生活非常简朴,身后陪葬竟无一件贵重物品。他倾尽自己所有办教育,是一个实业与教育救国的践行者。
同济大学
有人说,张謇是个失败的英雄。1922年后,他的多家企业,连遭重创,之后竟如多米诺骨牌一般,纷纷倒下。他最终没能看到自己辛苦创建的企业,重现生机。
南通人心中有杆秤,他们感恩自己的大福星。张謇1926年去世时,七十三岁。一时间南通城里万人空巷,几乎都来为张謇送行。人们用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心中的崇敬之情。
作者:锦瑟酉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