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策与法 > 创业法制 > 正文

知识产权界专家学者这样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发布时间: 2018-03-14 10:46:14 编辑:诚富

导读: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划时代地全面部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吹响了将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进军号,描绘了新时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制定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伟大胜利的行动纲领。

报告摘要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制定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专家解读

大连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

陶鑫良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划时代地全面部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吹响了将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进军号,描绘了新时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制定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伟大胜利的行动纲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构架中,也包含了知识产权事业的宏图大计。习近平总书记一贯重视知识产权。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建设、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等相关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指出了“产权保护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是塑造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方面”等重要论断,发出了“保护知识产权,促进公平竞争”等重大号召,明确提出“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可以说,我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方方面面,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构成和有效辐射。

报告摘要

五年来,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1%,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位。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2.2%提高到57.5%。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量子通信、大飞机等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铁网络、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引领世界潮流。“互联网+”广泛融入各行各业。

专家解读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

刘海波

科技进步贡献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贡献程度的综合性指标。过去5年里,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平均以每年一个百分点的速度增加,集中地、综合性地反映了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经济上取得的成效。同时,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列举的重大创新成果和引领世界潮流的创新模式,典型地反映了我国沿着创新驱动发展道路稳健前进的扎实步伐。可以说,我国进入了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指引,以全社会研发投入持续增加为基础,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模式创新相得益彰、交相辉映的新发展时代。

报告摘要

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加两倍,技术交易额翻了一番。我国科技创新由跟跑为主转向更多领域并跑、领跑,成为全球瞩目的创新创业热土。

专家解读

中南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执行副院长

何炼红

国际上通常将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作为衡量和评价一个国家创新水平的重要指标。近5年来,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加两倍,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100万件的国家。这充分说明,我国创新主体对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运用能力在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在不断增强,而这正是我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的结果,彰显了专利制度对于激励创新的促进作用。

2017年,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13.6万家,其发明专利授权量占总量的40%,由此可见,发明专利是创新主体重要的无形资产,是其创新发展的战略资源,有利于其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

专利作为产权化的技术成果,不仅能为科学技术的产业化和市场化提供法律保障,还能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价值支撑。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知识产权的资本化和产业化,知识产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明显提高。2017年,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3万亿元。全国实现专利质押融资总额720亿元。知识产权价值加速实现,有力促进了创新企业的发展。可以说,我国科技创新由跟跑为主转向更多领域并跑、领跑,成为全球瞩目的创新创业热土,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功不可没。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促进了创新创业活动的繁荣和发展。

报告摘要

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在全国推开“证照分离”改革,重点是照后减证,各类证能减尽减、能合则合,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大幅缩短商标注册周期。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再压减一半。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决不允许假冒伪劣滋生蔓延,决不允许执法者吃拿卡要。

专家解读

武汉大学知识产权与竞争法研究所所长

宁立志

深化“放管服”改革,核心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更好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目前,《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草案(试点版)》已在天津、上海、福建、广东试行一年,上海浦东新区进行的“证照分离”试点改革,效果也十分显著。实践证明,通过削减和后置行政审批程序,有效压缩了企业注册时间,降低了就业创业门槛,极大减轻了市场主体进入市场的负担。因此,于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和“证照分离”改革措施,有助于进一步平衡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

此外,周期过长、程序繁杂,是我国行政审批长期存在的普遍问题。就商标注册而言,尽管2013年商标法通过对异议程序的改革,于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商标注册周期,但“先异议后注册”的审查模式以及过于复杂的审查程序依旧使得商标注册周期过长。近年来,通过建设商标审查协作中心,推进商标注册申请电子化等系列改革措施,商标注册审查效率已得到明显提升。目前,我国商标注册审查周期已缩短至8个月,2018年有望继续压缩,进一步实现商标领域的简政放权和优化服务改革。

但是,简政放权并不意味着“一放了之”,切实可行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仍然不可或缺。“双随机、一公开”随机抽取检查对象和检查人员的监管方式,不仅有助于防范政府对市场过度干预,同时也有助于降低“监管俘获”的发生机率;同时,公开检查结果则有助于打破市场监管的“信息瓶颈”,实现政府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形成统一的市场监管信息平台。

报告摘要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把握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专家解读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

曹新明

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中国近五年创造了载人飞船上天、探测蛟龙入海、高铁飞速驰骋、电子商务蓬勃、移动支付普及以及共享经济繁荣等诸多引领世界的骄人成果。翔实的数据表明,这些创新成果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科技能力,提振了我国的世界影响力,从根本上提高了我国人民的自信心、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这项重要举措紧扣当前国际发展大势,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同时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搞好创新型国家建设,首先需要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包括:科技管理体系创新、科技项目体系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创新、科技带头人体系创新以及科技投入体系创新等。其次,应当建立相应的体制机制将创建的国家创新体系真切地落到实处,坚决杜绝将这些创新体系成果写在纸上、喊在口上,但就是不放在心上、也没有落实到行动上的现象。要按照李克强总理所说“集众智汇众力”,跑出中国创新“加速度”。我们应当采取一切措施,鼓励大型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开放创新资源,搭建共享平台,搞好协同创新,实现企业全方位融合的创新创业格局,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升级版,建设创新型国家。

报告摘要

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启动一批科技创新重大项目,高标准建设国家实验室。鼓励企业牵头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支持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融通创新,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国家科技投入要向民生领域倾斜,加强雾霾治理、癌症等重大疾病防治攻关,使科技更好造福人民。

专家解读

江苏省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

唐 恒

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全面体现。

一是创新型国家建设中企业主体地位提升的体现。我国在高铁网络、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方面引领世界潮流,已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企业已经从创新成果的实施应用方上升成为了研发创新的主力军。

二是强化研发创新中的市场导向的体现。以企业为主体来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在模式设计上通过引入市场主体来主导重大创新研发,可以在研发创新过程中充分对接市场信息,推动创新成果的高效转化应用。

三是新时代要求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体现。支持科研院所、高校围绕企业牵头实施的重大科技项目整合科技资源、开展协同创新,是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的重要举措。

四是确保高质量发展,实现动能转化的选择。据统计,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发明专利占比仅为41.2%,与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80%以上的水平有较大差距。推动企业主动参与重大创新,可有效提高企业创新质量,发挥创新引领发展的主体作用。

报告摘要

落实和完善创新激励政策。改革科技管理制度,绩效评价要加快从重过程向重结果转变。赋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对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的科研人员,采取灵活的薪酬制度和奖励措施。探索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有悖于激励创新的陈规旧章,要抓紧修改废止;有碍于释放创新活力的繁文缛节,要下决心砍掉。

专家解读

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

袁真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激励创新要从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制度的角度,建立系统性的知识产权激励体系。首先,要尊重科研人员作为发明人的署名权等精神权利,防止真正作出发明贡献的科研人员署名权被剥夺、署名被垫底等情形发生。其次,要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依法建立科学合理的职务发明奖酬体系,通过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相结合,让科研人员充满创新动力。第三,要探索科研人员的创新激励机制,包括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给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股权激励等。第四,要为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奖励提供坚实的保障。最后,“三权下放”(将科技成果的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由国家下放到科研院所和高校等事业单位)的改革试点,在某种程度上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速度,但仍然面临着国有资产管理的诸多体制障碍,要勇于破解科技成果作为国有资产转化时的难题。

报告摘要

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水平。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力人才资源,这是创新发展的最大“富矿”。要提供全方位创新创业服务,推进“双创”示范基地建设,鼓励大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放创新资源,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形成线上线下结合、产学研用协同、大中小企业融合的创新创业格局,打造“双创”升级版。设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支持优质创新型企业上市融资,将创业投资、天使投资税收优惠政策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

专家解读

大连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

陶鑫良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一系列全方位的服务措施:譬如推进“双创”示范基地建设;鼓励大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放创新资源;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形成线上线下结合、产学研用协同、大中小企业融合的创新创业格局。这些举措正是在打造“双创”升级版,而升级版的主要基础设施之一就是知识产权的运用。同时,创新创业进程中的瓶颈之一往往是缺乏投资,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此明确了既要设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又要支持优质创新型企业上市融资,再要将创业投资、天使投资税收优惠政策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三箭齐发,预期将对我国未来几年的“双创”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报告摘要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推动人力资源自由流动,支持企业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加大高技能人才激励,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拓宽外国人才来华绿色通道。集众智汇众力,一定能跑出中国创新“加速度”。
专家解读

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

许春明

近年来,我国创新体系建设发展迅速,大量创新型企业不断涌现,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从知识产权制度完善和运行层面激励创新人才,才能留住创新人才。

加大对创新人才积极性的维护,需要从推动人力资源自由流动、支持企业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加大高技能人才激励等方面推进。通过知识产权的保护,保障创新人才的权益,不断提高技术人才的积极性,激发其创新动力,才能确保创新主体的创新动能。此外,积极在海外创新人才中建立起高效能的“引智”通道对于推动创新发展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要在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基础上,从引进培养、使用评价、分配激励等重点环节关注海外创新人才的发展,优化创新创业综合环境。

创新人才是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而当代中国的创新发展与知识产权可谓密不可分。知识产权保护事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要深化知识产权体制改革,努力做到以创新的方法激励创新,以创新的方式保护创新。对知识产权的全方位保护,可以让更多的创新人才获取实实在在的收益,让他们的权益得到保障,进一步提高创新人才的积极性,吸引海外高质量人才,集众智汇众力,让中国在世界发展的潮流中进一步站稳脚跟,以此跑出中国创新的“加速度”。

报告摘要

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产权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要以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场、平等交换、公平竞争为基本导向,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各种侵权行为要依法严肃处理,对产权纠纷案件要依法甄别纠正。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实行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

专家解读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

刘海波

“有恒产者有恒心”,经济主体财产权的有效保障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完善产权制度,不但能让经济主体更有信心积极参与经济活动,也能提高利用市场机制配置各类要素的效率。市场主体的信心和市场机制的效率,根本在于对产权的保护和对契约的尊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度性需求越来越强烈,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场、平等交换、公平竞争”,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产权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

同时,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实行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体现了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高度重视。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知识产权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基本保障和重要支撑,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我国经济发展从资源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内在需求。“实行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是全面升级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关键所在,知识产权保护对创新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将得到更进一步的发挥,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也将得到更大幅度优化。

报告摘要

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坚持共商共建共享,落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推动国际大通道建设,深化沿线大通关合作。扩大国际产能合作,带动中国制造和中国服务走出去。

专家解读

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院长

单晓光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新时期对外开放与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举措。在“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深化的当下,国际规则的重构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在此过程中知识产权必然会起到重要作用。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发挥大国作用,需要在合作思想、合作战略和合作措施中,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谋划,在国际舞台主动作为,做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知识产权制度协调,积极投身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改革和建设,以创新发展的理念完善知识产权制度,拿出协调解决知识产权问题的中国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指出,创新要靠人才。做好“一带一路”相关知识产权工作,人才培养是重要抓手。面对新要求,亟需培养一批拥有国际视野,具有丰富国际交流经验和处理知识产权国际事务能力的知识产权国际化人才,承担起“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国际合作的重任。

报告摘要

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文艺创作,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档案等事业。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专家解读

中南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执行副院长

何炼红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国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为“创新之树”提供了活水源头。进入新时代,我们要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原创的优秀作品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引导促进传统文化重新绽放生命力。通过融入新时代理念,借力新媒体技术,不断实现文艺创作从内容到形式的创新,促使传统文化结出“版权之果”,促进文艺市场繁荣发展。

版权是文化事业发展的制度保障。版权支撑着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娱乐、创意设计、计算机软件、信息网络等文化创意产业群的发展壮大,是推动我国由“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转变的关键所在。2016年版权产业占我国GDP的比重已达7.33%,其中核心版权产业占GDP的比重已达4.58%,其占全部版权产业的比重已达62%,年均增长速度为13.4%。版权产业的迅猛发展,不仅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社会公众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指引,也成为了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精神命脉,是我们在世界文化中自立的根基。通过进一步提升传统文化领域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可以进一步增强我国的文化自信,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