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需多方面努力
导读:在农业社会,出于重农的需要,“商”位列士农工商之末。随着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时代,工商企业成为推动社会的重要力量。
在农业社会,出于重农的需要,“商”位列士农工商之末。随着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时代,工商企业成为推动社会的重要力量。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的创新论断——即经济与社会发展靠创新,创新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长期被验证也被社会认同。
2017年9月公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文件肯定了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界定了企业家精神的时代内涵,并就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意见。在社会掀起了弘扬企业家精神、重视企业家作用的热潮,一些省市也结合本地实际出台了具体的措施。当然,这也反映出优秀企业家精神的缺失和发挥企业家作用的艰巨性。
创业:企业家精神形成的土壤
具有企业家精神并表现出强烈的创新、承担风险与推动改革发展行为的企业经营者、创业者、高级管理人员都可以称为企业家。企业家并不局限于创业者,但企业家群体中创业者比例最大,主要因为创业情境更有助于培育和强化企业家精神。
资源高度约束和内外部环境的高度不确定性是创业情境的突出特征。资源高度约束条件下的创业者多表现为白手起家,需要能够广泛地整合资源。白手起家又能整合到资源,需要有创新性的、能够吸引到资源的、有价值的项目和事业,这就要求创业者要大胆创新,而且要开展能够创造价值、能够创造经济和社会财富的创新;同样由于白手起家,抵押担保能力有限,难以从银行等常规渠道获取资源,需要依靠无形资产并在合作中专注和坚守品质,诚信守约,遵纪守法、履行责任,还要艰苦奋斗。
创业的本质是创新和创造,多表现为从无到有。创业者能够依靠创新创造新产品、新市场、新的商业模式,但是没有办法准确地预测未来,只能在坚持理想和信念的前提下,敢于拼搏、不断试错、挑战自我。在这样的情境中取得成功,会收获很强的成就感,使企业家对成功更加珍惜,对创业过程中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帮助和支持心存感激,并乐于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爱国敬业。
全球化、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普及应用等一系列因素推动了人类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极大地改变了创业环境,人类从来没有如此方便的条件来实现自己的创造愿望。国家顺应技术与社会变革之势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一步促使创业者群体大众化,商业模式创新等非技术创新活动活跃,具备了强化企业家精神并将企业家精神广泛向各行业领域渗透普及的历史机遇,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也成为艰巨的历史任务。
政府:有为进取
经济上无为而治、法律上依法治国,是大家期盼的状态。中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政府的作为和进取必不可少。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社会转型,各地政府包括一直崇尚自由市场经济的国家和地区,政府的角色也在发生变化,从自由放任向服务、向战略引导转变。弘扬企业家精神,更好地发挥企业家的作用,政府的责任和作用不可替代。
每次到深圳,讨论到深圳的经济发展,当地人经常说核心在于“政府不管”。不是政府不管,而是政府在管战略和长远的事,在服务。同样是土地,内地许多地方政府通过土地拍卖,极力获取土地的短期收益,深圳政府填海造地,以成本价提供给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并制定《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创新促进条例》等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促进企业发展,通过税收补充财政收入,利用财政收入进一步优化环境,实现良性循环。
企业家借助创新创业强化企业家精神,强化企业家精神,需要提高创业活动的成功概率。资源高度约束和生存发展的不确定性,是每个创业者都需要面对的,也是创业的基本情境。在万物互联的时代,资源获取和重组是变得相对容易一些,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程度在增加。创业是在不确定性环境下的创新和创造,成功是小概率,失败和挫折是大概率。不管是社会组织还是政府,都难以保证创业成功,但可以降低创业成本和失败的损失。走访各地政府主办的众创空间,并与多年前的孵化器比较,虽然以提供低成本的空间和注册、咨询、税收优惠等基本服务的旨在降低创业成本的格局没有太大变化,但公共试验平台、促进创业者之间的交流、网络和公共设施建设、及时直接服务等有助于提升创业成功概率的措施在增多,对创业起到了促进作用,是政府有为进取的表现。
弘扬企业家精神,不能单纯用经济效益和财务指标来衡量,更应该看初心。对于生存型创业、扶贫性质的创业、社会企业、有良心的企业,不能都依赖风险投资甚至银行,不能依赖民间资本和力量的支持,政府要发挥更大的保护和促进作用,引导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在社会价值创造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也有助于引导和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
改革自上而下,创新自下而上,创新加上创业则会形成自下而上的改革动力和需求。政府要解决企业家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创造出的新问题,在新问题方面有担当。
2006年由深圳市人大常委会颁布《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创新促进条例》,不仅明确规定了改革创新工作未达到预期效果、可以免于追究有关人员责任情形,还规定:改革创新措施需要在有关法规、规章修改、废止之前先行实施的,可以将改革创新方案提请法规、规章制定机关批准施行,再依照立法程序及时修改、废止相关的法规、规章;改革创新属于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未规定的事项,市、区政府可以在职权范围内先行发布规范性文件作出规定。
武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6年通过的《关于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促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创新改革工作需要制定、修改、废止本市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的,应当及时启动制定、修改、废止程序;需要对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作出解释的,由制定机关适时作出解释。创新改革工作确需在本市相关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修改、废止之前先行先试的,由制定机关及时作出调整适用的决定。不仅要求企业家在规定的范围内创新创业,还可以就修改法规制度以适应和促进改革创新。
这就是政府的担当。创新发展、敢于担当的本质是敢为人先、敢为天下先、敢创新路,自然会出现不符合现有规定或者现有规定无法覆盖的新情况,如果不允许试验,如果政府不在政策上有突破,不仅无法发挥企业家的作用,还会极大地限制甚至损伤企业家创新创业的积极性。2018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将其与弘扬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文件结合起来,可以清晰地看出弘扬企业家精神对政府的要求。
国有企业:更好地发挥创新创业功能
世俗的观点,创业经常和个体、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关联在一起,日本称企业家为“起业家”,突出从0到1,强调新创和白手起家。这也没有错误,但创业作为一种机制,早已突破创建企业的狭义范畴,拓展到开拓新事业、公司创业、社会创业等广义的范围。近年来,国有企业、大公司也在创新创业方面积极行动,不仅支持创业,在公司创业方面也取得了创新发展。
以海尔为代表的一些大公司倡导自革命,率先向创业型公司转型。海尔集团的张瑞敏先生反复强调,没有最优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带领和鼓励员工自我超越,集中精力打造创客平台,筹建公司内风险投资,孵化创客企业,积极开展依靠企业家精神和公司创业实现公司的转型升级。
一些大企业,如三一重工,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开放自身长期积累的资源,建设众创空间,孵化和支持创业。三一重工在2015年专门腾出空间并组织力量设立众创空间,有的创业者之所以入驻三一重工的众创空间,不仅想利用三一重工提供的资源,分享三一重工在智能制造方面创造的机会,促使自己的员工与三一重工的员工多交流也成为其重要目的。
以BAT为代表的创业型企业和独角兽企业,主动将创业平台向社会延展,阿里巴巴发起建设的淘宝村已经延展覆盖全国,小米的生态链成功孵化了一批上市公司,从腾讯走出来的创业者更受风险投资公司的青睐,这些公司筹建了更加开放的社会众创空间。如果说政府主导的众创空间和传统的孵化器主要是在降低创业成本方面作出贡献,这些创业公司则在提升创业成功率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创业的基本也是核心要素是创业者及其团队、机会和资源,国有企业和大公司本身要肩负起创新创业的责任,同时要将开放资源、支持社会的创业作为其重要的社会责任,促进大小企业共同发展。
社会:包容企业家的失误,尊重企业家的贡献
企业家精神的培育要尊重客观规律,要构建容错帮扶机制。创业是在资源高度约束、不确定性很强前提下的验证性、试错性、创新性的快速行动机制,创业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不断地试错,企业发展中的错误和失败也不可避免,这是客观规律。要扭转“成者王侯败者寇”的传统观念,人们不喜欢错误和失败很正常,认为失败可耻则不正常,这对尝试和探索创新具有极大的杀伤力,是违背客观规律的;创新创业的试错性决定了犯错的概率要高于其他生产经营活动,这也是客观规律。宽容失败,对先行先试和企业创新发展中的错误和失败,如不涉及违规决策、没有不当利益输送、不损害社会利益,按照有关规定可以容错的,应予以宽容,推动形成崇尚干事、鼓励开拓、保护创新的环境,这是在尊重客观规律,是进步;错误和失败是试错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不可避免,试错对走向成功具有重要价值,如果能够提倡挖掘错误和失败的内在价值,错误和失败就将成为资产和资本。
通过营造尊重和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社会氛围来激发企业家精神。承认企业家的价值,让企业家的价值得到开发和利用,是对企业家最好的激励和尊重。《意见》特别注重了通过营造尊重和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社会氛围来激发企业家精神。
发挥优秀企业家精神的引领作用
社会发展不仅需要企业家,更需要企业家精神。尽管在双创时代,创业者群体大众化的今天,创业者群体仍然是小众。全球创业观察(GEM)的调查显示,我国的创业指数(18-60岁劳动力人口中参与创业的人员比例)已经排在参与调查的国家和地区的前列,也只有15%左右,但创业精神却是人人都可以具备的。创业精神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企业家精神得以拓展和普及,社会更多的人具备企业家精神,商业环境才会好,才会孕育出更多的企业家。
社会与经济发展不仅需要企业家精神,更呼唤优秀的企业家精神,更需要优秀企业家精神的引领。还拿创业精神为例,学术界开发出创业导向(Entrepreneurship Orientation,简称EO)这一概念,并研究提炼EO的维度,三个维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共识,即创新(Innovation)、风险承担(Risk taking)和超前行动Proactiveness),创业导向强的个体更具有创业精神,创业导向强的企业和政府更偏向创业型企业和创业型政府。
作为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力量,企业家精神有其共性和相对稳定的内涵,如创新发展、敢于担当、诚信守约、履行责任、艰苦奋斗等,这些需要代代传承。企业家精神也具有时代性和动态性,需要强化企业家精神研究,不断总结和提炼富有中国特色、顺应时代潮流、体现当代中国企业家成长规律的企业家精神内涵,这尤为重要。《意见》就企业家精神的内涵专门强调了专注品质、追求卓越、爱国敬业、服务社会,目的是更好地弘扬工匠精神和社会价值创造,让优秀的企业家在创新驱动发展、由经济大国变成经济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进程中发挥引领作用,提升我国企业家精神的整体水平。
企业家精神是战略资源,也是稀缺的,为什么还要加上优秀企业家精神,就是让企业家能够发挥引领作用,在方向上能够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重,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鲜明,不糊涂,敢为天下先;在底线上不仅能够做好自我约束,还能拉升底线,对待难以判断甚至似是而非的“错误”,能够自己做好裁判,起到示范的作用。这样一来,具备优秀企业家精神的人群表面上看就是小众,实则不然。强调优秀企业家精神,并不是把大量的企业家排除在外,目的是让更多的人具备企业家精神。这和邓小平同志当年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一样的道理。既然是一部分就不是全部,也不是多数,但每个人都没有把自己自动地排除在一部分人之外,反而是觉得只要我努力我也会成为这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进而形成了极大的动力。优秀企业家精神不是仅靠愿望而优秀,而是靠着能力和实干而优秀,如果形成争优之风气,人人也都可以成为优秀。
优秀企业家精神的培育需要法治和市场环境的营造。营造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营造促进企业家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营造尊重和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社会氛围。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增强企业家财富安全感,建立依法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的长效机制。这样有助于提升人们愿意成为企业家的动力。加强法治环境建设,营造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中磨炼企业家的意志并借助企业家的贡献进一步维护和完善公平诚信的商业环境。这些是激励也是约束。激励和约束相辅相成,在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对企业家的监管,这也是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