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医疗服务机构广告费投入巨大 获客成本居高不下
导读:医疗投资新打法:早中期项目备受追捧 独角兽还需耐心培育2017年中国创投市场中,生物技术 医疗健康行业投资626起,投资金额336 18亿元,排名第二。
医疗投资新打法:早中期项目备受追捧 独角兽还需耐心培育2017年中国创投市场中,生物技术/医疗健康行业投资626起,投资金额336.18亿元,排名第二。
国内专业医疗投资2007年起步至今,医疗投资基金从最初屈指可数的几只美元基金,到2017年以人民币基金为主导,包括朗泰、元禾原点、德诚资本、弘晖资本、君联资本、元明资本等。
大健康在过去三年逐渐成长为继TMT之后,企业和资金最为活跃的产业。清科资本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从2014年开始,医疗健康投资额快速增长,2016年共发生800多起投资事件,投资约665亿元。
从投资趋势来看,近6年累计投资案例中,越发倾向前期投资,有45%的案例在A轮实现融资,天使轮和B轮紧随其后,分别为14%和13%。
2017年中国创投市场发生的4822起投资中,50%以上集中在互联网、IT和生物技术三个行业。生物技术/医疗健康行业投资626起,投资金额336.18亿元,排名第二。
“去年私募领域的投资热点集中在AI、肿瘤、基因测序、大型设备等方面。”浩悦资本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刘浩预测,今年的热点将集中在创新生物医药;并购方面医院是未来几年的热点;基因测序目前退出的寥寥无几,今年会有大洗牌;2018年IPO的焦点是香港生物医药的推出,很可能弯道超车;另外,独角兽很可能出现。
差异化竞争
2017年,涵盖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医保、投资、审批、宏观等方面,医疗产业共出台了近70项政策。
全球各国医改基本可划分为五个阶段:纯按服务付费阶段、消费化、大数据、协作医疗和按健康经济价值付费,每个阶段获益的医疗子行业不同。瑞银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赵冰认为,中国围绕医保、医疗、医药的医改,大约处于第一到第二阶段过渡时期,即“消费化观念”:当医保面临支付压力,必然把压力转移至消费者或患者,决定权从医生开始转移到个人,“病人开始越来越占据医药行业的主导。”
“比如以数字化医疗为例,前几年很美好,但并没有成功的案例,好多公司找不到盈利点,缺乏合理的盈利模式。”赵冰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如果国家医疗卫生体系没有进化到这个阶段,投资人很难找到相关的投资标的。”
找准医疗体系的阶段性特点是投资机会的关键,医疗基金开始寻找差异化打法。
如何进行差异化竞争,刘浩认为,“第一是专注细分行业,比如口腔、医美、器械;第二是多元化投资,过去大家一窝蜂IPO,现在有不少专做天使、A轮,有海外的、并购重组;第三是生态化布局,不少基金喜欢选一个细分赛道,从上游向下游布局,这样有更好的协同效应;最后是Find&Found,如果在一些领域有机会但又找不到合适的投资标的,基金就自己创建企业。”
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胡旭波表示,在其管理的40亿美元基金中,医疗占35%~40%,“投了70多家公司,包括医疗服务、器械、生命科学和生物制药,投资多在成长期和早期。”
对于体量大的平台和成熟基金,可以介入到VC、PE、成长期等各个阶段,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陆潇波认为,比较理想的投资模式是,便宜的价格但行业越来越热,“好项目不是很多,估值肯定会涨。类比互联网,最大特点是‘赢者通吃’,头部公司可以享受很大溢价。医疗也是如此,只有金字塔尖的公司才能成功,但头部公司永远是最贵的。如果一家公司具有成长性,不要纠缠于某一点价格的略高或略低,尽量有机会就出重手。”
对于年轻的基金来说,找到符合自身的投资逻辑更为重要。
“我们2015年成立,主要关注中早期的医疗服务、创新方面,投了不到二十个项目,做了一些投资逻辑的尝试。”道彤资本创始合伙人黄宁介绍,他投资偏向几个重点学科,如妇儿、心血管,“希望围绕一个学科投成闭环,资源互补以及投后管理的相互支持。”
培育“独角兽”
但目前,医疗各个细分领域仍然缺乏独角兽公司。
3月23日,科技部火炬中心、长城战略咨询发布《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在164家上榜企业中,大健康领域仅有平安好医生、复宏汉霖、联影医疗、三胞国际医疗、药明明码、安翰医疗、信达生物等十余家。
细分领域如医疗器械,通病是产品单一,缺乏创新,在很多低端领域进行低水平、重复竞争,造成市场天花板非常低。
“医疗器械很难出独角兽,像华大、迈瑞这样的企业并不多。”深创投健康产业基金合伙人易洪祥认为,要找到创新项目,一是要企业本身创新能力强,二是投资机构需要自身创新,“深创投不会去追高估值的独角兽,重点在于发掘和培育独角兽。”
医疗是以长期技术积累创新驱动的行业,“实际上,医疗行业难出独角兽也符合规律。”达晨创投合伙人齐慎认为,这跟互联网的模式创新、O2O领域的企业区别很大。“虽然少,但医疗独角兽企业比较稳,未来趋势更加明朗。要遵循医疗长周期、政策约束的规律,让它高速发展也不现实。全球医疗发展规律也是一样,根据发展不同阶段去推动它的发展。”
一方面,国内证券市场政策开始转向拥抱独角兽,另一方面,如新药研发逐年成为热点,百济神州、再鼎医药一批生物制药公司在未有产品上市、未有盈利的情况下成功上市并获得高估值、高市值,让中国医疗基金们开始调整投资策略,寻找新的独角兽。
“我们之前很落后,新药领域从来就没有成为过主流基金,自从再鼎医药等企业上市,新药板块的估值体系立马显现。”胡旭波认为,“未来新药会成为很大的主流投资领域,另外如何跟互联网结合也是机会,因为只有互联网才会不断地烧钱,才有可能产生更大的独角兽。”
民营医疗方面,品牌薄弱仍然是最大的挑战,“品牌需要长时间积累和沉淀,所以民营医疗服务机构不得不投入巨大的广告费用,获客成本居高不下,并且很难规模化,AI、大数据缺乏落地应用,盈利存在很大挑战;不缺好医生但缺好院长和管理团队。”刘浩表示,过去在北上广对公立医院的投资都非常不理想,“但不少连锁医疗服务机构,从二三线城市开始发力,成功取得一席之地,比如爱尔眼科(41.300, 1.29, 3.22%),从长沙、武汉起步,去年做到全球眼科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