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创业者:你死的太快,是因为做的太慢
导读:浩浩荡荡的创业大潮中,真正修成正果的人少之又少。有数据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约有100万家中小企业倒闭,也就是平均每分钟就有2家企业关门。
浩浩荡荡的创业大潮中,真正修成正果的人少之又少。有数据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约有100万家中小企业倒闭,也就是平均每分钟就有2家企业关门。
这其中,有运营时间长达18年的搜狐社区,也有刚成立2个月就卷款走人的优库速购。
这也就意味着,对于大多数创业者而言,在创业初期,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尤其是在当下,投资人的口袋紧了,心也急了,更加不再只想听故事。
创业者要面对的最难的考题变成了:自己靠什么才能活下来!
九死一生的创业,“死法”却极其相似:慢
如果我们再去仔细翻看这些年的创业项目死亡名单,就会发现这些创业公司的死因大多相似:因为慢,具体有4个表现。
1、 慢在对需求的理解上。这首先表现在创业者发现的需求,本身就是伪需求,尤其是那些用户嘴巴里说出来的需求往往和实际愿意使用、埋单的需求不一致。比如响铃曾接触一款基于兴趣活动的社交产品,创业者在做产品研发前做了用户调研,用户大多回答“附近的人肯定要有啊,这样我可以认识勾搭妹子,不要像XX软件一样设置限制条件(就是想勾搭、约炮)”,“要能把我和异性网友的聊天记录隐藏起来,别被我老婆看到了”,但结果这款产品上线附近的人和隐秘聊天、阅后即焚等功能后,依然没有火起来,同样,其他一大堆类似的社交软件一上线也就意味着死亡。因为它们跟着用户需求走了,但用户需求不等于产品需求。而反观其他存活下来的陌生人社交软件,它们并没有去迎合这类用户口中的需求。
其次是,你说服了自己的东西,可能仅仅是“说服自己”。比如响铃身边一位朋友,为了解决“新房装修问题”,自费十几万找外包公司做了个 App。“我们调研过,新房装修是用户痛点。只要大家都来注册我们这个App,就可以获得最低的折扣和最好的品质。而且我们现在不收费,政府肯定会支持。商业模式方面,每个城市的新房装修需求都惊人,用户量上去之后,可以向建筑行业上下游拓展。”
但事实上“大家都来注册”有点一厢情愿,“政府肯定支持”和“用户量上去之后”更是理想中的状态。所以创业者务必需要认清现实和理想的差别。
2、慢在对钱的错误认知更正上。经常有创业者抱怨自己的项目多么的优质,但就因为差一点点资金支持,最后错失机会。他们嫌D轮的钱不够还要融E轮、E+轮,他们总用“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来强调自己“生不逢时”。可我们翻看过去那些资本追逐,热钱堆积的赛道,哪个不是因为钱太多而烧死自己的。比如共享单车,资本堆积下的单车横尸遍野,创业者却弃子而逃;短视频和社交高度融合,百万悬赏答题都墨粉登场,最后连最基础的常识都不过关,比特币区块链雷声大雨点少、P2P迎来集体爆雷……
其实,在那些愈发拥挤的赛道、残酷的竞争、遍地的尸骨背后,人往往是最大的问题。
3、慢在反应上。互联网科技圈流行的一句话叫做小鱼被大鱼吃掉,慢鱼被大鱼吃掉。市场一直以来都是最好的测速器,慢的天生就该被淘汰。这条铁律,即便巨头也逃不过,柯达的陨落、诺基亚的折戟、开心网的没落、摩托罗拉的卖身……竞争的商业环境,容不得任何一个创业者躺在“舒适区”睡大觉。
4、慢在执行上。在各批死亡名录中,一部分创业项目都是从一个天才点子开始,最后由这个天才点子结束的。当项目陷入停摆,咽下最后一口气时,创始人才意识到:点子根本不值钱,也没有哪个公司靠点子活下来。比如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失败的社交产品,往往会加上类似“加好友”、“隐身聊天”、“阅后即焚”、“附近的人”、“漂流瓶”等功能,而这些功能多数是临时起意,突然想到的点子。这些创业者一度以为加上这些微信、陌陌中没有的功能,就可以把微信、陌陌等干翻。但往往最后发现,想法是好,功能是棒,团队却没有执行力,运营上更是短板,从而让自己陷入僵局。
过去我们也经常会碰到一些智能硬件的创业者,他们的产品在引导用户设置网络配置时,界面上写满五六个步骤,但提示语却是晦涩难懂的术语。结果大部分用户都在这个页面退出,把 App 给卸载了。他们以为的详尽和专业,在用户那里,就是不人性,产品太烂。
所以正是因为慢,才让自己死得太快。
告别死亡之“慢”,实现高效创业还有几个关键点
既然问题我们找出来了,那我们就来说说如何摆脱死亡之局,其实就一个词:快速。
1、快速做决定。高效的创业者一定要做大量的决定,而且是科学的决定。因为不决策,就很难将目标推向行动,就很难将想法落地,更难以扭转不利的局面。
记得之前看过一个案例,在传统回收行业(简单的说就是废纸回收),这是一个脏、乱、急、散、小、无的行业,传统得不能再传统,如果要打破这个局面,就需要革新。
闲豆回收联合创始人靳伟当时一看到这个问题,就迅速做出决定,希望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来解决这些问题,并决定对软件系统不断迭代、不断升级。如今他们的软件系统已经和第一代系统完全不同,这过程中涉及的各个功能和细节都是在他快速的决策中完成的。
当然做决定,并不是要一味的做加法,还可能是做减法。响铃之前看过一个做 DIY 留学 App的案例,为想出国的学生提供院校招生信息和申请指导。当代购火起来的时候,他就立刻增加了代购和支付功能。须不知,他的用户群都是想要留学的固定人群,人家都出国了,还有谁需要代购?
所以,这样的决定就是选错了方向,不该做加法。
2、快速地进行自我改进。很多创业公司都会将“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观贴在墙上,但实际去做用户满意度调查时,其结果往往大跌眼镜。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对客户的响应速度没有达到对方的预期,他们不知道,不及时回复客户甚至比提供客户不满意的服务还要严重。因为真正高效的工作习惯是在关注外部需求的基础上,愿意自我反思和提高;且并不将是困境归因于外部,而是自我进化,进而拥有能有快速反应、迅速行动的能力。
同样是在一个创业者访谈视频中,我看到一位名叫李昆燕的创业者,她在太璞开客栈,并认为“顾客来这是要享受慢,而我的管理工作就必须快”,所以她希望自己在每一个细节上都能做到快速回应客人,比如客人通过人脸识别办理入住的时候就需要好的设备来保证响应速度快,所以她愿意花大成本来更新自己的电脑设备。
这种改变是从改变自我开始的,也从而获得了外部的赞许。
3、快速识别问题,并高效的沟通和激励。曾经和一家做订货SaaS类产品的负责人聊,他告诉响铃“我们在经历了4个半月,招聘30个人的销售队伍去开拓市场,却颗粒无收后,不得不辞退这30个人。最终,就是现在这样,依靠口碑和招区域代理来扩展新客户。”我问他原因,他总结出几个点:1、他是技术出身,不懂销售,他以为2B销售模式,就是一个销售军团,用电话或用地推或陌拜就能带来订单;2、在团队销售无进展时,他没有去安抚团队的情绪,没有做好沟通和激励,而是粗暴的用销售目标去压;3、当付费客户投诉时,他没有认真去倾听,而一直在解释自己产品多么厉害。
简单的说,就是栽在沟通和协调上,事实上,只有善于带动和激励团队工作,才可能去推动团队目标达成一致。
3、快速获得高效的工具加持。最后高效的工作离不开高效地获取信息,也离不开高效的生产工具支持,因为一直一来响应速度是创业者的生死坎儿。最近我看到一支英特尔和腾讯新闻联合推出的创业者视频,视频有获得小米、顺为领投Pre-A轮千万级融资的灯光化妆镜品牌AMIRO,其创始人王念欧在采访中,就说在做产品设计时“不能让设备限制你的想象”,看起来他们是在做镜子,但在设计镜子时,修图、裁剪都需要高效和稳定的电脑设备,就如好的佳肴需要好的食材。事实上,这正是腾讯新闻一贯的追求,让用户不再为筛选信息犯愁,而对创业者而言,更不应该把时间浪费在信息筛选上,而是需要高效吸收最有价值的信息。而这第一步就是需要一些性能卓越,运行稳定、轻薄续航的办公设备,搭载英特尔芯片的各类电子设备或是所有中小创业者高效工作的第一个伴侣。
无独有偶,最近一位做内容创业的朋友告诉响铃,在内容行业,对资讯获取和电脑配置有双重要求,也可以说,在资讯获取与编辑上,仅电脑卡顿这一个问题,就足以成为害群之马。而近来包括腾讯新闻在内的媒体平台的进化,主动赋予用户更便捷高效的内容获取体验,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从业者的资源获取效率。而另一方面,这位朋友表示,不久前仅仅是更新了一批搭载英特尔芯片的电脑,就让公司无论是在信息的筛选上,还是在图片的处理、文章的编辑上,都能够直观感受到速度与效率。
由此可以看出,没有效率的创业,会以最快的方式衰退消失。而高效创业不仅体现在自身高质量做事的效率上,也体现在获取外部信息资源的能力与速度上。作为创业者,只有高效,才能更好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