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圈 > 商学 > 论道 > 正文

宋清辉:部分新三板公司为何转战港股市场

来源:宋清辉 发布时间: 2018-09-07 10:18:06 编辑:诚富

导读: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分析认为,近两年来,新三板市场低迷,流动性差,不少企业主动摘牌。为了改善流动性并获得发展所需的资金,部分新三板公司有意向转战港股市场。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分析认为,近两年来,新三板市场低迷,流动性差,不少企业主动摘牌。为了改善流动性并获得发展所需的资金,部分新三板公司有意向转战港股市场。

放弃A股IPO 保险中介盛世大联赴港上市仍在路上

每经记者胡杨 每经编辑陈星

自今年4月香港交易所与全国股转公司签订合作备忘录起,市场就对“三+H”模式颇多关注。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新三板挂牌公司保险中介盛世大联早在5月就谋求赴港上市。但是时至今日尚未完成。

据专业人士观察,这种特征或能与港股市场所青睐的概念相呼应。东北证券新三板首席研究员付立春认为,港交所对于新经济,尤其是生物科技行业持全面吸引的态度,新三板的部分企业可以纳入被搜寻的范围。另外,“三+H”模式也能为那些有意愿赴港上市的新三板公司提供便利。

盛世大联积极推进H股发行事项同花顺信息显示,截至目前,港股保险板块共有15家上市公司,除中国平安、友邦保险等保险行业巨头之外,仅康宏全球一家为保险中介机构。

而近期成功登陆港股的险企案例则是众安在线,主打技术创新。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总体而言,港股市场会更青睐那些具有科技、低估值等特征的保险股,有助于其中长期配置价值。从一定意义上来讲,盛世大联也具备类似特征。根据公开资料,盛世大联成立于2007年,定位为中国汽车后市场结合金融、科技的服务型高新技术企业,2014年正式在新三板挂牌。

《每日经济新闻》查询发现,2015年起,盛世大联开始对研发情况进行披露。具体来说,2015~2017年,该公司研发投入的金额分别达到1628.35万元、4257.02万元以及1544.20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是6.77%、8.57%和1.72%。另外,截至2017年末,盛世大联共拥有研发人员120名,占员工总量的比例为21.23%。基于这种情况,2016年6月新三板首次分层至今,盛世大联便连续入选创新层。

付立春认为,就港交所而言,其对新经济,特别是生物科技行业持全面吸引的态度,原因在于这类企业能作为市场未来发展的一个增长极。“实际上,这种公司的数量还是相对有限的,新三板的部分企业可以纳入港交所搜寻的范围。”

以成大生物为例,8月8日的最新公告显示,就境外首次公开发行股份一事,公司已经收到《中国证监会行政许可申请受理单》,意味着其与香港上市的距离又近了一步。

“三+H”模式可节省企业上市成本在专业人士看来,除了能为港股市场输送新鲜血液,“三+H”模式更能够解决新三板市场所面临的困境。付立春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指出,如果按照原来的路径,企业需要先在新三板完成摘牌,再去港股或A股市场进行IPO,时间成本以及推进过程中的费用都是比较高昂的。与此同时,这些公司的离开也会对整个新三板市场的规模、层次、质量等造成伤害。

事实上,盛世大联也的确尝试过A股IPO。2017年3月7日,该公司曾与平安证券签署《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协议》,进入辅导期。不过,出于战略发展和资本布局调整的考虑,今年5月,盛世大联与平安证券解除相关协议,终止了首发上市辅导的行为。

宋清辉分析认为,近两年来,新三板市场低迷,流动性差,不少企业主动摘牌。为了改善流动性并获得发展所需的资金,部分新三板公司有意向转战港股市场。最新数据显示,8月16日,挂牌公司家数11075家,总股本6456.98亿股,其中,流通股本3527.58亿股,成交股数6891.41万股,成交金额21667.86万元。需要注意的是,相较于去年同期,以上指标绝大多数出现萎缩。

据付立春分析,对于已经将“三+H”提上日程的新三板公司来说,港股市场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港股的交易相对活跃,定价功能会更明显;二是有利于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能提供国际化的市场、团队、技术等。不过,他同时指出:“尽管很多企业有这样的意愿,但从历史统计来看,每年成功赴港上市的中概股公司数量都不多。另外,只有生物科技行业的门槛有所降低,其他新经济公司也还是要符合相应的要求。”

宋清辉也提示,港股市场的市场化程度更高,企业可能面临成本及IPO募集资金不足等风险的考验。原标题:放弃A股IPO 保险中介盛世大联赴港上市仍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