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中医药5年后产值有望破千亿
导读:“湖北的中医药资源很丰富,但是以前一直没发展起来。”这是《经济参考报》记者走访湖北武汉、黄冈等地专家时反复听到的一句话。如今,这一状况有望得到扭转。
“湖北的中医药资源很丰富,但是以前一直没发展起来。”这是《经济参考报》记者走访湖北武汉、黄冈等地专家时反复听到的一句话。如今,这一状况有望得到扭转。根据近日湖北省政府发布的《关于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未来五年目标包括,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及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中医药产业现代化水平将显著提高、中医药工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等。据悉,下一步,湖北将全面提升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人才建设,同时从旅游、文化、药材等方面落地中医药强省战略。
共建强省发展迎来新契机
近日,纪念李时珍诞辰500周年暨中医药振兴发展大会在武汉召开。会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湖北省政府签订《推进湖北建设中医药强省合作框架协议》和《湖北中医药大学共建协议》。根据协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支持湖北省到2020年基本建成中医药强省。此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还将与湖北省合作共建湖北中医药大学。
湖北省发布的《关于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不仅明确了未来五年基本建成中医药强省的目标,更是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例如,允许高校、医院和科研院所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归属研发团队所得比例不低于70%;遴选效果好、价格优、应用广的医院中药制剂在全省医疗机构内流通使用;中医药服务医保报销比例可提高5个百分点至10个百分点等。此外,湖北近年还出台了《关于加快全省医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湖北省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实施方案(2016-2020年)》、《湖北省医药产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和《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十三五”发展行动计划》等相关文件。
覆盖基层让中医药走到百姓身边
中医药真正走到基层,发挥医疗服务作用,是湖北省中医发展着力点之一。记者了解到,湖北省计划未来5年完成县级及以上的中医全覆盖,乡镇全部提供中医医疗服务。
“实施分级诊疗以后,县里接待能力受到硬件条件限制显得不太够,所以我们计划实施搬迁,新的院区前几天已经完成动工仪式,”提起新院区,黄冈市黄梅县中医院院长柳朝阳踌躇满志。他告诉记者,新院区得以动工,县政府的财政支持是重要推手。据介绍,县政府出资5亿左右,中医院自身则出资1亿建设配套设施。
在湖北省中医院,记者了解到,涵盖武汉市武昌区、洪山区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社区医联体在短短一年内组建完成。此外,由12家中医院加盟的紧密型湖北省中医院医疗集团也已经成立,同时湖北省中医(中西医结合)肝病、甲状腺病、骨科、中医肾病及肿瘤绿色诊疗专科联盟成立,湖北省中医院互联网医院也初步建成。
根据湖北省卫生计生委和湖北省中医药管理局提供的数据,十八大以来,通过持续实施国家扩大内需和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各级财政投入25.8亿元(其中,中央投资12.5亿元,地方配套和单位自筹13.3亿元),全省84%公立中医医院安排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省县级以上中医医院的服务条件和就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三堂一室”的建设更是让中医服务下沉到基层。据介绍,湖北省共创建25个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市、区),1295个国医堂,94个名医堂,93个中医养生堂,303个知名中医工作室,创建示范国医堂301个,全省96%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1%的乡镇卫生院、72%的社区卫生服务站、65%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传承创新全方位开发中医药资源
下一步,湖北省将在人才培养、产业集聚、服务模式、加强科研、创新机制等多个方面发力,同时从传承和创新中做好中医药资源开发。
建设中医药强省,既要事业强,也要产业强,这已经成为湖北省各个层面推动中医药发展的共识。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书记王祺扬告诉记者,下一步,不仅要大力创新发展中药新药,发展中药新剂型,引导和扶持企业开发养生保健产品,抢占大健康产业发展制高点,还将大力促进中药产业现代化。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创新中成药生产工艺,推进一批中药产品生产线智能化改造。
值得注意的是,蕲春县的“药旅联动”战略成为湖北县域中医药经济发展的特色之路。作为李时珍的故乡,蕲艾产业由几家家庭式作坊、几百万元产值发展到如今1000多家涉艾企业、30亿元的规模。蕲春县委书记赵少莲表示,目前蕲春已经确立了“一县一区”发展定位和千亿大健康产业发展计划,未来会高举高打李时珍品牌,大力实施“药旅联动”战略,发挥基金和产业平台作用,奋力创建中国健康产业示范县和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
在人才培养方面,除了湖北中医药大学将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重点支持高校,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积极扶持,中医药流派传承、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工作也在同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