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年轻化,生活方式是元凶
导读:世界卫生组织定义14~44岁的人为青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一些以往在老年人群中多发的疾病已经越来越多地常见于青年人群,严重地危害着青年人群的健康,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和对未来的预期。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14~44岁的人为青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一些以往在老年人群中多发的疾病已经越来越多地常见于青年人群,严重地危害着青年人群的健康,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和对未来的预期。为此,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本版特组织系列报道,关注这些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希望广大青年远离疾病,拥抱美好生活。
高血压、脑卒中(中风)、急性心肌梗死……说起这类心脑血管疾病,大家都觉得是老年人的“专利”,想到的都是嘱咐家中老人注意身体。但实际上,近些年此类疾病的发生发展越来越有年轻化的趋势,很多三四十岁的青年人,已经不知不觉中被此类疾病困扰。
发病趋势年轻化,生活方式是元凶
40岁的林先生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咋就“莫名其妙”得了心肌梗死。突然的胸痛让他猝不及防,幸亏及时去了医院,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他没有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不抽烟,照理说,不是心肌梗死的高危人群。“他的压力太大了,工作压力、生活压力,血管承受不住,之前就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最终进展到了急性心肌梗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张海澄说。看来,压力过大也是心脑血管疾病不可忽视的“元凶”之一。
近些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居高不下,而且有一个趋势就是越来越年轻化了,据估计至少提前了15年。“我刚工作的时候,那会儿要是来一个40多岁的人发生急性心肌梗死都觉得不得了。现在30多岁的心梗患者有的是,20多岁的也有。还有高血压,以前都是老年病,患者大多是老太太、老先生,现在很多年轻人得了高血压。据统计,全国高血压患者早已经超过两亿人。”张海澄无奈地说。在公众的印象中,普遍认为脑卒中是“老年病”,只有老年人才可能会“半身不遂”。实际在临床实践中,四五十岁甚至二三十岁的青壮年突发脑卒中的也并不少见。
发病提前的原因,可以列举很多。比如开篇说到的压力过大,比如各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吃得越来越“好”,动得越来越少,都是显而易见的原因。人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高热量导致的营养过剩且不均衡等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同时,交通方式的改变和工作性质的改变导致动得越来越少,办公室久坐人群增多,上下班开车或者骑电瓶车,各种家务甚至都由小时工代劳,“宅”业已成为一种时尚,甚至有些人一整天的活动量可以趋近为零。这些不太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年轻人中流行,也在无形中埋下了健康隐患。
定期体检很重要,轻微症状莫忽视
现在很多人有定期体检的习惯,很多单位也把此作为一项员工福利。但是很多人会存在这样一个误区:发现一些“不好的”病变的时候会很紧张,一定认真对待,去复查排除;发现有炎症感染的时候也会去治疗。但是发现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异常的时候反而不以为然。其实当出现这几种情况的时候,是需要警惕和重视的,即使没有明显症状也不代表没有问题,这些数据的异常其实说明身体已经产生了问题。人体是一台复杂精妙的“机器”,正常情况下是能够自己调节到平衡状态的,如果调节不了,说明身体在发出“求救”的信号,必须改善生活方式以及选用药物干预,使其回到正常状态。
体检出现数据异常必须及时就医复查,医生会判断是一过性的异常,还是确诊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等疾病。不管是何种情况,听医生的话是很重要的,对自己负责就要严格遵医嘱。
年轻既然已经不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免死金牌”,那么,对于一些急性发作的“信号”,必须学会辨别,引起重视。比如心肌梗死,最典型的症状是胸痛、胸闷,往往在剧烈活动、劳累、熬夜、激动后出现。同时,还有一些不典型的症状,例如牙疼、脖子疼、恶心、上腹部不适、后背疼、肩膀疼等。“这类不典型的症状更容易被自己和医生忽视,耽误病情。”张海澄表示。因此,如果出现和平常不太一样的疼痛情况,要及时关注,及时就医。“来得越早就越能挽救濒临坏死的心肌和患者的生命,一般来说,发病2小时内开通血管最好,6小时之内都可以做导管支架手术。”如果突然感到面部或四肢麻木,软弱乏力,说话困难,或者突然有眩晕感,头痛难忍,而且由间断性的变为持续性的,或伴有恶心呕吐,可能就是脑出血或脑血栓的早期信号。此时,应保持安静,平卧,尽快拨打急救电话。
健康生活是根本,老生常谈也得谈
如何避免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张海澄指出,除了不能改变的遗传因素和先天异常,大部分心脑血管疾病是可防可控的,难就难在“知行合一”。
生活方式肯定是从“吃”入手。对于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来讲,清淡饮食、结构合理,是应该知道也要做到的。其实清淡并不等于完全吃素,肉、菜、水果、主食都应该适当摄入,油脂、肥肉等尽量避免,糖的摄入也应控制。《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的标准是: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多吃蔬果、奶类、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动起来也是预防方法之一。这个“动”,不光包括活动,也包括运动。生活和工作中,尽量多点活动,比如走路+公共交通出行,在办公时每隔几十分钟起身走动一下,周末到户外走一走。另外,选择一两项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并长期坚持也是很重要的,不管是慢跑、快走、游泳、健身、跳舞、球类运动等,只要没有不适合运动的其他疾病,选择哪个都可以。只要动起来,就比不动强。
另外,抽烟对于健康有百害而无一利,建议彻底戒除。劳逸结合、不熬夜,尽量去除过多的压力,也是对自己健康负责任的态度。已有高血压、糖尿病、慢性心脏疾病的患者,还应监测血压、血糖,在医生指导下可以做一些医学检查评估血管的情况,日常服用的药物不能擅自停药、减量,要谨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