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生:海南完成国家使命需解决三大问题
导读:30年,弹指一挥间。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从昔日相对封闭落后的边陲小岛发展成为中国最开放、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30年,弹指一挥间。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从昔日相对封闭落后的边陲小岛发展成为中国最开放、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上周五,“三十而立”的海南又迎来好消息。4月13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
根据最新《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海南更被赋予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和“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的战略定位。
为什么是海南?海南有哪些优势?推动建设又面临哪些难点?针对这些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了参与关于海南全面深化改革相关研究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
为什么会选择海南?从“神经末梢”走到最前沿
NBD: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在您看来,为什么是海南呢?有何重要意义?
张燕生:2013年,我们在上海建立了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后来又建了第二批、第三批。这次是在海南,在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开始建全域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从这个角度来讲,它的意义非常重大。
海南作为最大的特区,现在你会发现,它第一步是要建立全域的自由贸易试验区,然后在这个全域自由贸易试验区取得经验和进步以后,再建立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港。这也就意味着,海南岛全岛,今后有可能对比香港、新加坡、迪拜,学习借鉴自由贸易港的经验,同时,结合中国特色,它会分两步实现现代化。
十九大报告讲到了新的时代、新的起点、新的征程,在此背景下,海南来试点这个也分两步,第一步全域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二步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那就意味着它将会面向全球,背靠的是祖国广阔的腹地,开始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NBD:除了是最大的经济特区,选择海南还有哪些考虑?
张燕生:首先,它是面对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开放门户,也就是说,如果从中国内地的角度来看,海南岛是一个“神经末梢”,但如果从面对太平洋和印度洋、面对世界的角度来看,它就是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未来中国推动经济全球化,海南从空间位置来讲,毫无疑问处于一个优先的位置上。选择海南,也就意味着中国下一步将更加地对世界开放。
我觉得,海南岛如果成为中国一个最开放的地区,会在当前的形势下给世界提振信心。
时间节点有何意义?“它是个象征,给世界信心”
NBD:消息宣布当天(4月13日),刚好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在这个时候宣布这一重大决定,有什么特殊意义呢?
张燕生:首先,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同时也是海南建省和建特区30周年,在这个时点上,它作为中国最大的特区,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出发。
第二,现在的情况是,中国将进一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然后两步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也就是在一个新的征程、新的起点和新的时代,开始新一轮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因此它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从海南自身来讲,它作为最大的特区,在新形势下被赋予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使命,也就是说是在这么一个时期推进的。
NBD:它跟近期的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有什么关系?
张燕生:我们知道,当前世界出现了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潮流,在这个潮流中,我们可以看到,海南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开始进行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探索。这就告诉世界,中国不是搞保护主义,中国不是搞不公平竞争,而且中国不是搞以邻为壑。中国将会以海南为样本,要把它打造成一个更高层次开放、更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更加和谐包容的对外开放新高地。
这样的话,它对整个地区,不仅仅是中国,还包括面对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大地区,包括“一带一路”,它作为“一带一路”重要战略支点,象征着中国在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中国将进一步对世界敞开大门。
它是一个象征。无论是这个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试验田,还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它是告诉世界,中国沿着对外开放的路,会越走越宽,沿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路,会越走越广。从这个角度说,它会给世界信心,给世界期待。也就是说在贸易摩擦的情况下,中国仍然是坚持不懈地推动改革开放。
开放程度超过香港?“一步一个脚印试点推广”
NBD:有媒体报道称,海南的开放程度可能会超过香港,您怎么看?这会对香港经济有什么影响?
张燕生:香港作为自由贸易港,它有几个特点。第一,就是香港连续24年经济自由度全球第一,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是非常充分的;第二,香港的投资环境非常好,除了极少问题以外,都能高标准落地;第三,从营商环境来讲,它的营商环境效率和便利化是全球前五,交易成本非常低。
习近平主席在博鳌演讲也说了,下一步中国将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从这个角度来讲,海南岛未来分两步走,也就是要营造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一个高标准的投资环境、营商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绿色环境和创新环境。所以,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是从中国要在本世纪中叶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角度来设计、规划未来发展的,它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我认为它是个阶段,会一步一步来,因为我们中国人从来都是讲渐进、增量,一步一个脚印地先试点和推广。所以现在讨论这个问题,我个人觉得有点太早了,第一步没迈,就在讨论第十步。
NBD:您如何看待海南的未来?更看好哪些产业前景?
张燕生:首先,海南的国际化程度将会非常高;第二,它的绿色、宜居、智慧等方面发展的特色会非常鲜明;第三,它作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未来将在全国甚至全球都是一个最亮丽的中心,而且,它将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支点。所以,今后在一些重大的国家战略方面,海南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其实我们调查发现,大健康、医药、旅游、新能源和文化,是中国最有成长性的前五个行业,而这五个行业在海南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未来这些相关的人才、资源、跨国公司的地区总部,我相信都会引进来,也包括今后一些非常重要的大宗商品交易和一些软硬基础设施,相信海南都会扮演重要角色。
全域自贸有何不同?“发展旅游、现代服务是大方向”
NBD: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实施范围是海南岛全岛,它和前三批自贸试验区相比,有何差异性?
张燕生:大家都知道,现在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都是局部的,但海南是全域的,也就是在海南,没有自由贸易试验区和非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区别,没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非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之分。比如说商品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非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必须有物理隔离,在上海也有试验区内和试验区外的区别,但海南没有。
因为全域,加上海南岛这个区位地理优势,它可以尝试最开放的政策,可以尝试世界上最先进的一些制度和做法,也就是它的后顾之忧更少。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它确实是第一个全域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试验地。
NBD:《指导意见》还明确,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要体现中国特色,符合海南发展定位,不以转口贸易和加工制造为重点。如何理解这一定位?
张燕生:过去几十年,我们发展的是加工贸易,就是代工。那么,海南要想发展,它的三大优势之一就是生态环境,如果把它变成了世界加工厂,那么这个生态环境还能保持吗?因为加工贸易很多都还是低端。
因此,国家非常明确,海南应该发展旅游,发展现代服务,这是个大方向。因为无论是旅游还是现代服务,它一定是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人才密集型,所以,国家希望它能够聚集全球人才,能够建立起一个吸引全球人才的引才机制。
我个人建议还是要往上走,走它的绿色、人文、高端,走这种旅游发展模式,像博鳌推动的这种国际会展中心。
哪些问题需要解决?“能力、制度和跨境网络建设”
NBD:海南承载了很多期待,但从实际来看,它面临的问题如何解决?
张燕生:在我看来,海南应该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要做到这一点,它必须解决三个问题:第一,能力建设;第二,制度建设;第三,跨境的网络建设。
能力建设必须要聚全球人才,因此它必须要建立起能够吸引全球人才的引才机制。而建立这样的机制,海南就必须要保持它的绿色、宜居、智慧。因为全球的人才都喜欢宜居的地方、绿色的地方和智慧的地方。
制度建设,就是要成为制度的高地。举个简单例子,比如香港,它的经济自由度可以24年保持全球第一,那就说明市场起了决定性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讲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香港是落了地的。那么,在海南怎么落地呢?其实还有一句话,“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也就是政府在维护绿色、公平、创新、协调、开放等方面,怎么更好地起作用。
因此,从这个角度讲,怎么才能做到制度高地?我认为,海南应该同上海开展自贸试验区之间的“区对区”合作,实现对接,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制度的高地。
也就是说,当你有了世界上最规范的法制,最国际化的城市和最市场化的制度,那么,你肯定是一个能吸引全球人才的地方。
就跨境的网络建设来说,如果就海南谈海南,没有太多可做的,但如果是国家使命,它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就可以创新,构建一个跨境的创新网络。
所谓跨境的创新网络,就是说海南是作为一个支点、一个枢纽,把全世界创新的成果、创新的信息、创新的体制、创新的文化吸引到海南来,同时能够吸引到整个国家,那海南的作用才是真正体现了。
也就是说相当于世界有多大,这个跨境的网络就有多大,这样海南的作用就会变得非常强大。这就是国家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