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投融资 > 产业 > 创意产业 > 广电 > 正文

万达电影帝国日渐衰颓:垄断整条产业链,却笼络不了高管们的KPI

来源:和讯名家  发布时间: 2018-03-16 15:07:18 编辑:诚富

导读:昨日(3月14日),据Hollywood Reporter(好莱坞报道者)报道,万达影视总经理蒋德富与五洲发行总经理阙文雄在上周五已向万达递交辞呈,万达影视副总经理贾燕江也将一同离职。

万达影视和五洲发行再现高层人事剧变!

昨日(3月14日),据Hollywood Reporter(好莱坞报道者)报道,万达影视总经理蒋德富与五洲发行总经理阙文雄在上周五已向万达递交辞呈,万达影视副总经理贾燕江也将一同离职。

好莱坞的报道中还提到,美国时间3月13日,万达持股的美国第二大院线AMC的中方董事张霖,已经对外宣布退出董事会,调回万达内部,出任何职暂且未知。万达的另外一位董事曾茂军将继续担任AMC董事的职务。

蒋德富和阙文雄两人在万达任职的时间都不超过1年,匆匆离场的背后,或许是因为王健林给他们定的KPI没有完成,迫于压力辞职。而在他们之前,同样是短时间内密集的高管离职,的问题就是,万达出品及发行的电影业绩持续低迷,积重难返。

万达的主要竞争力在院线,院线扩张的基础在房地产,而房地产是万达起家的基石。然而到了影视产业链上游,出品、制作、发行等环节更依赖优质的内容,但万达在内容选择上并没有形成高效高质的体系,因而其主控的影片整体票房表现相对落后。

再加上近来国家对于资金外流的管控,万达在海外的电影布局以及现金流遭到沉重打击,多方不利条件下,尽管万达已经垄断从制片、营销、发行到院线的电影产业上下游全链条,但是依然高层动荡频繁,业绩压力颇大,那么,万达在影视上游的布局,究竟出路在哪?

两年内万达高管离职超40人

电影出品、发行业绩堪忧

王健林更相信的是体制,他曾说过“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他不在乎人。在蒋德富和阙文雄之前,万达频繁的人事变动已多次引发关注。

2016年2月15日,原万达院线董事叶宁辞职,后出走华谊兄弟;不久原五洲发行总经理李宁离职,现供职于新丽电影;2016年8月,原万达影视总经理赵方跳槽至华纳兄弟;原传奇影业CEO高群耀也在2017年9月宣布离职……此外,还有原万达影视总经理宋歌、原万达影视总经理陈洪伟、原万达院线副总刘歌、原万达院线运营中心副总李凯等纷纷离开万达。

短短两年时间里,仅万达电影系高管离职就已超过10人,若再加上万达商业、集团总部等的人事变动,离职人数至少在40人以上。

在万达官网发布的《2017工作总结》中,王健林给出如此评价:“影视集团去年全年收入532亿元,仅完成540亿目标额的98.5%。影视集团有点遗憾,如果稍微再努力一点就好了。”

蒋德富和阙文雄的离开,或许就是“小目标”未完成的结果。但是,万达出品及发行的电影业绩低迷积重难返,短时间内密集的高管离职也难以补救。

猫眼数据显示,2013年,万达主出品的电影票房合计5.92亿,位于行业排名第25位,同年万达主发行的电影票房合计5.55亿,位于行业排名第9位;2014年,万达主出品仍在第18位,票房10.5亿,万达主发行跃升至第6位,票房16.38亿。

而到了2015年,万达主发行和主出品分别占据第一位,票房分别为63.37亿和76.27亿,完成年计划的180%,同比增长36.1%。

这主要是由于在2015年,万达压中多部爆款:《寻龙诀》票房16.78亿、《夏洛特烦恼》14.41亿、《滚蛋吧,肿瘤君》5.11亿、《煎饼侠》11.62亿、《唐人街探案》8.18亿,然而在这些影片中冒险类、悬疑类、喜剧类、励志类各有所长,很难发现共性。

尽管有多部影片大卖,但实际上,万达影视的业绩并不理想,2014年和2015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26.91亿元和-39.70亿元,两年亏损达66亿。

而到了2016年,万达主控影片《快手枪手快枪手》《那件疯狂的小事叫爱情》《谋杀似水年华》总票房不足1亿,主发行影片票房又落至10亿以下,主出品排名更是到了第20位;2017年出品、发行票房虽分别达到49.94亿、13.69亿,但行业排名仍分别位于第9位和第21位。

今年,万达再次压中2015年的爆款系列《唐人街探案2》,33亿的票房在业绩带动上颇有分量,但很快又有《妈妈咪鸭》上线,目前票房仅3100万,上映4天单日票房便回落到60万以下,票房曲线并不正常,预计后期也不会有太大增长。

从2013年至今,万达主控的影片很难去规划出清晰的内容选择标准,也没有形成独特选片“套路”,对未来的内容选择依然难以把控。

相反,华谊兄弟华谊有冯小刚、前任系列、狄仁杰系列的IP,多部影片票房口碑双丰收,光线有布局青春片、动画片的强项,博纳有“博纳式主旋律”套路……但万达很不稳定,只有院线优势,但对内容的把控力不强。然而,当下的中国电影市场已经从渠道驱动的时代进入内容驱动的时代。没有好的内容体系支撑,营销、发行、院线再强,也无济于事。

监管趋严、股债双杀、资产缩水

万达影视上市难产,股东纷纷退股和减持

万达之所以能“任性”选片,关键还在于“财大气粗”。但随着近几年监管趋严,万达“买买买”的道路也屡屡受阻,直接影响万达对影视业务的持续输血。

两个月前,王健林在万达2017年年会上感慨道:“2017年是万达集团历史上难忘的一年,万达经历了风波,承受了磨难。”

2017年,万达集团总资产为7000亿元,同比减少11.5%,而在2016年年会上,王健林曾定下的目标是9000亿。另外,集团全年收入2273.7亿元,同比减少10.8%。

资产、收入双降背后,是万达2017年的波折不断:国家点名批评、银行断贷、股债双杀、资产大缩水……

6月22日,千亿级市值万达系就遭遇“股债双杀”。当天上午,大连万达系列证券突然同步暴跌,万达电影在深交所申请紧急停牌前,股价已下挫9.89%逼近跌停,市值缩水超66.9亿元,王健林的身家也因此缩水近40亿元。

7月20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严鹏程在《新闻1+1》中称:有关部门将继续关注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领域非理性对外投资倾向,防范对外投资风险,建议有关企业审慎决策。

随后,资本市场闻风而动,在海外投资颇多的万达再次遭遇“股债双杀”。

为了缓解资本压力,王健林紧急启动大甩卖模式以图自保,将文旅资产作价631亿贱卖给融创和富力地产,并宣布彻底告别房地产。

资本市场受阻,电影帝国也遭牵连,万达电影两次欲将万达影视并入上市公司,接连被证监会否决。自2017年7月停牌至今,仍未复牌。万达影视曾宣称,将在2018年1月3日前披露重大资产重组方案,却只闻雷声,不见下雨。
万达影视重组难产,股东纷纷退股和减持。万达影视股东由33个减至23个,史玉柱的巨人投资也退出了万达影视的股东之列。根据万达影视与投资者签署的对赌协议,若不能如期登录A股套现,万达影视要高价回购股权。

更大的赌注还在后面。根据万达商业与投资者签署的对赌协议,万达商业需在港股退市后满两年或于2018年8月31日前在内地主板上市。若万达回A股失败,将要付款400亿港币高额回购股权,这将是压垮万达的最后一根稻草!而资本受阻对影视业务的布局无疑是致命打击。

万达电影帝国日渐衰颓:垄断整条产业链,却笼络不了高管们的KPI

垄断了电影全产业链却票房不佳

万达的电影生态该如何自救?

万达电影2月份的经营简报显示:截至2018年2月28日,万达开设影院531家,拥有4692块银幕。而在2016年年初,万达以35亿美金并购传奇影业,4月份,万达院线又拟将万达影视和传奇影业纳入麾下,后更名为万达电影。

在成功打通了电影制作、营销、发行、院线之后,万达电影已经垄断了电影的全产业链。然而,万达电影出品、发行的影片多部票房表现不佳,除了人事动荡外,更在于万达对院线的过度依赖。

近年来,影片能否成为爆款,口碑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在今年春节档,影片口碑与票房已经完全成正比。观众鉴别力提高之后,渠道、院线排片只能在影片上映初期影响票房,后期是否大爆则取决于内容是否过硬。

但目前来看,万达电影还是更注重排片,而对上游的内容布局并不扎实。要知道的是,院线排片尽管有“人情”的成份,但同时也受口碑、上座率的影响,为了保证收入,院线不会单方面强制排片而弃业绩于不顾。这是万达即便拥有院线优势依然无力改变票房不佳的关键所在。

而在资本运作上,同样要落在国家红线范围内,王健林在海外投资受挫后,也承认:正在将注意力重新集中到国内投资上,“中国的娱乐、体育和旅游市场都刚刚开始。”

当然,这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经历阵痛。所以,不管企业有多大,“小目标”有多少,还是要对用户和观众负责,作为院线,公平排片;作为影视公司,产出优质内容。两者的关系是:优质内容可以放大院线的作用,但院线反哺劣质内容的可能性不大。

同时还需注意的是,要时刻警惕政策风险,不要乱说话,一个“小目标”想让你简单就简单,不想让你简单的时候,你是谁都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