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环保产业如何“蝶变”
导读:众所周知,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众所周知,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不过,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但是正是这样的特殊节点给环保产业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就此,日前众多业内专家齐聚由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主办的“2018中国环境产业高峰论坛”讨论了新时代下环保企业应该如何发展才能够抓住机遇,适应发展。
据悉,2016年全国环保产业销售收入达1.15万亿元;2017年环保产业收入再创新高,同比增长17.4%;2018年一季度销售收入约2794亿元,同比增长15%。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我国的环保产业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面临不少问题。清华大学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马骏表示:“环保和清洁项目都是公共产品,有外部性,也就是说它可以让很多人享受更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拯救地球。但是在河北建设的清洁能源项目会让北京人受益,却无法向数百公里外的北京人收费。因此,这些项目回报率不高,一些企业就不愿意投资。”
他表示,必须建立绿色金融体系来激励、动员大量社会资本进入绿色行业,这就是绿色金融出台的主要背景。
马骏认为,绿色金融体系至少应达到三个目标:一是提高回报率,绿色项目有一定的外部性而回报率不足,政府就应想办法弥补,达到能接受的回报率;二是降低污染项目的回报率让这些项目不赚钱,污染企业退出;三是提高消费者的绿色偏好,不仅政府而且全社会都应激励绿色投资。如同样价格,公众愿意购买清洁产品,这样环保企业利润增加,就会有资金进入。
清新环境(002573,股吧)总裁张根华提出,其实从政府、政策都在推行环保治理,但为什么环保企业首当其冲受到冲击?首先,从环保企业自身角度来说,前一阶段市场发展得较好,需求非常旺盛、投资自然加大。所以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容易出现比如资金错配、期限错配的问题,因为有些企业把短期的借贷拿来做长期的投资,这是必然会遇到的问题。
“还有就是整个行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回款,各个企业都会存在,这一阶段,在投资项目的时候,对回款、对资金的储备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张根华说。
张根华接着表示,从污染防治来说,企业自身还要加强技术和模式的创新。尤其是环保行业现在提出了新标准,这些标准都是依赖于技术作为支撑的。
金州环境集团董事长蒋超指出,公司曾经做过测算,如果要完成国家既定规划目标,预计2030年平均每年在水的方面投资大概需要25000亿元,而这单纯靠政府投入是远远不够的。目前,社会资本参与的PPP模式,也产生了期限不匹配、金融价格不匹配、金融和产业不匹配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