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金服有望港股和A股同时上市,但背后暗藏风险
导读:4月18日,据@开柒消息,一份融资资料文件显示,蚂蚁金服正在进行增资扩股,投后估值为1500亿美元,同时,其已基本敲定将在港股和A股同时上市。
4月18日,据@开柒消息,一份融资资料文件显示,蚂蚁金服正在进行增资扩股,投后估值为1500亿美元,同时,其已基本敲定将在港股和A股同时上市。至于蚂蚁金服的具体上市时间,有消息称最快将在今年下半年上市,也有消息称将在明年上市。
该融资文件称,支付宝目前的活跃用户为4.5亿,资损率仅为1/100000,费率小于0.6%;蚂蚁小贷的累计贷款金额为6132亿元,历年平均坏账率约为2%;蚂蚁财富目前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在线理财平台,资产管理金额为2.1万亿人民币,用户平均资产管理规模约为1万元。
据悉,除了大型的PE有意投资蚂蚁金服外,市场上已经有私募基金开始向散户兜售其到手的投资份额,起投金额为1000万元,上市后即可退出。
之前,就有海外媒体报道称,美国私募股权公司泛大西洋资本集团、银湖资本正计划投资蚂蚁金服;此外,对冲基金老虎环球基金、私募股权公司华平投资也在与蚂蚁金服就入股或投资展开磋商;新加坡国有投资公司淡马锡控股也计划投资蚂蚁金服。事实上,蚂蚁金服已经引发了美国大型私募股权公司的抢购潮,蚂蚁金服此次的融资金额约为90-100亿美元,许多公司不做背景调查就直接给出了投资意向。
不过,腾讯科技报道,有国外媒体指出,虽然蚂蚁金服的估值能够轻松达到1500亿美元,但其业务仍处于法律的灰色地带,且创始董事长离职,面临着监管审查日益增多、利润因竞争受压等一系列的问题。
以下为文章内容摘要:
在明年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之前,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和他的顾问们让蚂蚁金服获得了1500亿美元的估值。
不难想象蚂蚁金服在路演中会向潜在投资人如何展示自己:改写全球人口最多国家--中国的消费者的支付方式;在中国规模达15.5万亿美元的支付市场占据一半以上份额;正向海外市场扩张。再加上一些夸张的假设以及中国式的膨胀乘数,蚂蚁金服的估值可以轻松达到1500亿美元。
但同时也可以轻易的发现一些不会出现在路演幻灯片中的内容:公司业务处于法律灰色地带,创始董事长离职,监管审查日益增多,利润因竞争受压等等。
蚂蚁金服的法律地位问题要追溯到2011年,当时马云以遵守中国监管规定禁止外资控股金融业务为由,把支付业务从阿里巴巴集团剥离出来,惹恼了公司大股东雅虎。雅虎当时曾表示,阿里巴巴集团并未就此通知该公司。
在此事件发生7年之后,中国政府依然未出台明确的政策规定是否允许外资控股,不过这并未阻止新加坡国有主权财富基金淡马锡参与蚂蚁金服最新一轮的融资。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这份剥离协议为阿里巴巴集团日后把利润分成安排转化为蚂蚁金服的33%股份铺平了道路,但仍需等待各方的同意。
其次就是蚂蚁金服管理层存在的不确定性。彭蕾是阿里巴巴集团的创始人之一,在该公司拥有很高的威望,在2014年10月当选蚂蚁金服董事长。但是阿里巴巴集团选择在上月,也就是蚂蚁金服启动大规模融资、所有权重组和最终的首次公开募股之前, 让她去负责阿里巴巴集团的东南亚电商业务Lazada。蚂蚁金服所有工作都落到了首席执行官井贤栋身上,他在本月兼任了董事长。
与此同时,中国监管部门已严密监管蚂蚁金服和其金融科技同行,并开始打击高利率短期贷款、P2P借贷、货币市场基金以及跨境外汇支付。作为上述部分领域的龙头,蚂蚁金服成为了重点监管对象。举例来说,蚂蚁金服旗下的货币基金余额宝规模达到人民币1.6万亿元(约合2540亿美元),占据中国货币市场资产的四分之一。
蚂蚁金服方面已采取了一些先发制人的行动,如在货币基金投资上加上了自己的上限,禁止以超过24%的年化利率在平台上发放消费贷款,承诺遵守准备出台的P2P监管规定,以及“肩负社会责任。”即使这些做法能够安抚监管者,也会压低该公司的利润。
海外监管者同样也是蚂蚁金服的威胁。今年1月,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便阻拦了蚂蚁金服斥资12亿美元收购速汇通(MoneyGram)的交易。
市场竞争也将进一步影响蚂蚁金服的利润。作为阿里巴巴集团在中国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腾讯也在同蚂蚁金服在支付领域展开激战。沃尔玛中国西部的门店在上月放弃支付宝,转而使用微信支付。
对夺取市场份额,腾讯和蚂蚁金服都投入了巨资,这一战略影响到了他们的利润。阿里巴巴集团持有蚂蚁金服37.5%的份额,去年分得人民币18.4亿元的利润。考虑到阿里巴巴集团的税率通常为23%之后,蚂蚁金服去年的净利润约为6亿美元。即便是按照艾瑞咨询的预计,蚂蚁金服今年的支付业务增速达到66%,但与腾讯争夺市场仍将会压榨该公司的利润率。
投资人可能还会关注阿里巴巴集团的入股问题。根据当前的重组协议,阿里巴巴集团将放弃37.5%的利润分成,并使用价值约20亿美元的知识产权资产和一些附属业务,换取蚂蚁金服33%的股权。
投资人准备以1500亿美元的估值参投蚂蚁金服最新一轮融资,证明资金正在蜂拥投向中国,以及马云的个人魅力。但无论如何,市场也不应当忽略蚂蚁金服所面临的众多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