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投融资 > 产业 > 创意产业 > 广电 > 正文

坏猴子影业CEO王易冰:并没有感觉到突围,因为从来没被包围过

来源:和讯名家  发布时间: 2018-07-16 13:49:04 编辑:诚富

导读:自2014年推出《心花路放》拿下年度票房冠军之后,宁浩和他的“坏猴子影业”有过短暂的沉寂期,将近三年的时间,都没有电影作品面世。彼时外界还在讨论,放弃“乘胜追击”背后,坏猴子究竟在谋划怎样的一盘大棋?

自2014年推出《心花路放》拿下年度票房冠军之后,宁浩和他的“坏猴子影业”有过短暂的沉寂期,将近三年的时间,都没有电影作品面世。彼时外界还在讨论,放弃“乘胜追击”背后,坏猴子究竟在谋划怎样的一盘大棋?

直到2016年9月,“72变电影计划”横空出世、10位签约导演亮相,次年《绣春刀Ⅱ·修罗战场》、《我不是药神》、《云水》、《甜美生活》同时落地,当前正在热映的《我不是药神》也创造了7天内票房破20亿的好成绩,人们才重新审视这只“公司化”了的“坏猴子”。

从悄然隐退到惊艳回归,坏猴子的突围并不容易,但它自己却不以为意。“我并没有感觉到突围,因为从来没有被包围过。”在坏猴子影业CEO王易冰看来,内容公司无法被横向比较,因为创作是一种个性化的表达,很难实现每一部用心制作的电影都能获得市场认可。

此外,“大家细分领域不同,谈不上有直接竞争。”

很显然,王易冰在面对质疑时,第一反应仍是从内容出发。这既是坏猴子影业作为“影视新贵”的青涩之处,也是一个真正的内容公司的逻辑惯性。但在某种层面上,这恰恰是一件好事。“一家内容公司,脱离了产品聊规划,其实是无稽之谈”,王易冰如是说。

究竟,短短几年间迅速崛起的坏猴子影业,在内容运营层面有哪些独到之处?

《我不是药神》更像宁浩作品?

王易冰:导演之间更多的是相互激发

截至发稿前,提起今年暑期档的“爆款”,非电影《我不是药神》莫属。该片由坏猴子影业制作出品,“72变电影计划”签约导演文牧野执导。倘若以专业视角衡量,电影在某些拍摄技法的运用上并不成熟,只能打到7.5分。

但在大部分观众眼中,《我不是药神》在渲染侠义的同时关照现实,商业片外衣的包裹下兼具文艺片的精神内核,已经称的上是近年来少有的佳作。目前,该片上映7天票房突破20亿,豆瓣评分最高达到9.1分,是《无间道》之后唯一一部豆瓣9.0以上电影。

在电影票房、口碑“双丰收”的同时,文牧野作为这部电影的导演也开始被更多人关注。

他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师从田壮壮。此前,文牧野的才华已经在圈内小有名气。两部短片《BATTLE》和《安魂曲》入围了两届First影展,并斩获了评委会特别奖和优秀影片奖,今天的《我不是药神》则是他第一部公映的电影长片。

起初,很多人看《我不是药神》的第一反应是,“更像宁浩的作品”。既有商业价值又有文艺气质,能将两种元素融合得恰到好处,纵观华语影坛也找不出几个人。但作为“局内人”,王易冰却并不这么认为,“老宁在创作层面起到最大的作用,可能就是对于这个题材的选择。”

而至于具体的创作,“宁浩也只是把他的一些观感告诉了文牧野,整体仍由文牧野来操作。比如他会说‘现在这个程度可以打75分’,不仅很感性而且笼统。”在王易冰看来,创作不是解答的过程,文牧野本身非常优秀,宁浩的加入只是对他的一个激发。

人才流失成影视公司最大恐慌,

坏猴子要做新导演的“孵化器”?

宁浩与“72变电影计划”当中的新导演之间,更多的是一种“合作伙伴”的关系,而非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用王易冰的话来说,“后者不是我们坏猴子该有的姿态”。其实不只新导演,宁浩与徐峥之间也是这种“相对亲密”的状态,即看似彼此依赖实则各自独立。

而这样的思路应用在坏猴子影业的运营层面,同样适用。

在坏猴子之前,国内影视公司绑定导演、明星资源,更多的是采取资本捆绑的形式,包括冯小刚之于华谊、范冰冰之于唐德、周星驰之于新文化(300336,股吧)、张艺谋之于乐创文娱等等。与此同时,“绑定”花样不断翻新,前有通过股份绑定拉动市场,后有收购壳公司进行业绩对赌。

但绑定协议一旦达成,内容品牌也会相应地蒙上一层被金钱“催生”的阴影。当然也有一些影视公司过分依赖明星员工,却因为迟迟不愿使用“金色手铐”,面临严重核心人才流失问题,致使发展受阻。

如何在保证内容质量的同时,不过分依赖于某个个体,实现二者的平衡,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恰恰是在《心花路放》取得巨大票房成功后的那段时间里,坏猴子完成了将宁浩导演的个人影响力向影业品牌的嫁接,也实现了“坏猴子”转型成功的第一步。

随后展开的“72变电影计划”,则让坏猴子彻底成为一个“孵化器”。“我们为新导演提供,第一个是经验、第二是判断力、第三是资源,而从‘72变电影计划’走出来的新导演,在提升公司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在为坏猴子的整体品牌影响力的壮大贡献力量。”

双方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绑定,而是在互相认可、互相匹配的前提下共同成长。

坏猴子影业、工夫影业、我们制作,

中国电影公司的“独立厂牌”正在崛起?

基于这样的企业基调,坏猴子在公司运营也更加自由。

用王易冰的话来说,“坏猴子没有重大节点,每天都在自我调整。我和老宁都是干具体活出身的人,我们最强大的是自我调整能力。所以在做事的过程当中,先是不停地在观察,然后去判断方向,当判断失误后迅速纠正,这些年一直都是这样。”

在整个行业热切拥抱互联网资本的背景下,国产电影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时至今日种种弊病逐渐显露。不久前媒体人汪海林发表的《怀念煤老板做投资人的日子》,就将资本干预内容的问题公诸于众。而坏猴子影业对待互联网资本则一直秉持理性,十分难能可贵。

在王易冰看来,“与互联网的合作包括两方面,业务层面或者资本层面的结合。业务层面的结合是很有必要的,早在《心花路放》的时候我们就表达过,要拥抱互联网,但未见得一定是资本层面。”他一直强调,“飘在天上的东西让它飘着,坏猴子还是干点地面上的事”。

对于外界提到的,互联网资本对于电影公司的背书,王易冰直言,“你自己做的好了,还需要别人背书吗?”由此可见,坏猴子始终把内容放在第一位,未来或许会兼顾文艺片和商业片,也会触碰更多类型和题材,但不会把摊子铺得太大。

王易冰告诉娱乐独角兽,“从依附于大的传媒集团到独立制作,这是市场和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王易冰告诉娱乐独角兽,“从依附于大的传媒集团到独立制作,这是市场和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今天的坏猴子影业更像是一个独立厂牌公司,即围绕着创作者建立起来,专注于内容的电影公司。包括以陈国富为中心的“工夫影业”,以陈可辛为中心“我们制作”等等。在好莱坞,类似“梦工厂”这样的独立厂牌已经司空见惯;而在中国,以坏猴子为代表的独立厂牌也正在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