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投融资 > 产业 > 产业看点 > 正文

乳企年报出炉:“超越”雀巢意味着什么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发布时间: 2018-05-15 15:29:03 编辑:诚富

导读:一名工人在伊利集团液态奶生产基地监看自动化生产线

一名工人在伊利集团液态奶生产基地监看自动化生产线

近日,中国乳业各大上市企业2017年年报相继出炉,伊利、蒙牛、光明乳业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80.58亿元、601.56亿元以及216.72亿元。

其中,领跑者伊利营业总收入同比上升12.29%,实现净利润60.03亿元,其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同比上升17.70%。值得注意的是,伊利净资产收益率高达25.22%,超越全球乳业冠军雀巢排名第一。

乳业头部公司蓬勃发展显示,中国乳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乳制品行业发展前景调查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乳制品产量达2935万吨,累计增长4.2%,预计未来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5.65%。咨询机构观研天下的数据则显示,2020年中国乳业行业规模有望突破5000亿元。

头部公司之间差距拉大

“2017年中国乳业发展有两个特点,一是乳制品消费回暖,销售额增长约3%~4%;二是乳业集中度明显提升,伊利和蒙牛销售额占全行业的三分之一。”乳业高级研究员宋亮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这两大特点也影响着中国乳业格局变化。

横向比较各大乳企2017年盈利情况,伊利以60.03亿元的净利润占据头名;蒙牛从2016年亏损7.51亿元中走出,获得20.48亿元的净利润;光明乳业2017年全年净利润8.18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伊利正在拉大与其他乳企的差距。以蒙牛为例,其在2017年实现盈利,但与伊利的总营收差距仍在拉大:2016年伊利总营收超出蒙牛65.32亿元,这一数值在2017年增长到近80亿元。

2017年,伊利股份以每股17.09元开盘,以每股32.19元的价格收盘最后一个交易日,年度股价涨幅达88.36%,并在2017年12月下旬突破总市值2000亿元的门槛。

伊利年报还显示:其在液态奶、奶粉、酸奶、冷饮四大主营业务方面均有增长。其中,液态奶仍占据主要业务板块,2017年营业收入达557.66亿元,同比增长12.61%。

“实际上,中国乳业在2018年就进入上升周期发展阶段。随着三四线地区乳制品消费常态化,乳制品专业化和细分市场发展更明显,在‘大健康’环境背景下,我们预计在2020年到2025年之间,中国乳业将进入第二个消费增长的黄金阶段。”宋亮告诉本刊记者。

随2017年年报发布的,还有2018年第一季度财报:伊利营业总收入197.53亿元,净利润总额21.06亿元,比蒙牛2017年全年净利润总额还要多。

2018年初,伊利董事长潘刚给伊利定下了冲刺“全球五强”战略目标:要在2018年度计划实现总营收770亿元、利润75亿元。

搭上消费升级快车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消费潜力的有效激发。在全球市场,消费升级已成为主要特点,中国的表现尤为突出。”在达沃斯2018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这样分析。

事实上,搭上消费升级快车,成为中国乳企的新机遇。

光明乳业在《2016~2020年战略规划》里就提到,要紧紧把握消费升级等机遇,用国际、国内资源做全国市场;

蒙牛定位高端的特仑苏在2017年销售额超过百亿元,并在特仑苏生产线推出了针对运动健身人员的M-Plus高蛋白牛奶;

伊利年报则显示,其收入增长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量的增长,二是结构调整带来的增长——特别是高端产品比重增长。

东吴证券数据也显示,伊利高端产品占比从2014年39%迅速提升至2017年的50%。如安慕希酸奶,2016年安慕希销售额同比增长106.7%,2017年销售额同比增长55.9%,持续攀升。

目前伊利旗下金典、安慕希、畅轻、金领冠、甄稀等重点产品已经成为推动伊利业绩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2017年,乳企中高端产品销售增长明显,特别是酸奶品类,同比增速超过30%。”宋亮说。

2017年,伊利综合市场占有率达20.5%,同比上升1.4%,在中国乳制品市场占有率居第一。凯度消费者指数(Kantar Worldpanel)显示,2017年购买过伊利产品的消费者达13.5亿人次。

另一方面,宋亮还观察到,2017年乳企在三四线市场的成功下沉,对整体业绩有突出贡献。

比如伊利,其采用现代渠道管理体系,对于销售网络占有主导地位,每个区域市场都实现了生产、销售、市场一体化运作;在某些特定产品的销售上还采用直销模式,收效明显。

“伊利的渠道创新具有中国特色。借助新零售,比如微信营销,和电商充分合作等,实现了渠道的一体化发展,这是海外没有的创新。”宋亮说。

从中国企业迈向全球企业

早在2016年,发布“全球乳业排名”的荷兰合作银行就曾指出,全球乳业受大经济环境影响,处于“第三个下行周期”。

时至今日,全球范围来看,仍处于这一周期内,这是中国乳企实现全球化的一大机遇。

“中国乳企全球化发展,有三条路径:以投资建厂、控制奶源的方式走出去;以并购外企的方式走出去;引进国际知名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宋亮说,不同的全球化发展路径,也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提高本土企业竞争力和开拓国际市场方面发挥不同作用。

2010年光明乳业收购了新西兰新莱特乳业51%的股权,而在2017年新西兰新莱特实现营业收入41.96 亿元、净利润2.86亿元,为光明乳业带来了更多利润增长点。

而在中国乳企全球化道路上,已不仅仅满足于收购外资企业。

例如2013年伊利提出“全球织网”的国际化战略,以“全球资源、全球创新、全球市场”三大体系加速有序推进。

2018年4月9日,张剑秋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表示,“中国企业要迈向真正的全球企业,实现资源的全球化只是其中之一,还要实现市场的全球化、研发的全球化、人才的全球化,这是包括伊利在内的中国企业需要发力的方向”。如今,伊利的供应商遍布全球34个国家和地区,在新西兰投资30亿元建成了全球最大的乳业一体化生产基地,在荷兰联手瓦赫宁根大学共同打造了伊利欧洲研发中心。

“坦白地讲,从中国企业到全球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实现资源的全球化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怎么让中国品质赢得全球消费市场的认可,是包括伊利在内的中国企业实现市场全球化所要思考的。”张剑秋说。

标签:乳企 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