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的云端雄心
导读:在云计算领域,阿里巴巴已经成为了继亚马逊、微软和谷歌之后的全球第四大云服务提供商。
在云计算领域,阿里巴巴已经成为了继亚马逊、微软和谷歌之后的全球第四大云服务提供商。
根据研究机构Synergy的最新排名,今年一季度,阿里巴巴云服务业务收入实现翻番至7亿美元,超越了IBM,全球排名第四,这也意味着阿里巴巴已经从为中国本土企业提供云服务,逐渐走向了全球化,为更多国际客户提供云服务。
在2018财年,阿里云收入为整个集团贡献了超过20亿美元的收入,服务对象覆盖欧洲和美国公司,包括洲际酒店集团、毕马威、雀巢、菲利普、SAP和施耐德电气等在内的国际巨头都是阿里云的客户。
和全球顶尖的科技巨头们一样,阿里巴巴也正在积极建立数据中心,并通过收购等方式加快云业务的发展。阿里云在亚太地区的业务也已成为仅次于亚马逊云AWS之后的第二大提供商。AWS占据了全球云服务市场40%的份额。
德意志银行曾对云计算行业的研判预测,称阿里云的业务体量将很快超过谷歌云计算的全球体量,进入全球前三,形成“3A”(亚马逊AWS、微软Azure、AlibabaCloud)的竞争局面。马云也曾在致股东的公开信中称:“阿里云承载了中国35%的网站并为之提供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服务,而且也已经成为名列世界前三的云计算公司”。
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已经达到百亿美元。不过,要最终成为全球性的云服务领导企业,阿里巴巴还需要持续大力的投入来提升业务规模。目前阿里巴巴和排名第三的谷歌差距还很明显。谷歌早些时候透露其云业务季度收入达10亿美元。尽管阿里巴巴在云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投入巨大,包括建立私有云等,但其市场份额仍然仅占5%左右。
在过去的几个季度中,阿里云一直保持着三位数的收入增幅。笔者认为,阿里云也有望接近独立上市。摩根士丹利的报告曾经预测,阿里云的单独估值已达390亿美元。报告还称,未来5年内,阿里云的营收将突破185亿美元,成为阿里巴巴的下一个“增长极”。
不过,随着云业务基数的不断扩大,有分析预测,阿里云业务增速将会放缓。根据研究机构RaymondJames的预测,未来两年,阿里云增速将放缓至87%和60%。
另一大挑战是说服更多国际企业将更多数据存储在阿里云上。目前阿里云的主要服务对象仍然是中国本土企业以及中国本土的出海企业。根据研究机构Gartner发布的2018年云基础设施市场报告,由于监管和合规性的问题,国际巨头可能会担忧将数据存储在阿里云上,哪怕它是通过第三方审计的。Gartner针对近千名调查者的报告显示,只有2%受访者在阿里云上运行了应用程序。
目前,阿里云正在全球部署大型的云数据中心,启动在欧洲、澳大利亚、日本和中东的数据中心。以日本市场为例,目前阿里巴巴集团与软银已成立合资企业,希望将云服务带到日本。据《日经新闻》预测,到2018年,日本的云服务市场规模预计达到5000亿日元左右,若阿里巴巴能实现销售目标,将占据日本云服务市场的20%。
阿里云总裁胡晓明也曾透露,阿里巴巴在未来5至10年会重点发展混合云。“对于阿里云来说,公共云计算是未来,但同时专有云在一定时间内也会并存,所以我们坚持的是公共云+专有云两者组合在一起。”胡晓明表示。
由于对计算效率的要求,很多企业把公共云跟自建的数据中心连接起来,构建起一个网络。笔者认为,混合云是一个长期的趋势。这两年,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通过混合云架构去利用公共云的计算能力和优势,这个趋势会越来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