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投资自画像:投资生态与未来
导读:在投资圈,有一种投资模式叫做to AT模式。
在投资圈,有一种投资模式叫做to AT模式。
这在过去几年是投资圈各大主流投资机构退出的一种主流渠道。
近日,据阿里巴巴披露的投资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7月20日,阿里巴巴进行了52起集团层面的投资事件,总投资额超过1000亿元,已逼近其去年全年投资总和。其中,广受关注的投资包括95亿美元收购饿了么、13.8亿美元战略投资中通快递、150亿人民币战略入股分众传媒等,以投资的方式获取更多线上、线下流量。
这超过了任何一家典型的投资机构。
阿里巴巴的自信来源于其充足的现金流。
2018年8月23日,阿里巴巴发布2019财年Q1财报,其营业收入为809亿元,同比增长61%;核心电商业务收入为691.88亿元,同比增长61%;自由现金流263亿元;年度月活跃用户与上年相比增加2400万……
其次,阿里云业务和大文娱也创造了近百亿的营收,分别达到了46.9亿和59.7亿。其中,阿里云的增速达到了93%,大文娱的增速为46%。而创新和其它业务营收为10.59亿元,同比增长64%。
然而,阿里投资到底什么风格?
GPLP君今天也同样给阿里投资来一个自画像。
阿里的投资逻辑:围绕着战略
阿里投资一个最典型的投资案例是投资饿了么。
2018年4月,阿里巴巴以95亿美元全资收购饿了么,张旭豪的身份从饿了么创始人变成了公司董事长。与此同时,阿里发出了另一条人事任命消息,张旭豪将加入阿里,出任阿里CEO张勇新零售特别助理。
这让饿了么的诸多股东欣喜异常。
“据说连最知名的投资大佬都欣喜于阿里的豪爽,他们没有见过这么多的现金。”参与了该收购案件的知情人士告诉GPLP君,阿里投资简直就是投资圈的福音,带给投资机构的收益远远超过了他们任何一项投资。
当然,类似事件还有在ofo投资事件当中,阿里巴巴全额收购了金沙江创投的股权。
因此,投资圈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投资一定要靠近AT,甚至有投资机构专门投资这类公司的离职人员,为啥,近水楼台先得月。
阿里投资带给投资机构及创业者的回报显而易见,然而,若要有人说阿里投资盲目投资,很容易就能拿到阿里的投资那就大错特错。阿里投资的目标非常清晰。
“阿里投资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阿里实体业务的强耦合投资,通过收购和投资增强集团业务,提升效率;另一类是探路型投资,当下业务关系并不强,但我们认为会对行业未来产生影响的也会投,比如AI。”阿里巴巴投资总监谢鹰曾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与腾讯投资如今转型纯财务投资不同,作为一家企业,阿里巴巴的投资还是围绕着自己的主业而展开。走出了一家符合企业发展的投资路径。从投资逻辑来讲,早年,阿里投资部就是围绕电商而展开,投资对象主要是考虑与阿里电商的协同能力,一句话,就是被投企业能对电商提供价值,阿里巴巴更希望投资与阿里主营业务相关的公司,例如阿里投资媒体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为阿里做营销。
后来,伴随着阿里业务的逐步扩张,阿里投资也在过去十年的基础之上不断演变成了如今的思路——首先以电商平台为开端,通过其最初的核心的商业模式B2BC,即通过撬动B端来激活C端,积累起用户规模和交易流量。然后基于电商交易环节打开金融与支付缺口,基于电商配送环节布局线下物流行业,并进一步深化布局。接着,阿里再进一步利用海量交易信息扎根到更加基础层的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环节,构建更具普遍意义的底层应用技术系统。
后来,2017年,2018年,基于流量的考虑,阿里巴巴也开始在移动端和社交发力,后来大笔收购高德地图、投资菜鸟网络、入股银泰、海尔、新浪微博,最终投资饿了么,布局移动端的同时完善电商生态,同时在服务电商的同时又能够增加其社交入口,这正是阿里入股新浪微博以及高德地图、饿了么的投资逻辑。
而且,在具体投资的细节过程当中,阿里投资不同于其他投资公司略显模板化、标准化的调查和讨论方式,"敞开聊"找到感觉之后再深入沟通,最后进行专业的细节探讨。吸取之前投资但无法进行业务整合的惨痛教训,阿里巴巴在选择战略投资对象时,会优先考虑其"自主生存能力"--就算不能整合到集团内部也能独立良好地发展,虾米CEO王玮如是说,虾米和猛犸科技就是类似的投资案例。
总而言之,阿里投资基本围绕着既定战略展开,围绕着阿里生态而展开的基本逻辑展开投资。
阿里投资的方向:投资未来
阿里既然具备充足的现金流,为啥2018年的投资圈为啥很多投资机构依旧高喊募资难呢?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
那就是投资圈变了天,发生了本质变化。
一个方面是2018年,创业者锐减,很多知名的投资机构开始自己孵化项目,在此背景下,以并购及投资后期为特点的阿里投资可并购的标的并不多,这是客观原因。
另外一个方面并购多次之后,就是阿里巴巴发现很多并购过来的项目,并购前传说很神奇的项目并不神奇。
最后,那就是竞争对手也在变化,如今的腾讯投资由以前战略投资转型到了财务投资当中,甚至还开始对外募资,不断升级。
这种情形下,阿里投资也不得不随之改变,那就是投资力度加大,但是方向和目标稍微调整:
这些变化主要表现为:
2017年阿里巴巴共有45笔投资,主要集中于新零售、电商、物流、人工智能、企业服务等。其中,E轮以后、战略投资、PIPE(私人股权投资已上市公司股份)投资项目占比达到59%,远高于腾讯的25%,同时,2017年度的全部投资中,主投和领投的比例高达78%,每一次出手都是大手笔。投资圈对阿里的评价是“不投则已,一投惊人”2018年,据阿里财报显示,阿里巴巴仍持续大力投资一系列新业务,以扩大自身生态系统。这些业务包括实体零售商店、云计算、数字媒体、外卖服务等,在新零售、全球化、技术等领域,阿里投资持续布局。
据投行Stifel最新的报告观察,他们认为阿里巴巴正在持续构建一个全球商务生态体系,其中对新零售的投资正在扩大公司的潜在市场。其他包括物流和本地服务在内的业务,将会帮助公司加强用户和商户双方的体验。“把命运交给被人不如交给自己”
面对未来已来的竞争,阿里投资选择了主动拥抱未来,加大投资力度的同时,更主动在新零售、AI、全球化及物流等风口当中自己造风口,加油干。
将创业持续进行下去,阿里投资赢得了资本市场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