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肩华为的零售大王:全国拥有5578家店,一年收入等于阿里加京东
导读:近日,全国工商联发布了2017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其中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苏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正威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分别以6036 21亿元、5578 75亿元、4917 99亿元的的营业收入位列前三。
近日,全国工商联发布了2017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其中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苏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正威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分别以6036.21亿元、5578.75亿元、4917.99亿元的的营业收入位列前三。这次排名创造了苏宁集团连续10年位列中国民营企业的前三甲的记录,而在2016年和2017年的榜单上,苏宁营收的增长均超过600百亿,此次更是暴增了1400多亿,这也让苏宁稳坐中国民企第二的宝座,仅次于华为。
5500亿是个什么概念呢?相比之下,中国的两大电商巨头京东和阿里巴巴在2017年的营收分别是3600亿和2200亿,也就是说苏宁的营收基本等于阿里加京东之和。不仅如此,苏宁在2016年的纳税额大约在50亿左右,2017年至少纳税60亿,而京东对于自己的纳税额则讳莫如深。纳税无疑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最好的体现,这也是苏宁创始人张近东敢公开怼刘强东的原因。
去年三月,张近东正式提出了智慧零售理念,其核心观点是,不管传统实体零售,还是电商企业,都需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向智慧零售转型。为此,张近东定下了“三年两万店”的发展目标,这样宏大的目标不易实现,而张近东也为此卖掉阿里的股份,打算和跟京东狠狠地干一架。半年以来,苏宁新开的各类门店将近1900家,如此快的发展速度,在整个零售行业中是绝无仅有的。
目前,苏宁的门店已经拥有了了5578家门店,在全国各地都能看见苏宁易购的身影。在张近东心中,这样的苏宁小店绝不仅仅只是一个便利店。张近东在下一盘棋,他打算构建一个类似阿里的线下平台,就像阿里巴巴的淘宝、腾讯的微信一样,通过苏宁的各个站点,更加近距离地接触消费者并提供线下服务,他在赌未来人们的生活方式,谁能更好地服务未来人们的生活,谁就能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王者。
很多人看到张近东“三年两万店”的目标都会觉得他是不是疯了,事实上,张近东从来都是一个善于做长远思考的人。他经常在苏宁内部说:“苏宁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不是突发奇想、一念之间决定的。我做了也许会输,但是不做只能输得更快。”
张近东在创立苏宁之前原本有一份不错的事业单位的工作,他在工作之余通过安装空调为自己掘得了10万块的创业资本,于是就在远离闹市的南京宁海路上租下一个不到200平米的小门面,成立了一家专营空调批发的小公司,开始了个人和苏宁电器的创业历程。张近东富有前瞻性的头脑让他赶上了空调销售的暴利期,28岁的他在下海第一年就做到了6000万元的营业额,纯挣1000万元,这在今天是让人难以想象的。
而在2000年的时候,他喊出“哪怕亏4000万,苏宁也要做家电卖场”的口号,全面转型大型综合电器卖场。现在看来,张近东当初的想法是非常正确的,苏宁的全国连锁体系也在快速扩张:2001年平均40天开一家店,2002年平均20天开一家店,2003年平均7天开一家店,2004年平均5天就开一家新店。而在08年国美的黄光裕出事后,苏宁乘势超越,不断拉大与国美的差距成为行业内的领跑者。
到了2013年,苏宁已经成为传统零售的霸主,但是张近东却在多个场合厌其烦地纠正别人对苏宁的描述,“苏宁不是一个传统零售公司,我们是一家互联网企业”,而他名片上的职务,也变成了苏宁云商董事长。这个二十多年前就已经涉足商海的传统创业者,在互联网大潮下,带着苏宁这头狮子开始了第二次转变。
作为一名长期奋战在一线的民营企业家,张近东似乎从来都是不知疲倦地带领苏宁攀登一个又一个高峰。从一个不到200平米的小店,到年收入超5000亿的零售巨头,张近东和苏宁也曾徘徊,也曾经受互联网电商的大浪淘沙,看着身边的同行一个个或掉队或倒下,最终他“剩者为王”。
张近东对于未来始终充满着危机感,这也支撑着他在成为亿万富豪以后仍然每天坚持工作近12个小时。苏宁的中层员工甚至会在深夜里接到他的电话或者短信,问及某项具体工作或者探讨某一想法。而据苏宁的核心管理层的说法,这也是“老板最吸引他们的品质之一,他身上有着强烈的企业家精神”。
确实,像张近东这样的企业家精神理应成为社会的脊梁。民营企业能用40%的资源,创造了60%以上GDP,缴纳了50%以上的税收,贡献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提供了80%以上的就业岗位就是靠的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不是靠金钱的多少来衡量,而应该靠为社会、为国家创造多大价值来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