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流量费有多高?价格超欧盟40% 是印度的14倍
导读:实际上,中国流量价格不只高于芬兰、印度。根据Rewheel数据,2017年11月欧盟28国流量均价为2 4欧元 GB,合18 3元 GB,中国流量均价比欧盟高出了42%。而OECD地区流量均价为2 9欧元 GB,同样低于中国。
实际上,中国流量价格不只高于芬兰、印度。根据Rewheel数据,2017年11月欧盟28国流量均价为2.4欧元/GB,合18.3元/GB,中国流量均价比欧盟高出了42%。而OECD地区流量均价为2.9欧元/GB,同样低于中国。
2018年6月9日晚,工信部官方微博、微信发布消息,要求基础运营商规范“不限量”套餐的宣传行为,要求运营商“高度重视当前不限量套餐中存在的问题,全行业立刻开始自查工作,规范此类套餐的宣传推广行为,不得夸大宣传,对于限制条款要标示醒目。”工信部这条微博获得了3000次转发、评论、近2万条赞。
自2017年初中国联通推出“不限量”冰激凌套餐之后,国内三大运营商陆续启动了“不限量”竞争。但这些不限量套餐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限制条款,主要表现为超出一定使用量之后对上网速度进行限制。以中国移动的“任我行”为例,88元档不限量套餐在使用超出10GB流量之后,上网速度将从最高300Mbps降至1Mbps。
世界上“流量不限量”最突出的国家是芬兰。该国最大的运营商Telia的不限量套餐售价29.9欧元(约225元),芬兰用户可以不受任何限制使用4G网络,最高速率300M。与之相比,中国移动售价238元的任我行套餐,流量门槛为40GB,超出40GB之后最高速为1M。此外,Telia还有最高限速为100M、0.2M的不限量套餐,分别售价24.9欧元、6.9欧元。Telia在芬兰拥有300多万用户,占芬兰总人口约60%。
得益于真正的不限量,芬兰一直引领全球流量浪潮。2016、2017年,芬兰人均流量使用量分别为10GB/月、20GB/月,同期,中国人均流量使用量分别为770MB/月、1775MB/月。
根据芬兰电信咨询机构Rewheel近期发布的调查报告,芬兰也是世界上流量单价最便宜的国家,2018年4月份数据,芬兰流量单价为0.2欧元/GB,约1.5元/GB。而在国内,工信部此前数据,2017年12月,中国流量价格降至26元/GB,相当于芬兰的17倍。
价格超欧盟40%、比印度贵14倍
与芬兰的流量单价相近的,是2016年才正式启动4G的印度。
根据印度TRAI近期发布的数据,2017年,印度流量均价为19.35卢比/GB,合人民币1.84元/GB,以此计算,中国流量价格为印度的14.13倍。
2017年,印度总移动用户11.67亿户,其中4G用户2.38亿户,总流量使用量从46.42亿GB增至200.92亿GB,增长了332%,但其流量总收入只从3508亿卢比增至3888亿卢比(约371亿元),增长10%。同期,中国总流量消费246亿GB,流量总收入5489亿元。
印度几乎一步跨入了4G时代,而主要原因则归因于“免费”了超过半年的运营商Jio。Jio隶属于印度最大的私营集团——信实集团,于2016年9月5日正式提供4G服务。与全球其他所有运营商不同,Jio只有4G业务,且在拓展业务初期直接宣布“免费”推广。到2017年2月,只用了170天,Jio发展了1亿4G用户,其后停止免费策略,但仍然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开展业务。
根据信实集团财报,2017年,Jio的4G业务收入2391.6亿卢比,盈利317.4亿卢比,按照美元计算则分别为36.7亿美元、4.87亿美元。在印度2.383亿4G用户中,Jio占了1.866亿户,占比78%。
需要指出,由于印度总计只有67万4G基站,却承载了200亿GB流量,网络较为拥堵,除了Jio下载速率能达到17.9Mbps之外,其余运营商均低于10Mbps,且网络稳定性较差。相比之下,中国拥有300多万个4G基站,网络质量、覆盖率均遥遥领先。
实际上,中国流量价格不只是高于芬兰、印度。根据Rewheel数据,法国流量均价为0.8欧元/GB,合4.6元/GB,2017年11月欧盟28国流量均价为2.4欧元/GB,合18.3元/GB,中国流量均价比欧盟高出了42%。而OECD地区流量均价为2.9欧元/GB,同样低于中国。
与Rewheel报告相互印证的是来自欧盟委员会发布的《Mobile Broadband Prices in Europe 2017》,该报告统计了欧盟28国2017年6月之前的流量价格。
在欧盟28国10GB以下的流量套餐中,最便宜的套餐是意大利的Wind Tre提供的Super Internet套餐,其5GB纯流量价格3.64欧元、10GB流量价格5.7欧元。Wind Tre是意大利主流运营商,拥有3000万移动用户。20GB流量的最低价则是Tele 2在爱沙尼亚推出的业务,售价仅11.2欧元。上述套餐均属于主流套餐。此外,多位常驻西班牙、德国、法国人士告诉记者,“当消费者每个月的流量用光之后,大部分运营商会进行速率限制,但并不会额外收取费用。”
在整个欧盟28国中,5GB、10GB、20GB流量套餐的平均价分别为12.66、21.77、33.12欧元,这些价格均低于或等于中国移动2017年等量流量可选包价格。2018年,中国移动大幅降低流量可选包价格,已全面低于欧盟2017年的平均价,但仍高于欧盟2017年最低价的主流套餐,且不确定是否低于欧盟2018年价格。
激烈竞争中的“限制因素”
2012年以来,中国多次推动宽带普及提速、移动网络提速降费工程。
但是,移动流量价格却始终处于高价之列。
在印度、欧盟,竞争是推动价格下降最主要的因素,印度一直被视为“电信竞争最惨烈”的国家,全国超过13家运营商激烈竞争,Jio的免费让印度一步跨入4G时代。而在欧盟,每个国家都有多个主流国际运营商竞争,且存在大量小型虚拟运营商。
国内并非没有竞争,甚至在很多领域,国内竞争远比国际激烈。但是,国内电信行业存在很多“限制性条款”将市场竞争控制在局部区域。
2015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一季度经济形势座谈会上一句“流量费太贵了”,开启了降费帷幕,并随后明确了提速降费的五大举措。2015全年,固定宽带、移动流量的平均资费下降幅度分别超过50%、39%。2015-2017年,中国流量均价从100元/GB降至26元/GB。人均流量从400MB/月提升至接近2GB/月。
在此期间,除了直接降低套餐价格之外,运营商开始面向用户赠送大量仅适用于本地的流量套餐,且推出诸如“王卡”等大流量套餐业务,在很多新兴套餐中,流量价格已经低至2元/GB。但是,本地流量仅适用于本市、本省,不能全国通用,而诸如王卡等新型业务,却仅适用于新增用户,老用户始终无法办理。
“本地流量”“老用户不得办理”的限制条款成为国内电信市场的避风港,仅适用于新兴用户的“2元/GB”的低价,并不能冲击全国市场。
与国内不同,欧盟地区,单一成员国内不存在“本地流量”限制。且由于用户可以携号转网,除个别针对“28岁以下”“国外用户”推出的套餐外,绝大多数业务对所有人适用,这些政策可以保障市场竞争的效果最大化。
2018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敦促提速降费,要求年内取消流量“漫游”费,且移动资费年内降低至少30%、明显降低宽带费用。工信部已经公开表示将于7月1日前实现全国流量无差别。而目前,限制市场竞争的只剩下“新老用户不同权”“携号转网”等因素,一旦这些领域政策进一步完善,国内流量单价仍有下降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