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辉:公号估值标准缺失
导读: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则表示,如此之高的溢价是非常不正常的,同时也反映出当微信公众号作为资产进行估值时,具体标准的缺失。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则表示,如此之高的溢价是非常不正常的,同时也反映出当微信公众号作为资产进行估值时,具体标准的缺失。
公号背后的资本局 估值标准缺失
跨界收购公号,有利于企业拓展业务版图,打造核心竞争力。但与此同时,企业进军新领域,从内部管理构架的建设到能否抓住新行业中的机遇和政策导向等问题,又成为企业在收购之后的新挑战。
□法制日报《法人》记者 肖岳
一场上市公司收购案,搅动了市场对微信公众号资本估值的大探讨。
近日,瀚叶股份发布重大资产重组预案,拟作价38亿元收购主营公众号运营的深圳量子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量子云”)100%股权。此后不久,瀚叶股份收到上交所关于此收购案的问询函,要求对量子云的实际运营情况和盈利模式、标的资产估值合理性与风险、本次交易是否属于“三方交易”等进行补充说明。
该案最受关注的内容反倒不在收购本身,而在收购标的集中于量子云运营的981个微信公众号。
根据瀚叶股份官网公开资料显示,其曾用名浙江升华拜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瀚叶股份前身的升华拜克,曾长期深根于生物农药兽药领域,2015年伊始公司抓住国家经济转型、文化产业改革发展的机遇,将文化娱乐作为公司未来的战略重点,并于2017年正式更名为浙江瀚叶股份有限公司。
而收购案的另一方量子云,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其为一家微信公众号运营公司,运营的微信公众号数量达到了981个,从内容和题材等方面更是涵盖了情感、生活、时尚、亲子、文化、旅游等诸多领域,并宣称这些公众号累计粉丝2.4亿人次。
今年4月底,瀚叶股份发布此次重大资产重组预案,根据预案,公司拟作价38亿元收购量子云100%股权。随后不久的5月8日,瀚叶股份披露,本次资产重组预案及相关文件须进行事后审核,公司股票将继续停牌。
5月14日,该收购事宜引起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注意。上交所下发问询函的消息一出,舆论对此哗然。业内外对于此次收购事件的关注,一方面是基于资本层面的“天价”收购引人关注,另一方面则是对于量子云旗下的981个公号匹配的编辑人数仅为50多位,能否有效把控公号内容的讨论。
多位业内专家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则指出,和估值、采编队伍人数等问题相比,在目前微信公众号红利逐渐放缓的态势下,收购成行后企业如何现增值,如何助力企业在新的领域开疆拓土,才是当前最值得收购方思考的问题。
天价收购并非首例
对于瀚叶股份收购的量子云,外界最关注的是其主业运营981个公号以及高达38亿的收购价。
“我觉得仅从拟收购金额上而言,38亿收购981个并算不上‘天价’或不合理。”一位自媒体行业的资深专家向《法人》记者说道,对于微信公众号的收购,瀚叶股份并非首例,在其之前,北京受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李叫兽”账号,在撰写了百余篇公众号文章后,于2016年12月被百度以近1亿价格收购;2016年底,美盛文化以2.18亿元收购了星座类微信公众号“同道大叔”72.5%的股权;2017年9月,拉芳家化以1亿多元的价格收购了旗下拥有自主或联合运营了包括小小包麻麻、小说说咱家娃、宝宝营养辅食等十余个母婴、女性类微信公众号、粉丝达800多万、主营母婴及女性自媒体社群和电商业务的宿迁百宝20%的股权,可以看到无论是收购还是投资,其实近些年来各个资本对于微信公众号的布局从未停止过。
中研普华研究员闫素飞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瀚叶股份有限公司的战略规划,拓展自媒体行业显然是其业务发展转型的重要一环,尤其新媒体又是当下最热门的投资行业之一。因此,从瀚叶股份的战略上看,通过投资并购,拓展业务需要,从而加快转型是正常的。而38亿是否估值过高,还要根据瀚叶股份进行投资的战略和实力去衡量,如果瀚叶股份认为此举所获收益会大于其投资,就是值得的。
“其实有不少上市公司,在主业利润压力下,都在积极地寻找自身新的领域和定位,从而扭转局面。”北京威诺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杨兆全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表示,瀚叶股份此前业务范围为农药、兽药,属于较为没落的传统行业,还面临着强大的环保压力,未来环保成本也存在着会上升的可能性。而其前期已经跨界到娱乐传媒行业,并初见成效。此次跨界收购量子云,不过是公司战略转型的延续。
“不看好主营为农药、兽药、游戏的瀚叶股份跨界并购主要运营微信公众号的量子云,因为看不到双方的业务协同效应。”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坦言,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变化,同时根据微信营销及CRM平台侯斯特发布的数据显示,读者对公众号的关注热度存在着降温趋势,长此以往,瀚叶股份38亿收购深圳量子云981个微信公众号,运营的前景不容乐观,将来很可能会被新的事物所取代。
“传统业务发展受限,转型拓展新业务是明智可行的。”北京市万腾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张华利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则表示,瀚叶股份此前的农药、兽药等传统业务受行业产能过剩以及竞争加剧的冲击,呈现出业务持续下滑的局面。或基于此,2016年瀚叶股份还发布实施《公司未来发展战略规划(2016-2020年)》,其中就确立了文化娱乐发展战略,而量子云主营业务为移动互联网推广业务和腾讯社交广告业务,属于移动互联网广告行业,因此本次交易将有效深化公司文化娱乐战略,进一步推动其公司战略规划的落地。
公号估值标准缺失
虽对于公号的收购,有美盛文化2.8亿收购“同道大叔”,拉芳收购宿迁百宝等先例在前,但此次瀚叶的估计还是大大出乎了人们的意料,同时也在资本市场中引起了巨大反响。
根据此前媒体报道,在4月13日,量子云前创始人李炯曾以3亿元出售了持有的15%股权。以此估算,公司估值约20亿,但在4月26日瀚叶股份发布的资产重组预案中显示,拟38亿收购量子云,溢价较高。
杨兆全对此指出,单从估值38亿来看,绝对值肯定不算低,另外从标的公司的过去盈利记录来看,也偏高,但有一点不容忽视,即依托于互联网的文化传媒,的确也存在价值突飞的可能性,因此不能以传统的眼光看待,另外用公司员工数量等指标衡量公司的价值,对新型的行业是不适用的。
“另外,资产的价格高低,评估也仅仅是一个参考。”杨兆全指出,尤其是对新兴行业而言,传统的估值方法不能完全体现出资产的真实价值,资产真正的价值,在于购买人对资产未来增值能力的判断。瀚叶股份愿意拿38亿购买,显然是相信近千个公众账号的未来发展潜力。
闫素飞则向《法人》记者举例说道,量子云有2.4亿粉丝,如果瀚叶股份确实是按照38亿价格收购,则相当于15.8元买一个粉丝,目前市场形势下,粉丝经济大热,公众号作为纯粉丝经济,市值被高估也是在市场预期范围内。但这也考验着收购后瀚叶股份利用好粉丝经济和把握好公号等资源和热点的能力。
对于量子云估值溢价率超高,瀚叶股份相关人士曾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量子云100%股权38亿元只是一个预估值,正式的评估结果还没有出炉。公司会根据正式的评估报告发布最新的情况。”
宋清辉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则表示,如此之高的溢价是非常不正常的,同时也反映出当微信公众号作为资产进行估值时,具体标准的缺失。
“的确是这样的,人们除了关注这拟收购的38亿金额是否过高外,却忽略了一点很重要的问题,即微信公众号在作为资产时,估值的行业标准缺失。”艾媒咨询CEO张毅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表示,微信公众号作为新经济领域里的产品,收购价格估值出现波动很正常,但之前的“同道大叔”等自身即是品牌,但此次瀚叶股份收购的量子云,更倾向于一个第三方平台。
此外,张毅指出,当粉丝数、阅读量、点击量和公号盈利数据成为对自媒体的估值参数时,有一点重要的因素同样不容忽视,即整个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虽然从目前而言,部分自媒体利润可观,可能对于上市公司短期业绩有促进作用,但长远看却也承担着利润变薄的风险。
张华利则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表示,量子云是否能值瀚叶股份预估的38亿,仍有待市场认定,由于量子云处于主要依托微信社交平台开展业务,所运营的自媒体价值则容易受到微信的用户规模和活跃度的影响。若未来出现新的社交平台超越甚至取代微信社交平台的主流地位,量子云现有的自媒体商业价值将大打折扣,这也使得其现有商业模式能否顺利延续至新平台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跨界收购与跨界发展
随着瀚叶拟38亿收购量子云的消息持续发酵,外界纷纷对此展开探讨。作为收购方的瀚叶股份,其董事长沈培今也对于外界质疑收购后能否达到拓展业务并助企业更好发展的作用等对外界发声。
沈培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如今粉丝经济被宽泛地应用于文化娱乐领域。而公司现有业务中,包括游戏、影视综艺,都需要广泛的用户/粉丝基础,量子云和公司现有业务具有高度相关性,均专注于内容生产,在收购完成后,公司可快速获取亿级用户的流量入口。”
“当前,我观察到不少上市公司通过跨界收购谋求转型,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但这很考验管理层的管理能力。”宋清辉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表示,从过往的案例来看,业务不相关的跨界并购存在太多不确定风险,无异于是一次“豪赌”。
跨界收购之后,瀚叶股份对此部分业务的管理能力也是一种考验。另外,量子云近千个公号背后,内容团队仅有50余人,瀚叶股份收购后也应该综合考量,例如运营团队的人数和水平等事宜。
杨兆全则指出,如若收购成行,对于瀚叶股份确实是一种考验,尤其是对于其对此部分业务的管理能力,因为不同行业的规则和情况不同,新媒体又是新兴行业,与农药等传统行业差异巨大,因此对于管理者思维方式的变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这对公司未来发展,也起到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
“但我并不觉得,相对量子云掌握众多微信公众号,其编辑队伍人员数量存在不足。”杨兆全补充道,因为优质原创内容,固然是具有很好的价值,但是也不排除转发、改编等途径,也能吸引到很多的受众。只要一个公众号里,网民能得到他所希望看到的内容,从而对受众形成黏性,同样也有巨大的价值。另外在当前,优质原创内容往往非常困难,也不可能形成巨大规模,不符合流量经济的要求。
张华利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表示,跨界收购的新业务,涉及相关业务、人员、企业文化、管理制度、战略协同、发展和经营上的优化整合等问题,但核心还是在于管理团队能否整合好资源,放大效益,这对企业的管理能力当然是一种考验。
“跨入新行业,如何重新组建专业的团队,对于每一个投资者而言,都是一种严峻的考验。”闫素飞最后说道。
红利渐薄下的发展思考
“人们常说时势造英雄,其实对于行业发展也是这样。”一位资深自媒体人向《法人》记者指出,比如在今年4月,文化部发布了《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的政策文件,这也是首次国家部委对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做出专项部署,基于诸多利好下,很多企业都在追赶这个机遇或谋求转型,也就不足为奇了。
张华利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表示,瀚叶股份收购量子云如果符合公司的长期发展规划,加之移动互联网广告正在逐步取代传统广告,而量子云的业务模式正好符合了这一发展趋势,因此收购的前景应是谨慎乐观的。至于收购成本是否过高,重点是在于能把成本收回的临界点设在什么时间。
“瀚叶股份的收购,其实并非突发奇想。”闫素飞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根据公开资料可以看到,在2017年3月,瀚叶股份成功收购成都炎龙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而后者是中国具有领先技术的网络游戏开发商,自主研发产品涵盖端游、页游、手游等,同时这也是瀚叶股份战略转型的重要一步。此后瀚叶股份还在2017年底成立了瀚叶互娱(上海)科技有限公司,以此进一步支撑瀚叶股份在游戏等领域的业务布局,提高竞争实力。
随着游戏直播行业的迅速发展,短视频App等产品的火爆,瀚叶股份旗下又有霍尔果斯拜克影视有限公司和旗下专注于综艺节目制作、游戏直播、短视频等业务的瀚叶传媒等等。
“因此,对于这场收购而言,瀚叶股份如果能在收购后完成迅速发展、市场磨合、迎接市场整顿,并得以稳定发展,收购的前景还是值得期待的。”闫素飞最后说道。
张毅则认为:“如果说成功收购后,仅依靠这981个公号做文章,我个人并不看好,如何与瀚叶股份已有业务相结合才是关键。”
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落地,尤其伴随着大数据战略的发展,数字中国的加快建设,文化娱乐生态圈下,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入局,都为内容创作、生产,甚至是到后期变现和促进消费等环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同时也为企业转型中的每个环节都注入了新的活力,基于此,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重塑也得以更好更快地实现。
但对于自媒体而言,热点等更迭换代较快。目前,尤其是微信公众账号,可能因为政府部门公号发布的产业信息和政策变化,人们的关注度和点击量较高,而部分营销的公众账号背后的点击量已出现下降趋势。单纯就微信公众号而言,用户对于那些存在广告等信息推送内容的账号也已疲惫,因此如何抓住机遇,更好地打好跨界战,不单是瀚叶股份,也是很多企业在做新媒体领域时需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