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圈 > 商学 > 论道 > 正文

丰年资本常彬:民参军准入新规下民企如何脱颖而出

来源:丰年资本 发布时间: 2018-11-01 11:46:53 编辑:夕歌

导读:作为唯一一家受邀在会上发表主题演讲的投资机构,丰年资本合伙人常彬就当前军民融合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投资机会分享了最新观点。

10月29日,中国·西安2018军民融合发展合作交流大会在西安正式召开。大会有来自全国工商联,陕西省及西安市各位领导,解放军各军兵种,各军工集团,高校院所、军工单位及驻军部队,各地企业代表,知名投融资机构近500人参加了活动。

作为唯一一家受邀在会上发表主题演讲的投资机构,丰年资本合伙人常彬就当前军民融合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投资机会分享了最新观点。常彬认为:

第一, 军民之间存在资源、资金和信息体制差异,这种体制的博弈是个艰苦卓绝的过程。现阶段,军民融合是对中国国防军事化建设的有效补充和积极支持。

第二, 在采购规则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民参军会通过竞争形成强者恒强的局面,整体上有利于民营企业的发展。目前我们还处于军民融合的原始阶段。

第三, 军民融合作为国家战略,是国防建设与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军工产业本身就是高端制造,军品多批次小批量的产业特征牵引了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

以下是常彬演讲全文:

尊敬的钟洪江书记,尊敬的陈志列会长,各位业界同仁,下午好!

军民融合主题在西安落地生根历史已久,西安成为了军民融合的腹地和重镇。无独有偶,丰年资本在陕西也是扎根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2011年。到今天为止,丰年资本的已投项目中,有三分之一位于西安,大部分都在高新区,所以西安高新区也是丰年的腹地。刚才上台演讲的企业中,有4家是丰年历史投资过的企业,可以看出这是个比较大的比例。

应主办方的邀请,接下来我给大家简要分析一下现行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行业的投资机会。

军民体制的博弈要经历一个过程

提到军民融合的现状,首先要考虑这个行业的准入机制。从2014年开始,大家就一直不断地在探讨机制问题。很多人,包括国防科工局和装备发展部,对民营企业参与军工化建设以及国有体制的军工资产转为民用,都做了双向的深入探讨。

到现在,除了耳熟能详的军工四证之外,军工产业逻辑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这里我简单罗列了一下资质的状态,同业企业可能都比较了解。比如就保密资质而言,一般来说,企业满三年就可以申请。对科研生产许可证来说,从2015年到今天,已经进行了2次改版目录,新版目录马上也要下发,这给民营企业参与军工化建设又打开了一扇门。再过一段时间,大家可能会发现,很多民营企业不再需要科研生产许可证,二类目录大幅放开,只保留了绝大部分的一类目录和核心的二类目录,作为民参军的准入体系。当然,也有很多民参军企业,希望能在体制不断开放的过程中逐渐涉及总体。除了资质和体制之外,民参军和军转民还面临一些额外限制,比如很多民营企业想涉足弹总体,但是没有火工品。很多民营企业想做总体实验,但相对国有企业来说,民营企业的实验条件和配套体制存在明显的短板。

这些其实都是表象,那实质是什么呢?截止到今天,对于民和军之间最大的系统性的鸿沟,我觉得有以下三点:第一,资源体制差异。第二,资金体制差异。以小弹为例,在军队体制里,对一发小弹进行系统性鉴定,前后累计投入可能达到一到两亿。对民营企业来说,目前的企业规模和融资需求,离真正迈入总体体制还比较远。第三,信息体制差异。

所以,体制的博弈是个艰苦卓绝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但我们还在不断看到它的演进和发展。未来几年,我们可能会逐渐看到部分民营企业迈入总体,部分民营企业承担国家的部分重点任务。这是我们对未来寄予的期望。

从现行体制而言,大家一直在探讨,民和军之间有没有清晰的界限?国家目前没有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我认为,民和军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有模糊的界限。

首先,国家重点任务由传统的国有体制、大型科研院所、战略性的院所进行系统性承担。相关的配套体制会实现多元化,部分的分系统也会逐渐向民营企业、资金开放。其次,部分民企陆续开始承担小型机、弹的任务,逐步迈进了演化过程。比如前年和去年,部分民营企业在一些弹的竞标过程中胜出。当然这个博弈的过程还是很漫长。

因此我认为,在现行阶段,军民融合可以定义为“有效补充”,也就是对中国国防军事化建设的有效补充和积极支持。

民参军会通过竞争形成强者恒强

大家一直在探讨准入机制和规则,其实我们可以从过去几年的宏观政策上看到国家对军民融合的决心,以及各个装备体系在采购规则上的具体变化。例如,民营企业以前很难拿到预研项目,但是现在,部分民营企业在构建出作战需求之后,逐步开始了自主演示验证,也提速了预研体系的构建。还有实物招投标,促使部分民营企业先期准备、先期投入研发并予以反哺。最后,到今年为止,军改已基本接近尾声,当然细化和深化还需要一段时间。在这个窗口期里,部分国防院所和装备机关在提速装备建设,一些装备是边定型边小批量下单,非常密集。这也是在军民融合体系中能够见到的快速深化并解决问题的一个举措。

当然在无形中也会慢慢出现一些壁垒,比如民营企业和国有院所之间在经费体制上就存在较大差异。现在很多科研项目,如果自己要做演示验证、实物招投标,还要边定型边小批量,首先就需要自筹经费,这也是今天大家聚在这里的主要目的之一。

其次,除了民营企业在慢慢构建壁垒之外,也能看到对国有企业的一些约束,比如限价招投标。民营体制比较灵活,配套体系相对松散,相对来说国有体制又有些臃肿,所以各有利弊。

如何在军民融合过程中实现体制融合?丰年资本做了很多探索性工作。我们投资了30多家企业,这些企业从基础性配套元器件开始,到器部件的组件,再到部分企业开始做总体,我们看到,很多企业过去几年在不断地适应和演进。相对来说,整体发展对民营企业是有利的。

最近有一些新的规则,比如“统型”。以前很多项目都分了小标,通过逐渐释放的方式给大家很多机会去博弈,但是现在机会越来越少。统型的好处是能使得国防建制体系整齐划一,通过大批量生产提高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保障力量。但这也有个弊端,就是博弈的机会少了。这种背景下,只有具备资金实力、科研储备、信息资源,才能增加胜出的概率。

所以,在目前采购规则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民营企业会通过竞争形成强者恒强的局面,而不会百花齐放,这是我们对现行民参军的定义。到目前为止,大量优秀企业聚集在民间组织体系下,为国防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新的血液和思路。在无人车、无人机、智能弹药等高端装备领域,我们也见到了一些民营企业的身影,但是鲜有能够完全把体系跑通的。我也列举了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企业,比如腾盾、中天引控、深瞳、中航智等,再过5到10年,这些企业可能会加速崛起,也可能会挑战国有院所的竞争环境。

另外,大家可能会问,这些企业究竟发展到了什么状态?我做了个统计,这次要评审的企业里,只有一家是2014年之后成立的,其它几乎都是在2014年之前成立,这就是个特征。其实,参照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我国的军民融合还处在非常原始的阶段。例如,美国从二战之后开始,一直到1993年才完成国防体系建设,经历了长达40年左右的军民融合。所以,中国的军民融合,时间窗口和竞争窗口都相对有限,目前我们还处在军民融合的原始阶段。

军民融合是国防战略与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其实军民之间没有特别清晰的红线,很多产业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比如,国防军事化建设包括高端制造、信息化产业、半导体产业,甚至还有检测服务的企业,这个体制下军民的区别仅仅只是服务对象的差异。大家知道,军民融合是国家战略,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也是国防建设与及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目前,中国国民经济总量已经等同于美国经济总量的60%,而军事建设支出仅相当于美国的24%。经济总量的发展必须要有相应的国防体制保障,这也是军民融合为什么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的一个侧面印证。

在军转民体系下,大家看到很多国防先进技术逐渐转为民用,反哺经济。其实最先进的技术往往优先用于国防军工建设,无论是大家日常使用的手机、相机还是计算机、网络,甚至GPS芯片等等,诸多伟大发明都源自军事需求的创造。大家知道军品有几个特点,比如多批次、小批量、长周期、多品种等,其实还有个非常鲜明的特征,就是不怕贵。也就是说,军品对生产良率、产能还有质量的要求很高,因此对技术水准的提高以及对整个体制的健全,都能起到一定的牵引作用。军对民的牵引也是如此,军品多批次小批量的产业特征牵引了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这也是军民融合的一个重大意义。

所以,无论是在美国、中国还是俄罗斯,我们都能够看到重大科研院所军转民的强烈愿望。也就是说,军工产业本身就是高端制造,军和民不分家。

最后,提到规划,可能要提到几个数字。最近我国的国防军事化建设提出了一些指标,比如,到2020年基本完成国防和军队改革目标,到2035年全面完成信息化、基本完成军工体制的现代化建设,到2050年建设世界一流部队。大家知道国防军工的建设体制本身是准计划经济,现在正向半市场经济进行过渡。在过渡过程中,军工的整体规划和经济建设是整齐划一的。因此,在目前强有力的政策指导下,在全党全军全民密切支持军民融合的时代大背景之下,中国的军民融合只是个开端。军民融合是未来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一个伟大的建设规划,和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长远蓝图一脉相承。

时间关系,我就给大家分享这些。无论是从我个人这些年从事军品的投资历程来看,还是从丰年资本的发展历程来看,我们从未像现在这样感受到如此强烈的时代脉动。借此机会,也希望和各位同仁一道,充分拥抱军民融合,充分武装、补充和支持军民融合。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