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审委候选名单玄机:全为专职委员,税后年薪20万元
导读:对于IPO仍是核准制的A股市场而言,没有什么比谁负责审核这一问题更为重要和受人关注了。而对于股权融资来说,选择什么样的发审委,将是在注册制来临之前的最大监管变量。
划重点:
1
与上一届不同的是,第十八届发审委员的53人候选名单中,中介机构委员比例超过一半,合规审核的导向将更加明显,公司价值更多留给市场判断。
2
发审委员此前有专职与兼职划分,第十八届则全部为专职委员。提高IPO门槛后,不少公司自动退出,排队现象大大缓解,专职委员足以覆盖目前的发审节奏,客观上也不再需要兼职委员。
3
专职委员税后年薪为20万元,兼职则是计件工资,参与一个项目可得300元酬劳。
4
一位投资机构人士表示,发审委不应只拿着放大镜去看财务数据和翻历史旧资料,革新审核理念与判断未来产业或许更为迫切。
腾讯新闻《棱镜》 作者 邬川
对于IPO仍是核准制的A股市场而言,没有什么比谁负责审核这一问题更为重要和受人关注了。而对于股权融资来说,选择什么样的发审委,将是在注册制来临之前的最大监管变量。
11月27日晚间,靴子终于落下。证监会在官网公布了第十八届发审委委员的拟任名单(附后),此前,第十七届发审委委员已超期服役3个月之久。不过,按照现在的进度,上一届发审委仍要延续到12月中旬才能完成换届。
一位现任发审委委员对腾讯《棱镜》表示,此次名单的亮点在于,来自中介机构的比例更高。在他看来,监管层释放的信号是未来的审核将以合规与信息披露为核心,净利润等财务指标将被淡化。
一位接近证监会的人士则透露,发审委的换届由刘士余主席推动,发审委员的结构变化是IPO改革的一部分,但审核理念与导向本质还是在贯彻证监会的意志。
“资本市场仍有许多配套制度要跟上,比如退市制度仍不健全,上位法需要修改,集体诉讼缺乏支持等。”他说,但IPO改革也需要先易后难,要有抓手来破局开路。
中介机构委员比例增加,一年仅赚20万元
本届候选人名单人选共53名,其中,25名候选人来自证监会派出机构和沪深交易所等证监系统,15名来自会计师事务所,13名来自律师事务所。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中介机构委员比例超过一半。而第十七届发审委构成中,中介机构所占比例只有38%,其中,只有4位来自会计事务所,5位来自律师事务所,在专职委员中占比就更少。
同时,相比此前多届发审委而言,本届候选人名单中,中介机构的来源更加集中和聚焦——只有会计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评估机构、券商、基金公司、高等院校等其他机构都被排除在外。
今年9月14日,腾讯《棱镜》曾独家报道,发审委的兼职委员要取消,并将加大中介机构高管任职专业委员的比例。
9月30日,证监会晚间发布《关于修改〈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办法〉的决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一项是将发审委人数由66人减少至35人,同时取消部分委员可以为专职的规定。
这意味着53名候选者中有18人需要被“淘汰”,并且委员将全部为专职。
同时让外界好奇的是,担任专职发审委员究竟能赚多少钱?因为一半的委员此前都曾任职中介机构高管职位。
上述现任发审委员对腾讯《棱镜》表示,专职委员税后年薪为20万元,兼职则是计件工资,参与一个项目可得300元酬劳。
对于来自中介机构的委员而言,一旦专职就需要在原单位暂停执业。而与他们之前的收入相比,专职委员的薪酬很低。
但一位来自于律所的前发审委员表示,能够入选发审委,本身是一种很高的荣誉,说明了行业地位和专业水平,“即使钱少,大家也愿意去干”。
候选人名单如何选出?合规审核被期待
这53位候选名单从何而来?
上述现任发审委员告诉腾讯《棱镜》,一般而言,证监会会在9、10月份通知各相关行业协会启动报名程序。接着,协会按照证券业务规模大小,让排名前列的中介机构报名。“中介机构内部筛选,报上一份名单给协会,行业协会初选之后,证监会来定夺最终的候选名单。”
多名券商投行人士均表示,中介机构委员的增加会带来更多市场化的力量,并期待新一届发审委将审核重点放在合规与信披上,而不仅仅是净利润等财务指标。
一位投资机构人士则认为,中介机构增加,也依旧是拿着放大镜去看企业的财务数据,翻看历史旧资料,他们还是需要革新审核理念,判断未来。“会里的力量依旧强大。”
对于该观点,上述发审委员并不同意。他认为,全球的资本市场,上市审核都围绕着合规审核和督促信息披露。“中介机构增加,肯定会在合规与信披上,督促公司做得更好。”没有人比会计师和律师对规则更熟悉。
针对发审委只翻历史旧资料的质疑声,他透露,证监会的审核导向中,的确特别看重公司历史沿革,那是因为中国企业的历史复杂,公司制度建立时间较短。“公司法在上世纪90年代才确立。因此证监会要求核查企业的历史沿革无可厚非。”
他同时强调,公司价值应该交给投资者去投票,如果回归到为公司作价值判断,“那将是IPO审核的倒退。”
IPO堰塞湖退潮 兼职委员退出舞台
另一个问题是,新一届发审委为何取消兼职委员?
上述发审委员透露,这和发审委人数减少也是同一个原因。
“因为提高了净利润门槛,不少排队的公司选择退出,IPO堰塞湖现象得到缓解。”一来待审项目减少,不需要那么多的委员,专职委员的产能利用率都没有饱和,更不需要兼职委员;二来委员太多不好管理,需要把会计所、律所和业务能力强的证监系统人士变为专职。
根据腾讯《棱镜》的数据统计,第十七届的63名发审委员中,只有42名专职委员参与过发审会审核,其余21名兼职委员都没有参与过。
此前的兼职委员多数来自发改委、税务、基金公司、券商和高校等机构,“意在为专职委员作梯队补充”。
他进一步表示,此前的兼职委员对规则不太熟悉,比如说发改委的更懂产业逻辑,高校出身熟悉理论,有些基金公司则对于投资价值偏重一些,从第十七届兼职委员的表现来看,他们似乎成了摆设。
他透露,更早之前的几届兼职委员,参加发审会也比较少。“专职委员开四五个发审会,兼职委员才开一个发审会。”
因此,在目前IPO排队情况大大缓解的前提下,专职委员足以覆盖目前的发审节奏,客观上也不再需要兼职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