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弱化价格战:多数商品实际定价并没大幅度降价
导读:“6·18”始于京东店庆但已不仅局限于京东,电商企业早已打破彼此之间的隔阂纷纷贴上“6·18”标签,电商与实体商超间的界限也越发模糊,跨渠道联动替代驱动成为今年的全新关键词。
“6·18”始于京东店庆但已不仅局限于京东,电商企业早已打破彼此之间的隔阂纷纷贴上“6·18”标签,电商与实体商超间的界限也越发模糊,跨渠道联动替代驱动成为今年的全新关键词。垂直电商、商场超市、时尚品牌借此抢食线上与线下流量蛋糕,挖掘潜在的增量市场。“6·18”已不再是一个更多指向价格促销的复杂战场。截至6月18日24时,“6·18”主场的京东在年终购物节累计下单金额达1592亿元。
历时一年多磨合,加入电商阵营的各大商圈、实体店铺也均成为“6·18”的流量高地。6月18日凌晨,京东7fresh单日交易额环比增长150%,坪效达传统超市的6倍;超级物种、盒马鲜生在世界杯与“6·18”碰撞之时,双方通过在门店中增加体验感以发挥零售新业态的优势,让门店呈现人头攒动的热闹局面。而盒马鲜生已经将供应链与富有特色的悬挂链复制到100家大润发门店,让零售新业态与实体商业间的融合更为密切。
与此同时,线下的实体商超、购物中心、品牌商借助线上的消费热度形成了新的零售商圈,众多临时搭建的快闪店在短时间内传递品牌和商圈信息,并促使流量不断聚焦和集中。截至6月18日15点,天猫已经驱动线下7000万人参加了“6·18”,仅在6月15日当天,天猫就已经带动线下消费笔数同比增长45%,上海、杭州、北京、深圳、重庆5个城市商圈的消费笔数平均增长率近50%,客流增长超30%。
实际上,价格早已不是电商拉拢消费者的主要手段,在今年“6·18”期间的权重更是进一步被弱化。尽管先抬价再降价一直是电商惯用的伎俩,但从今年电商促销整体的价格来看,多数商品的实际定价并未因大促而出现断崖式下降。以京东自营商品中的中国黄金为例,促销价格仅比非促销价格下调30-50元,服饰、鞋履的价格同样没有出现大幅度下调。
价格战之外,电商间的较量聚焦在物流体系、供应链体系以及渠道融合等维度,基础设施的重要性和资源调度的协调性被不断放大与强化。从价格之争到比拼资源,从单品的较量上升至战略重塑,微观与宏观之间的零和博弈,映射出我国电商正处于行业转型的拐点。
无论是京东还是阿里布局都在积极拼抢海外市场,双方将搭建并完善海外物流网络视为第一步棋。随着京东与苏宁的无人配送机器人(17.110, -0.92, -5.10%)上路,实用场景从较为封闭的校园与工厂拓展至更为开放和复杂的社会路面,从仓储到运输再到配送环节,智慧物流体系让电商应对集中大促时更加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