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350家新三板企业摘牌 挂牌企业数量动态平衡
导读: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逐渐迎来动态平衡。2018年以来,350家企业从新三板摘牌,摘牌数量比去年同期明显增多。
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逐渐迎来动态平衡。2018年以来,350家企业从新三板摘牌,摘牌数量比去年同期明显增多。业内人士认为,新三板企业摘牌存在市场环境方面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新三板规模化发展后退出机制逐渐完善的体现。随着制度建设的推进,新三板逐渐从“量”向“质”的方向发展。退出机制的完善有利于挂牌企业优胜劣汰。
动态平衡
4月16日,长江医药、华特气体、华丽达等14家挂牌企业摘牌;当日新三板挂牌企业总数为11518家。其中,创新层企业1289家,基础层企业10229家。
一天十余家企业同时摘牌,这在新三板并非新鲜事。2018年以来,新三板企业摘牌数量明显增多。全国股转系统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16日,2018年以来已有350家企业摘牌。而2017年全年摘牌企业数量为708家。
从目前情况看,新三板挂牌企业总数逐渐达到动态平衡状态。从2017年3月31日首次突破11000家,到2017年12月份达到11651家的高点,近一年以来挂牌企业总数变动幅度基本维持在651家以内。而在2016年,新三板挂牌企业总数增长5484家。
对于选择从新三板主动摘牌的企业而言,业内人士认为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规模较大,盈利能力强且有计划IPO的企业;第二类则是规模较小,在新三板也没有融到资金,且二级市场流动性较差的企业。部分企业则因为多种原因被强制摘牌。
“这两种类型是从两个极端进行描述。”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告诉中国证券报社记者,第一类摘牌企业持续经营能力好,规模较大,成长性盈利能力均比较强,且不少企业在新三板融资具备一定规模,为未来的成长储备了力量。这些企业中的不少选择IPO以进一步发展。另一类则相反,留在新三板获得的支持有限,但成本支出不能少,于是选择主动摘牌。
广证恒生分析师陆彬彬与付立春观点类似。陆彬彬指出,融资与流动性便利享受不足,成为净利润规模小于1500万元的摘牌企业离开新三板的重要影响。统计数据显示,在主动摘牌的企业中,2017年上半年净利润超过5000万元的企业有92%实施过定增,净利润超过1500万元低于5000万元的企业68%实施过定增。这些企业实施过定增的占比均高于净利润规模小于1500万元的企业。这显示出净利润规模较小的企业融资难度大。
陆彬彬表示,从二级市场流动性的情况看,净利润规模大于1500万元的企业,二级市场存在成交记录的企业占比为59.21%;而净利润规模小于1500万元的企业,二级市场存在成交记录的企业占比仅为45.45%。部分规模较小的挂牌企业可能认为自己“收益”不足而选择主动摘牌。
而对于净利润规模足够大的优质企业而言,陆彬彬认为,IPO是驱动企业摘牌的重要因素。部分企业则是由于被并购。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规模超过5000万元的企业中,61.54%发布了上市辅导公告,规模在1500万元至5000万元之间的企业中,该数字为28.67%。
“摘牌和挂牌相辅相成,当挂牌企业达到足够体量时,摘牌潮自然出现。”新鼎资本董事长张驰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新三板摘牌企业增多,除了新三板体量发展过程中的正常规律外,也与新三板当前流动性不足存在一定关系。融资功能和交易功能的不足,促使部分企业选择离开。
动态平衡
4月16日,长江医药、华特气体、华丽达等14家挂牌企业摘牌;当日新三板挂牌企业总数为11518家。其中,创新层企业1289家,基础层企业10229家。
一天十余家企业同时摘牌,这在新三板并非新鲜事。2018年以来,新三板企业摘牌数量明显增多。全国股转系统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16日,2018年以来已有350家企业摘牌。而2017年全年摘牌企业数量为708家。
从目前情况看,新三板挂牌企业总数逐渐达到动态平衡状态。从2017年3月31日首次突破11000家,到2017年12月份达到11651家的高点,近一年以来挂牌企业总数变动幅度基本维持在651家以内。而在2016年,新三板挂牌企业总数增长5484家。
对于选择从新三板主动摘牌的企业而言,业内人士认为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规模较大,盈利能力强且有计划IPO的企业;第二类则是规模较小,在新三板也没有融到资金,且二级市场流动性较差的企业。部分企业则因为多种原因被强制摘牌。
“这两种类型是从两个极端进行描述。”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告诉中国证券报社记者,第一类摘牌企业持续经营能力好,规模较大,成长性盈利能力均比较强,且不少企业在新三板融资具备一定规模,为未来的成长储备了力量。这些企业中的不少选择IPO以进一步发展。另一类则相反,留在新三板获得的支持有限,但成本支出不能少,于是选择主动摘牌。
广证恒生分析师陆彬彬与付立春观点类似。陆彬彬指出,融资与流动性便利享受不足,成为净利润规模小于1500万元的摘牌企业离开新三板的重要影响。统计数据显示,在主动摘牌的企业中,2017年上半年净利润超过5000万元的企业有92%实施过定增,净利润超过1500万元低于5000万元的企业68%实施过定增。这些企业实施过定增的占比均高于净利润规模小于1500万元的企业。这显示出净利润规模较小的企业融资难度大。
陆彬彬表示,从二级市场流动性的情况看,净利润规模大于1500万元的企业,二级市场存在成交记录的企业占比为59.21%;而净利润规模小于1500万元的企业,二级市场存在成交记录的企业占比仅为45.45%。部分规模较小的挂牌企业可能认为自己“收益”不足而选择主动摘牌。
而对于净利润规模足够大的优质企业而言,陆彬彬认为,IPO是驱动企业摘牌的重要因素。部分企业则是由于被并购。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规模超过5000万元的企业中,61.54%发布了上市辅导公告,规模在1500万元至5000万元之间的企业中,该数字为28.67%。
“摘牌和挂牌相辅相成,当挂牌企业达到足够体量时,摘牌潮自然出现。”新鼎资本董事长张驰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新三板摘牌企业增多,除了新三板体量发展过程中的正常规律外,也与新三板当前流动性不足存在一定关系。融资功能和交易功能的不足,促使部分企业选择离开。
改变心态
摘牌趋于常态化,新三板企业该如何选择和规划自己的资本市场发展路径?广证恒生认为,对于净利润规模较小的企业而言,受市场环境以及自身规模较小限制,目前可能享受新三板的融资及流动性便利不足,短期主动离开新三板,降低挂牌成本,发展好主业不失为一个可行的选择。对于利润规模但尚未达到IPO标准的企业而言,如果可以享受新三板的融资便利并具有一定的二级市场流动性,留在新三板,通过其融资便利性加速企业发展将是更好的选择。
除了选择合适的发展路径,业内人士认为,新三板企业及投资者心态需要改变。对企业而言,应根据自己的发展情况综合考量适合的资本运作路径,不能盲目跟风;而对于投资而言,则要准确判断投资环境,不能一味期待政策红利,要加强自身专业投资能力培养。
“即使经营不好、不规范,也能融到资,再差的话还有一个壳的价值,这种想法在新三板不现实。”付立春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对于企业而言,新三板逐渐发展成为市场化程度、差异化程度高的资本市场,应该避免资本运作的惯性思维,更不能有侥幸心理。新三板企业需要立足主业,重点发力持续经营能力以及规范性等问题,实现真正的价值提升。
对于投资机构而言,付立春指出,应该清醒认识到,流动性溢价、跨市场套利、投机割韭菜,这些狭隘的投资模式难以为继。如果一味期待政策红利,可能被相关的不确定性所伤。投资者的专业能力必须跟上,融投管退的增值链条需要完善,立足企业基本面、规范性。
“要投资有价值的企业,而不是仅关注是否IPO。”新鼎资本董事长张驰认为,对挂牌企业而言,应审慎选择是否摘牌。挂牌新三板,对企业规范治理及信息公开都有益处。对投资机构而言,短时间获得暴利的时代已经过去,要稳住心态做价值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