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年度分层大考临近 创新层企业示范效应显现
导读:临近4月,新三板将迎来一年一度的分层大考。
临近4月,新三板将迎来一年一度的分层大考。与往年相比,今年挂牌企业的分层审核标准出现新的变化。创新层准入条件方面,对挂牌公司成长型和治理规范要求更高。同时,对维持创新层标准有所放宽。从目前情况看,创新层企业在交易、融资等方面示范效应明显。业内人士指出,分层制度是新三板制度创新的重头戏。随着改革的推进,针对创新层企业的政策红利有待进一步挖掘。
治理规范性要求趋严
根据股转系统分层管理办法,每年4月30日挂牌公司年报披露后,新三板将进行层级调整工作。去年12月22日,股转公司公布了新的《分层管理办法》和《股票转让细则》,为今年的分层审核注入了新的变化。在新的《分层管理办法》下,创新层的标准体现了“严进宽出”的特点。在业绩成长方面要求更加灵活,而维持标准有所放宽。但在公司治理的规范性方面进一步严格。
在新的标准下,新三板挂牌公司仍分为基础层和创新层两层管理,并制定了3套差异化的创新层准入标准,满足其一就可进入创新层。主要包括:标准一要求企业近两年净利润均不少于1000万元,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8%,同时为防止企业规模过小,增加股本总额不少于2000万元要求;标准二重在公司的成长性,要求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不低于50%,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平均不低于6000万元;标准三重在市场认可度,要求最近有成交的60个做市或者竞价转让日的平均市值不少于6亿元,股本总额不少于5000万元,采取做市转让方式的,做市商数量不少于6家。同时,要求挂牌公司最近12个月完成过股票发行融资,且融资额累计不低于1000万元;另外还规定了合格投资者不少于50人等要求。
对比原创新层准入标准可以发现,新准入条件主要是调减了净利润标准,提高营业收入标准,新增竞价市值标准。同时,在共同准入标准中增加“合格投资者人数不少于50人”的要求(原为维持条件)。
相对于准入条件的变化,创新层企业的维持标准变得更加宽松。以往创新层的维持标准与准入标准相同,而新维持标准改为了以合法合规和基本财务要求为主:主要包括公司治理健全、无重大违法违规、按规定披露定期报告、最近一个会计年度期末净资产不为负值、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的财务会计报告未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等。
“对于新一轮创新层企业选拔,首次进入创新层的标准相比前两轮进行了调整,指标要求更高更严。同时,维持标准有所降低。这说明管理层对创新层企业选拔采取的是严进宽出的政策,追求创新层企业的高质量和稳定性。”南山京石投资创始合伙人周运南认为,对于希望冲击创新层的企业而言,目前已到3月中旬,经营指标方面基本确定,企业能做的最主要是尽快满足50位合格投资者的共同门槛。
除了准入和维持标准方面出现的变化,新三板对创新层企业的治理规范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是提高创新层公司的信息披露频次,在原规则要求披露年度报告、半年度报告的基础上,增加披露季度报告的要求,而基础层公司保持不变。二是创新层公司新增“业绩快报”与“业绩预告”制度。三是审计上从严要求,创新层公司须配合会计师事务所执行相关规定,并且要求注册会计师定期轮换。四是在创新层公司中实现分行业信息披露,披露不同产品和服务的收入构成、行业状况和监管政策变化情况等信息,提高信息披露的针对性。五是要求创新层公司必须设立董事会秘书。
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表示,从信息披露要求看,新三板对创新层企业的规范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实际上已在对标A股上市公司的标准进行治理。这对于公司治理方面不太规范的创新层企业而言,将增加更多的治理成本和保层难度。
满足企业差异化需求
自2016年推出分层管理办法以来,此次新三板将迎来第3次分层调整。去年1393家企业入围创新层,这些企业在盈利性、成长性和流动性指标方面居于领先水平。股转公司此前表示,挂牌公司分层是新三板市场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必然结果,分层的主要目的是更好满足中小微企业差异化需求,合理分配监管资源,同时有效降低投资者的信息收集成本。
从目前情况看,创新层企业在业绩表现和市场认可度方面示范效应明显。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3月11日,687家创新层公司披露了2017年业绩快报。其中,归母净利润为正的创新层企业达到618家;522家创新层企业营收实现正增长。
从营业收入指标看,中建信息、永安期货、超能国际、颖泰生物、孩子王、维泰股份、圣泉集团7家创新层企业年度营收超过50亿元,中建信息年度营收更是突破百亿,达到110亿元。从利润指标看,永安期货、维泰股份、成大生物、圣泉集团的归母净利润超过5亿元。其中,永安期货以接近9亿元的净利润规模拔得头筹。另有25家企业年度净利润超过1亿元。
定增募资方面,Wind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在创新层1353家企业中,690家企业完成了定增募资,共计融资500.95亿元,占新三板总融资额的43.43%。而在基础层10277家企业中,1734家企业完成定增募资,共计融资652.54亿元,占新三板总交易额的56.57%。从融资率看,创新层中44.15%的企业获得了融资,平均融资额为0.73亿元;基础层仅有16.87%的企业获得融资,平均融资额为0.37亿元。创新层企业无论是从融资率还是单家企业的融资额,均远高于基础层企业。
“创新层的意义在于给了市场一个明确的区分,对于超过一万多家企业的新三板市场而言,存在一部分在公司治理和盈利能力优势明显的企业,而创新层恰好给了这些优质企业一个正面的标签。”中科沃土基金董事长朱为绎认为,虽然新三板当下仍存在流动性不足及政策红利滞后的情况,但创新层企业的标杆示范作用不容忽视。
周运南认为,对新三板挂牌企业而言,入选创新层最大的意义在于倒逼企业管理更加规范,推动业绩长期持续成长。同时,在未来创新层配套政策落地时,为能充分享受政策红利做好准备。
政策红利有待释放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对创新层选拔的态度上出现一些差异。业内人士指出,创新层企业面临较多的规范和成本,尽管进入创新层时估值和企业形象均有提升,但制度红利仍落后于预期。
除了为企业带来更多知名度和“品牌溢价”外,企业入选创新层后能享受哪些政策红利?从目前情况看,给予创新层企业的政策倾斜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在交易制度方面给予了便利。在盘中的竞价交易中,创新层企业比基础层企业拥有更多的参与竞价交易的次数;在融资政策方面,创新层企业可以发行可转换公司债。
付立春认为,在现有创新层分层基础上进行改革,仅有政策试点难以完全匹配创新层企业对资本市场服务的需求,未来在改革方面可以沿着两条主线进行:一方面,给创新层企业提供更多差异化、精细化的服务;另一方面,要吸引更多的增量资金和投资机构进入新三板创新层。这对创新层企业而言,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股转系统公司业务部总监孙立此前表示,分层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根据新三板市场的发展状况不断进行优化调整,将研究制定新三板战略规划,提高市场分层的精细化和有效性,推行发行制度改革,丰富投资者类型,拓宽市场资金来源,持续推进依法全面从严监管,推动健全市场上位法,深化分类监管,加强科技监管,切实保护投资者权益,全力维护市场稳定运行。
除了官方在分层制度改革方面的表态,市场呼声较高的“精选层”被寄予厚望。“创新层企业数量太多。这些企业不排除存在相应的问题,推出精选层具有现实的必要性。”朱为绎表示,当前监管层迟迟未能推出更多创新层配套政策,可能担心在这1000多家企业中存在财务指标和治理规范性方面的问题。因此,推出精选层,优中选优,可以挑选市场一致认可的最好企业。
周运南认为,“精细化分层”应当包括两方面意义:一是为分层后的创新层企业提供精细化的服务,包括在融资、交易、信披和监管等方面的精细化和差异化制度供给;另一方面,在基础层、创新层两层的基础上精细化再分一层,成为打开新三板流动性症结的一把“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