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物流瓶颈难破未来尚远 仍为吸引资本噱头
导读:快递配送速度与日俱增,消费者对末端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近期不少地区出现配送不上门现象,物流企业在加强管理的同时,也着手研究无人配送技术。
快递配送速度与日俱增,消费者对末端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近期不少地区出现配送不上门现象,物流企业在加强管理的同时,也着手研究无人配送技术。业内分析认为,无人技术在快递行业的发展虽然仍处于初步阶段,但未来将成为一大趋势,现阶段企业可通过无人技术吸引资本并带来市值上涨,进入成熟期后,将部分代替人工运输。
人工智能化正趋于完善
2017年初,一段申通快递(16.630, 0.16, 0.97%)分拣机器人(17.240, -0.10, -0.58%)的视频在网络上疯传,随后物流领域无人科技逐渐走入公众视野,但当时的无人科技大多在后台使用,与末端配送无太大关联。随着时间的推进,无人机、无人车、配送机器人等科技开始呈现井喷式增长,且部分企业已建成完整的无人体系,从分拣到配送全面实现无人化。
2018年2月,京东智慧配送站在西安落成并投入使用,货物在“无人配送站”内部经过中转分发后,由配送机器人完成自动装载,驶出无人配送站并送至指定地点。除了末端配送环节,京东还在西安建设高智能化物流中心“亚洲一号”。目前已投入使用13个“亚洲一号”物流中心。以上海“亚洲一号”为例,内部拥有自动化立体仓库,机器人军团可通过大规模、多场景的应用,完成从入库、存储、拣选、包装、分拣全流程、全系统的智能化和无人化。从货到人、到码垛、供包,再到集包转运,借助于智能算法、深度学习等科技,机器人不仅能够依据系统指令处理订单,还可以完成自动避让、路径优化等工作。
无独有偶,菜鸟也在2018年7月初推出“黑科技套装”,从地面到空中,菜鸟无人车、无人机,菜鸟快递塔、菜鸟驿站智能柜、菜鸟小盒等产品同样可以完成100%无人化配送服务。从菜鸟无人车流出的运行图片和视频中可以看到,无人车能够无人驾驶、导航并规划最优配送路径。在今年3月菜鸟无人车对外发布暴力路测视频中,无人车不仅能识别红绿灯、交通标线,还具有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仍为吸引资本噱头
通过上述企业动作可以看出,无人化似乎离末端配送越来越近,但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物流学博士方玺指出,无人技术在快递行业的发展仍处于初步阶段,还无法应对复杂场景,例如暴雨天气引发的路面积水,无人车就难以完成配送。
有分析认为,物流无人化的最大优势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据京东2016年财报显示,京东的成本结构中接近一半来自仓配履单成本,而履单成本里面又有超过一半来自人力成本。因此,推动无人机、无人车,对未来继续提升京东配送体验,同时降低履单成本至关重要。
此外,快递行业依旧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国家邮政局公布的2018年上半年邮政行业运行情况显示,邮政行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累计完成3741亿元,同比增长22.2%;业务总量累计完成5528.1亿元,同比增长28.6%。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220.8亿件,同比增长27.5%;业务收入累计完成2745亿元,同比增长25.8%。
在此背景下,企业将面临更大的配送挑战。快递专家赵小敏表示,除了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提升,对企业而言,无人科技的噱头将吸引资本聚集并带动市值上涨,这也是短时间内无人技术最大的成效。
3-5年或可部分代替人工
不过随着政策的开放和技术的成熟,无人技术在未来或将部分代替人工运输。赵小敏坦言,快递科技时代即将来临,但现在谈自动化配送还为时尚早。现阶段,无人机、无人车配送都以实验为主,真正推广操作可能比较困难,快递企业应该先完善内部无人分拣工作,这样可以让普通消费者感受到更精确的分拣、更快的分拣速度以及更小的错送率。
快递企业应该循序渐进,避免一口吃个胖子。赵小敏认为,快递企业应先从快递员手持设备的云计算及数据化着手,再发力于快递中转站的智能化技术,最后提高安全性,逐步走向快递业科技化。他预见,未来3-5年内,快递企业在部分地区和场景或将代替人工,实现无人化配送。
方玺也表示,目前,无人技术的发展面临着众多瓶颈,政策管制、成本与商业模式、安全及标准、大数据支持、技术(载荷、电池续航)、人才等因素制约着无人车、无人机、无人仓的发展,随着政策开放和技术升级,物流无人科技代替快递小哥的日子将很快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