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圈 > 创业 > 资讯 > 正文

互金创业者离场:曾经轰轰烈烈,一朝流水落花

来源:青年创业网 发布时间: 2018-04-21 10:27:06 编辑:诚富

导读:几日前,杭州某家P2P平台创业者对我说,砥砺数年,情怀全无,他“很失落地”准备转行,离开互金行业,去共享领域再找找情怀。

创业者开始离场。

几日前,杭州某家P2P平台创业者对我说,砥砺数年,情怀全无,他“很失落地”准备转行,离开互金行业,去共享领域再找找情怀。

想当初,他下了很大的决心转行进入互金领域,现在“伤心”而去,免不了几句唏嘘。

这不是个案。

就网贷行业而言,全国都在做合规和备案检查,从近日释放的信号看,备案可能要延期,平台需做好持久战的准备。

(一)

持久战,打到最后难免变成疲劳战,疲于应付,无力创新,激情也就被消磨了。

笔者了解到,不少网贷平台都打起了退堂鼓,更多的平台则陷入到战略层面的迷茫期,不知道除了合规整改,应该做些什么,才能为备案后不确定性的未来提高一丁点确定性,让漂浮不定的内心稍得一丝安宁。

现金贷平台的“退出”来得还要更猛烈一些。

2017年12月初的新规之后,很多现金贷平台的业务在合规层面已经无法有效开展。有一些平台,胆子大,依旧在边做边看,赌一时半会查不到自己;有一些平台,已经转行,比如区块链和发币,追逐“暴利”的风口;还有一些大平台,则尝试在业务层面转型,降低利率,引入场景,艰难整改。更多的小平台,本来也是草台班子,三五个人,早早就散去了。与之相应的,还有一众现金贷超市创业者,也都不了了之。

第三方支付行业,纯粹的创业机构也越来越少。

支付具有网络效应,市场集中度高;支付是微利行业,也很难赚到大钱。中小支付机构,业务越来越少,剩下的只是牌照价值,比较好的归宿便是被“迟来”的巨头收入囊中,在某一个生态中活下去。

股权众筹的创业者,因模式整体的合规性问题,早已零落散去,几乎不在人们的视野中。连商品众筹,也越来越像商品预售,最终合流到新零售的大潮中,没有了金融的味道。

(二)

一朝流水落花,曾经也是轰轰烈烈。

得益于集中整改带来的密集曝光,互金行业于2016年走入大众的视野,全民关注。而站在从业者角度,行业的黄金期却在2016年之前。

2010-2013年,是创业者的黄金期,当前行业内的中流砥柱们,大多成立于这个阶段。随后的两年,互联网金融迎来股权融资的高峰,受益的,也是成立于这个阶段的平台。资本的助力,对于平台后续抓住风口,起了很大的助推作用。

2014-2015年,是打工者的黄金期,恰逢传统金融机构迎来转型阵痛,大批人才出走,互金迎来了第一波人才“正规军”。这批人赶上了互金行业高速发展的黄金期,得以大展拳脚,成就功与名。

2016年之后,环境变了,野蛮生长的“甜蜜期”过去,一如传统金融机构,互金平台开始学习如何“带着镣铐跳舞”。股权融资数量快速下降,在现金贷、ICO等少数几个回光返照式风口之后,行业开始走向规范与成熟。

规则变多、“束缚”变多、增长放缓,激情不再,不少创业者也就萌生了退意。

网贷行业成交量

不过,任何一个行业的持续发展,靠的都不是激情。激情靠刺激维系,刺激是多巴胺和肾上腺素的产物,来源于野蛮增长的大快朵颐,这种刺激,走向规范的行业注定提供不了,金融业尤其如此。

问题是,对行业而言,不再靠创业者的激情维系时,就一定是坏事吗?

(三)

没有人能永远留在青春期,行业也是如此。

当创业者萌生退意时,人才却仍在流入。猎聘网发布的《2017年人岗争夺战及职场流动力大数据报告》显示,2017年上半年,金融和互联网仍然是人才净流入最多的两个产业,互联网金融兼二者之长,依旧是人才求职的香饽饽。

网贷行业人才净流入率

行业野蛮增长时,创业者的肾上腺素在涌动,人才在观望;行业逐步规范发展时,创业者觉得疲惫,人才却看到了希望。

与创业者不同,人才要的是可预期的稳定增长,是诱人的薪资,而这些,逐步规范的互联网金融行业都可以提供。《2017年人岗争夺战及职场流动力大数据报告》的数据显示,金融业的平均年薪是22.17万,互联网行业的平均年薪是20.03万元,在各行业中位居前两位。

人才的流动往往是衡量行业前景的重要标志,既然人才还在净流入,说明行业前景仍然向好,那创业者内心的失望与无奈,又从何而生呢?

也许,是角色转变过程中的心态调整问题。

监管环境变了,市场环境跟着变,之后客户需求也会变,企业经营模式要变,创业者的角色也要变。

正如德鲁克所说,“企业不是以改变顾客为目的,而是要以满足顾客的需求为宗旨”。对创业者而言,面对日益规范的发展环境,需要适应从创业者到企业家的角色转变。

只是,从创业者到企业家,并不容易。

创业多由理想驱动,创业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某种程度上也是创业者自我实现的过程。这个时候,很容易出现这样的偏差,即企业成了创业者自我实现的工具,企业的方向不由市场和客户决定,而是随创业者的理想而动。

然而,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渐渐有了自身的生命和使命,这种使命很可能有悖于创业者最初的设想。

此时,创业者需要在自身理想和企业社会使命之间做一个抉择,究竟是企业继续服务于创业者的理想实现,还是创业者去服务企业的外部使命?

对创业者而言,这可能是个颇为痛苦的抉择,也可能是决定一个创业者能否蜕变为一个企业家的重要界限。

(四)

我们都明白,很多事情不以人力为转移,无论是企业发展还是个人成长,都难免会遇到很多的无可奈何。从心底认可“人不与势争”,这点很重要。

我个人很欣赏《基因之河》的作者理查德·道金斯讲过的一句话,“大自然并不残忍,只是无情地不偏不倚罢了,这是人类最难学会的课程之一,很多时候,我们不能承认事情可能既不好也不坏,既不残忍也不仁慈。”

我想,这句话也适合所有的创业者。历史洪流和行业规律,代表了某种客观性和必然性,不必把太多的主观因素考虑在内。

在进化的长河中,对于个体的存亡,DNA既不会知晓,也不会挂牵。所有的无可奈何,可能都是命中注定。

新阶段,新要求,与其在情绪上伤春悲秋,倒不妨顺势开启下一段征程,不带一丝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