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博弈背后,一场财富大变局来袭
导读:当下的科技层级是属于分子层级——对原子级别的能量还无法轻松低成本利用。当下层级的水平,决定了当下所谓的新能源投资都是一个无底洞——难有实质性的盈利。就如当下的风口——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水平最高的特斯拉和日本松下都无法盈利,即使政府提供了一定的补贴。
几个宏观问题
当前所处的科技层级
当下的科技层级是属于分子层级——对原子级别的能量还无法轻松低成本利用。当下层级的水平,决定了当下所谓的新能源投资都是一个无底洞——难有实质性的盈利。就如当下的风口——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水平最高的特斯拉和日本松下都无法盈利,即使政府提供了一定的补贴。
在科技层级难有根本性变化的前提下,主要就是看“制度周期”。这个制度周期主要就是看经济金融的制度周期。
对行业来说,就是科技层级+行业制度。
就如新能源汽车,在电池领域,新技术层出不穷,根据一个技术而进行的投资本金都还没有收回来,更有效率的新技术又出现了。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行业政策出来之前,新能源电池的投资可能都是无法取得正效益的。
对国家而言,这是替代碳或化石能源而必须占有的领域,所以必须跟进研究和投资;对企业而言,却要慎之又慎,必须根据当下存量的实际情况再确定是否要进行增量投资。
只有国家规定油汽燃料的汽车不得再生产和上路这个政策出来后,新能源电池汽车才算到了可盈利阶段。
当下的科技层级就是处于分子层级接近原子层级阶段:在这个阶段,量子技术开始起步,关键在量子计算机。
过个5年左右,量子计算机如能商用,量子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可以大大加快人类对一切事物的认知,那时可能新材料、新能源会有飞跃的发展,人类社会文明再一次出现质的提升。人类制造核武的水平也自然水涨船高,所以以后核武必然普遍拥有——即以后想禁也禁不住。
就当下来说,人类的科学技术已可以保证解决全人类的温饱问题。后面过个几十年,更是如此。
富人最怕的就是有人拼命。既然已有能量解决全人类的温饱问题,那富人也将改变传统的统治方式:人类社会进入全球化的分享(分层)社会阶段,就如当下的新加坡。以后的社会,应该就是新加坡的升级版。
接下去,地球可能进入“全球富人统治”阶段——富人要解决恐怖袭击和宗教极端教义问题。恐怖袭击和宗教极端教义势力问题的核心是贫困问题——只要解决了贫困,这些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还有一个就是国与国或民族之间的世仇问题。解决上述三个问题的途径都差不多——放松压制,商业先行,民族互融,文化互通,持续个30-50年,这些问题都能得到极大的解决。
这些三大问题集中在东北亚、中东、印度、中国的西北(包括接壤前苏联的那一带)。解决东北亚的问题就是南北朝鲜统一、日本上岸、俄罗斯东移、中国拿出东三省,搞一个类似于欧盟设计。
中国的西北,先把水资源引进去,然后在那设立个50年不变的工业制造业的免税区(增值税免、利润所得税免、工资个调税免),促进人员的流动、定居、沟通。
印度语言太多、印度教又盛行、大量贫困人口。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还是商业先行。
这些问题都得到解决后,随着后面新技术新能源的出现,在中东再找到解决办法,全世界的三大问题就基本上得到解决了。
未来的社会,就是穷人和富人能和平共处的当下新加坡模式的升级版,而不是穷人过不下去和富的担惊受怕的当下香港版。
明白了这些,才可以看明白最近的国际事件。
当前所处的全球金融层级
当下的金融制度就是二战“雅尔塔会议”定下的基调所发展演变出来的“纸币美元1.0版”制度。
财富是本位,货币是工具。财富和货币之间有个辩证关系:在总需求还能持续上升阶段,货币增长适度超越财富增长,能促进财富的增长。在总需求不再提升或难于提升时,货币增长再超越财富增长就会起反作用。
二战后,当时的科技层级本应该使人类的财富有个极大的增长,但历史沿袭下来的金本位体系,无法让货币的增长适度超越财富增长,这极大制约了人类财富的增长。
美国摆脱了黄金的束缚,实行“纸币美元1.0版”后,为人类文明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让勤劳的人能非常直观地得到奖赏。中国朱总理时代,起用土地当作抵押品去印钞;中国从2003年开始,进入飞跃发展阶段,也正是这个原理。
某个阶段人类的总需求,受制于人口数量、人口结构、全社会负债率。当下阶段刚性总需求绝对数已不再增长。
根据人类总需求绝对数是否增长,可以把印纸币和财富关系划分为两个阶段:刚性总需求绝对数还在增长阶段,为“货币定价资产阶段”,此阶段“资产价格=货币流通总量(中国相当于M2)/资产总数量”;在总需求不再增长阶段,此时“货币购买力=资产总量/货币流通总量”。
“纸币美元1.0版本”就是当下统治全球的皇帝。处于“货币定价资产”阶段,这个皇帝从总体上来说还是好皇帝,当下到了“资产定价货币”阶段,这个皇帝就是一个坏的皇帝,全世界各国以及各国的大多阶层都想推翻这个皇帝。二战后,美国就是“挟此天子以令全球”的。
美国的打算和中国的觉醒:
流民和流币
美国是厉害的,美国统治精英非常清楚,各种套路玩得非常好。关键时候,美国人自己犯错了——2008年美国发生次按揭危机,发生次按揭的根源就是美国金融资本的贪婪,对不具备加杠杆能力的人加了大量的杠杆,造成美国自己塌了。这一崩塌为中国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2015年中国处于最危险的“明斯基时刻”时,美国没有抓住机会动手,反而让中国醒悟过来,实施了一系列成体系的手段。
在产品缺乏时代,统治阶段最怕的是“流民”——失去土地的农民。中国历史中,从秦朝到明朝的更替中,流民是一个关键指标。但在产品不短缺的时代,统治阶段最怕的是“流币”——被当下财富所挤出有效流通领域的货币。
中国在关键时候醒悟过来后,主要行动就是消灭流币——这是中美博弈中的决定是否先后手的关键一步。中美两国就如两位棋手,美国功力深厚,水平超一流,本可以在中盘前轻松杀败中国。
但中国下了“消灭流币”这一手,又明白了“蒙代尔三角不可能理论”的前提是全部财富可贸易,这是极大违背本位原理的——在实际中,全社会财富天然是绝大部分不可贸易的。中国下完这一手后,中国就占据了先手——有了这先手优势,虽然美国功力高,但中国致少可以把美国拖入残局阶段。
所以,中国把房地产封冻,目的就是为了消灭流币。现在中美还在博弈阶段,中国怎么可能自毁长城呢?所以当下说中国又要刺激房地产的说词,不是别有用心,就是水平太LOW了。
中国的供给侧和特朗普的“新政”
中国供给侧砍掉的是民营企业的产能。
特朗普的逆全球化,实际上是美国主导的全球范围内的供给侧改革,砍掉的产能是中国产能,本质上也是全球范围内的一次硬通缩。
货币汇率与黄金
由于“纸币美元1.0版”的天然缺陷,此缺陷在“资产定价货币”阶段日益暴露,必然造成“所挤出货币中的部份缺口由传统的贵金属——黄金来填补”,所以后面黄金会涨价。当下黄金主要还是走“抵押品属性”,后面会转为避险属性。
区块链与比特币
区块链是一种思维技术,主要特征就是去中心化、不可逆。本质上区块链就是一种工具,这种工具有助于改变社会管理结构和降低社会管理成本。改变社会管理结构就是改变中央集权式的管理,因为采取区块链,各人可以用自己的行为自证信用。
改变社会管理结构和降低社会管理成本有三种路径: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自上而下速度是最快的。如一国政府采用顶层设计的形式,对一些共性的东西如每个人的活动纪录采用区块链的流程管理和实施。
算法货币:就货币来说,在当下社会结构中,一定是和主权挂钩的,货币是国家神器,不可能由某一企业去掌控的。所以当下的各种算法货币,迟早是一个不归路。
算法货币的一个卖点就是“有限”,这个“有限”在技术进步面前就是一个伪命题,就如数字密码一样,6位、32位、128位...随着人类计算能力的进步,这个“有限”并不可靠的。
根据本位原理,货币是为有效的财富所服务的,随着人类的发展,只要人类不灭亡,财富一定是越来越多的,也就是说财富是“无限”的,那“有限”的货币一定无法服务“无限”的财富增长。就如现在还采用黄金去计价财富一样是不对的。
即使“有限”也不对,因为财富是每年增长的,货币一定要和财富的自然增量保持一定适度的跟随,这样才能有效服务财富,服务于人。如比特币有限,在达到最终限度之前比特币的增长速度如和财富的增长速度不相匹配,也是无法成为货币的。
所以,比特币是区块链的一种表现形式,区块链的核心应用应该是“链”,但当下已走入误区,大多的都集中在“币”圈了——大量造币卖币的人,基本上是骗子。
中美的共识
中国和美国在2017和2018年经过几次交流——交流理论,点破底牌。在中国的“硬实力”和“已觉悟”面前,中美达成了“新雅尔塔协议”——快点结束旧格局,开启新纪元。最有智慧的行动就是趁自己还有能力、还有掌握力时主动变革——抛弃已不适用的体系、建立新体系。
这就有了2018年真刀真枪的“你拍一我拍一,你拍二我拍二……”的表演,也有了朝韩的历史大逆转。后面还会有台海问题的大变局。
顺势与节奏
顺势,成本最低、效果最好。为了达到顺势,必须掌握好节奏——这个节奏就是商品(资产价格)的年度周期——顺中国年报周期还是顺欧美年报周期。
从中国供给侧外溢让欧美滞后中国三年左右的库存周期,而这一周期刚好与欧美的年报周期无缝重叠这一结果,首选就是顺欧美年报周期。
所以中国2017年年底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面积的钢厂限产,下游施工工地停工,目的就是为了造成春节后钢铁行业的“供需矛盾比例上涨”,但结果没有考虑到钢厂改变原料入炉品位和大量增加废钢,造成产出远超预期这一局面,造成顺应欧美财报周期无法实现。
那后面自然只有一个最佳选择——顺应中国的年报周期。
想清楚了这些,你就会明白,有些历史代表过去,过去了就不会再回来了。有些历史只是在本层级打转,打转的历史还是会重演的。
过去日本韩国的“历史”,后面的历史是新层级的提升,所以中国不会重演日韩的“历史”;所以如历史已处于新层级的提升,那刻“旧层级历史之舟”的一定无法“求得新层级之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