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管婴儿患高血压的风险竟是普通人的6倍!
导读:40年前,第一个“试管婴儿”呱呱坠地。
40年前,第一个“试管婴儿”呱呱坠地。
在40年中,体外受精技术改变了无数家庭的命运,也引来了无数争议。其中,最大的争议要数天主教等宗教的反对了。
不过宗教的反对是伦理问题,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奇点糕今天要说的还是科学上的问题。
伯尔尼大学的Stefano Rimoldi等科学家的研究发现,那些通过“试管婴儿”技术出生的孩子,相比比普通小孩,有更高的心血管风险[1,2]。文章发表在Circulation和JACC上。
科学家们早就发现,妊娠早期的不利因素,会增加孩子成年后的心血管风险[3]。那经历了体外受精和胚胎植入这两个非常“不自然”的过程,“试管婴儿”的心血管风险是不是也增加了呢?
在2008年的一项研究就发现,“试管婴儿”相比普通小孩,出生体重较低,孕龄较短。到青春期时,“试管婴儿”的收缩压要比普通孩子高3-4毫米汞柱,舒张压高1-2毫米汞柱[4]。
虽说血压高的不多,但带来的健康风险不容忽视。童年时的血压升高与成年后的高血压风险有关[5]。有研究表明,成人血压每上升2毫米汞柱,中风的风险就会增加8%[6]。
不过,“试管婴儿”的心血管风险,是因为他们较低出生体重、较高的早产率,或者选择“试管婴儿”的父母的遗传因素,还是这个技术本身带来的呢?
Stefano Rimold招募了65名通过体外受精技术出生的小孩和57名自然受精出生的小孩,平均年龄11岁。在筛选志愿者时,他还特地把早产、低出生体重以及子痫前期等因素排除在外。
做“试管婴儿”需要用激素刺激排卵,有人认为“试管婴儿”的高血压倾向是刺激排卵的副作用——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导致的[7]。为了排除这一影响,Stefano Rimold还招募了16个母亲使用激素刺激排卵后,自然怀上的孩子。
研究人员首先检测了志愿者的血管硬化情况,主要检测了3个指标:血管舒张功能、脉搏波速和血管内膜厚度。
实验中的“试管婴儿”和普通孩子的父母间,在这三个指标上没什么区别。而那16名母亲通过激素刺激排卵怀上的孩子,与普通孩子也没什么区别。特别是“试管婴儿”通过自然受孕出生的兄弟姐妹,也与普通孩子没有区别。这也就排除了父母因素对孩子的影响。
但在“试管婴儿”中,情况就不同了。相比普通小孩,“试管婴儿”的血管舒张功能下降了25%,脉搏波速快了20%,内膜厚了10%。
“试管婴儿”的血管真的提前硬化了。
接下来,研究人员把这些孩子拉到了瑞士海拔3450m的少女峰上住了两天。在高海拔地区,由于氧浓度低,肺血流量变大,肺动脉的问题更容易暴露出来。
2天后,研究人员测量了孩子们的肺动脉压。“试管婴儿”的肺动脉压比普通孩子高了30%。
5年后,这些孩子到了16岁,进入了青春期。研究人员又再次检测了他们的血管硬化指标。此外,还测定了他们的24小时血压。
反映血管硬度的指标上,“试管婴儿”依旧不如普通孩子。其中,血管舒张能力比普通孩子差25%,脉搏波速快了7%,血管内膜也厚了7%。
5年前后,“试管婴儿”在血管舒张能力、脉搏波速、血管内膜厚度上,都不如普通小孩
在血压上,“试管婴儿”的舒张压平均比普通孩子高了2.3毫米汞柱,收缩压平均高了4.2毫米汞柱。而且在保持随访的52名“试管婴儿”中,有8人已经达到了动脉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130mmHg/80),而对照组的40个孩子中只有1名达到了高血压诊断标准,足足高了6倍。
排除了早产等影响后,“试管婴儿”的心血管风险还是更高。看来真是这个技术的问题了。
“对人工授精个体的早期研究、检测和治疗可能是适当的预防措施。”文章共同作者Weinrauch说,“我们需要警惕通过体外受精疗法怀上的孩子的血压升高,以及早通过生活方式的干预,如果必要的话,还需要进行药物治疗。”
对那些希望通过“试管婴儿”技术怀孕的父母,奇点糕这里还是有两个好消息的。一是服用抗氧化剂可以改善“试管婴儿”的心血管功能[8]。二是科学家们已经在小鼠中发现了体外受精导致孩子高血压的原因——DNA甲基化改变,并通过改变培养基成分消除了这一影响[9]。希望这个技术能早早应用到临床中,造福那些想要孩子而不得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