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求:在逆周期调节上 货币政策做得比财政政策好
导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日前表示,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有时过于注重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忽视了对经济的有效调节。面对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应该起到逆周期的调节作用,这一点上,货币政策做得比较好。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日前表示,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有时过于注重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忽视了对经济的有效调节。面对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应该起到逆周期的调节作用,这一点上,货币政策做得比较好。
7月18日,吴晓求在新浪财经举办的活动上发表主题演讲时指出,当经济低迷的时候,从财政政策的角度来看,应该是扩大支出,推动扩大内需,扩大内需并不一定是以收入的增长为前提。一味追求财政收入的增长,甚至比GDP增长还要快,这并不一定是一个积极的财政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一定是要有利于经济走出低迷,要熨平经济周期的影响。显而易见,当经济处在相对低迷的时候,第一步考虑的一定是减税,要给实体经济留下一个相对比较自由的生存空间,要让它生存下去。所以减税变得非常地重要。同时也还要扩大支出,”他说。
今年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6.8%。同期,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4331亿元,同比增长10.6%,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1237亿元,同比增长36%。两者合计的财政收入为135569亿元,创同期历史新高。
和财政政策相比,吴晓求认为,货币政策的确起到了协调宏观经济的作用,较好地调节了经济的周期性。
“应该说,对中国的货币政策,我是给相对高的评价。”他说,“虽然中国的货币政策的口号永远是稳健中性,实际上它并不是稳健中性而是扩展性的,很多年我们M2的增长都是超过GDP增长至少5、6个百分点的。”
由于最近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中国的实体经济出现了短期的困难,央行采取了降准的政策,试图保持市场流动性的充裕。
“我认为这个愿望是很好的,而且我认为央行是尽力了。”吴晓求说。但是今年上半年财政收入中一般性的公共预算收入增长了10.6%,税收收入增加了14.4%,而上半年我国GDP的增长是6.8%,这个数据对比让吴晓求感到忧虑。他表示,如果在这个时候,税收收入有所下降,让企业渡过难关,可能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