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好时代:世界级眼科专家周跃华的创业逻辑
导读:医生走出公立体制的医院,自主创业、联合创业、精益创业,无止境的医学与无止境的创业,医疗的精确与商业的绩效,将汇成一股怎样的洪流?
医生走出公立体制的医院,自主创业、联合创业、精益创业,无止境的医学与无止境的创业,医疗的精确与商业的绩效,将汇成一股怎样的洪流?周跃华近视医生集团创始人、北京茗视光眼科首席专家周跃华的转型案例,把我们带进了优秀医生脱离公立体制的创业话题。从中我们能发现:精致化、高端化、信息化,不仅是中国产业升级的方向,也是眼科领域医生创业者周跃华们所要追逐的目标
什么样的医生堪称好的医生?什么样的创业能称得上好的创业?在我接触上百位互联网创业者之后,首次接触医生创业者、我国著名屈光手术专家周跃华时,这两个问题便在我的头脑中挥之不去。
犹如人工智能领域的创业者们,既要深刻地理解人工智能的技术本质及发展路径,又要主动触摸商业的本质、产业的发展规律。近两年来,医生创业经历了一番喧嚣,医生创业也遇到不少困境与瓶颈,好医生与好创业的话题,就像高科技成果转化的这一世纪话题一样,会成为持续关注的热点。借助原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视光中心主任周跃华辞职创业这一案例,我们一起探讨医生创业的话题。
1、先天“情怀驱动”
2018年10月中旬的一天,一韩国人和一朝鲜人好似有意组成友好团,来到茗视光眼科做近视手术。其实,他俩并不认识,不会说中文,不知道茗视光这个机构,也不认识周跃华医生,只是经朋友隆重推荐北京的Dr.zhou,知道周跃华是做近视手术的顶级专家,他们不约而同、满怀希望地来,带着很满意的体验和手术结果离开了。
治病救人,希望服务更多有需求的病人,希望让病人有更好的就医体验,这是医生们最基本的情怀,也是医生得名“天使”的根本原因吧。
走出公立体制,创立自己的医疗诊所或医疗集团的优秀医生创业者们,离不开这种“情怀驱动”。
在同仁医院时,周跃华的病人每天都在100人以上,最多时有300多人。挂号的队伍从3楼排到1楼,然后再折转,从1楼排到3楼。相信不少人都曾有过类似就诊体验,回想起来全是无奈和委屈。
出门诊和手术的时间也有限制,即便主诊医生想加班加点,他没办法安排护士等辅助人员加班加点,术前术后的调查回访更不由得医生,因此较难形成协同效应,难以满足病人的需求。
之前挂号让周跃华做眼科手术的人,有时要排队等3个月,甚至半年之久。
这些还只是较明显的不协调之处。
如何与本专业最先进的技术和医疗方法接轨;如何培养人才梯队,传递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怎样在相关专业的产业上下游实现联动和创新……走出体制,提高病人就医的品质与效率,成为越来越多知名专业医生的选择。
一次,周跃华给来到茗视光做近视手术的大学毕业生们分享了自己的梦想:“每个人都有梦想,我自己的梦想是:将我的一生付诸于屈光手术事业,在屈光手术领域,为国家培养出来一批人才,在国际上推动中国屈光手术技术的新发展。我一直在行动,从博士到博士生导师,从同仁医院到茗视光,从公立到私立,我踏出的每一步,都是离梦想越来越近。”
对多数医生来说,走出公立医院只能设想一下,很难真实地采取行动,对国内三甲医院的专家们,更是如此。经过一年左右的思考后,周跃华勇敢地跨出了这一步。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是一个比较单纯的人,也是一个很自信的人,从上大学到读研究生、博士,及选择职业道路,都是自己做主。
“希望你们三五年以后再来采访我,我会拿出之前在同仁医院拿不出来的东西,把研究的成果呈现给大家”。周跃华满怀憧憬地说到。
2、做最好的视光中心
眼视光医学颇有点中国特色,它是眼科学与视光学的综合体。
中国传统的眼科以开刀为主,人们在眼睛疼痛、视物不清时会去看眼科,视光学发展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主要用光学手段来矫正视力。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引入视光学,并将它与传统眼科学结合,形成了眼视光医学。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眼睛相关的疾病在不断扩大,对眼视光相关的治疗诉求也越来越大。青少年时期有散光、近视、远视;年轻人用眼过度会引起视觉疲劳、干眼症;45岁左右可能出现老花眼;60岁左右可能出现白内障、眼底病变等,这些都属于眼视光医学所涵盖的范围。
国际上把眼视光医学称为眼视光的“中国模式”,国内有十余所高校设有眼视光医学专业,除眼视光专科医院外,不少医院都设有眼视光门诊。
茗视光眼科的建立,起初是公立医院机制下开启的一个变革试点。早在2011年,周跃华参与了从选址,房间布局到装饰装修、设备购买等环节,当时就按照国内十年领先、无人能超赶的规划建设成立的。“茗视光是我亲手打造出来的,像一个婴儿似的,一点一点成长起来”。周跃华介绍说。
目前,北京茗视光眼科场所占地3000多平方米,是全国规模较大的近视医疗机构、高端白内障医疗机构,主要有四大业务:近视医疗、高端白内障、青少年近视防控和专业眼部检查。目前茗视光开展的近视手术项目,囊括了当今世界医学界可采用的三种手术方式:角膜激光近视手术、ICL晶体植入手术、后巩膜加固术,以个性化治疗为基准,最终选用最适合客户的手术方式。四间手术室有六台激光手术设备,目前还没有哪家三甲医院具备同等的能力。
茗视光眼科可以做几乎所有眼视光方面的钻研,角膜激光手术、ICL晶体植入、青少年近视防控、医学验光配镜、后巩膜加固,屈光性白内障等,共涉及六个专科的工作。在茗视光,只要跟视光相关的疾病,在一天的就诊过程,就能得到一个准确的解答:到底能不能做手术?病人的病症采取什么方案处理?
周跃华介绍说,人体是一个相互依赖的系统,即便是眼睛这一细分专业,不能只做其中的一小部分,其他的就不管。“我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搭建起全国最好的视光专家团队。目前的团队里,除了医生外,还有专门负责行政的,有负责具体运营的,还有负责术后随访的。这在之前公立体制内,组建这样的团队是无法想象的,也实现不了。”周跃华说。
病人到茗视光做手术,实行预约制。无论多少手术,比如一天做100例手术,一个小时10例,都能很高效地得以安排。周跃华有好几个助手,有协助解释病情的,有术后随访的,有开药的,作为专科医生,周跃华能把时间主要花在手术方案设计与亲自手术上,帮更多的病人解决问题。
3、医生的创业好时代
2018年10月12日开始,电视剧《创业时代》在不少网络平台、地方卫视上热播。它是一部新时代互联网创业的故事,该剧讲述软件工程师郭鑫年研发手机软件魔晶开启了创业的历程,期间穿插着投融资故事、同行竞争故事,当然也有爱情故事。观剧过程中一定会有人涌起创业的萌动,从而走上创业不归路。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使命,不同的时代有不同主旋律的影片记录。
上世纪80年代初,电影《人到中年》影响了周跃华的专业选择,或者说至少给周跃华埋下了一颗种子。那是一部以中年眼科医生陆文婷为主角的电影,她的奉献精神与生活境遇让那个时代的观众们深受触动,该影片获得第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和第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本科毕业前一年半,学校组建眼科班,有机会选择眼科,让周跃华的进取之心彻底激活,他找到了毕生要从事的事业。当时流行的电影《人到中年》给周跃华的事业选择留下了一些痕迹,“我看了那部电影后,就觉得眼科特别好,一下就喜欢上眼科了。”《创业时代》激发起不少年轻人对创业的向往,《人到中年》给周跃华埋下了一颗当眼科医生的种子。
2018年6月1日,国内著名屈光手术医生、人到中年的周跃华正式离开同仁医院,勇敢地踏上了创业之路。不得不说,这与近几年国家鼓励医生创业的政策法规的支持分不开。
@2009年,原卫生部印发《关于医师多点执业有关问题的通知》;
@2014年底,《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取消了关于医生多点执业数量的限制;
@2017年4月,《医师执业注册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医生区域注册制推向全国。
在2016年10月25日印发并实施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创新人才使用评价激励机制”一节中,有段文字这样写到:“创新医务人员使用、流动与服务提供模式,积极探索医师自由执业、医师个体与医疗机构签约服务或组建医生集团。”
文件中首次使用了“医生集团”这个名称,具有较强的风向标意义。
在政策利好下,医生创业案例增多,各地新成立的医生集团急剧增多。政策利好,更深层的原因是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与消费需求的巨大变化。
医疗正在经历有史以来最彻底的变革,一方面是高科技带来的变革,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的结合,成为未来医疗发展的必然方向;一方面是组织形式带来的变革。对中国医疗来说,医生创业新时代的到来,带动着整体医疗变革的活力,不断加深加强的实践研究,辅予更强的技术,通过组织变革形式,提高医疗效率,让医疗专业技能为更多民众服务。
智能医疗,个性医疗,民主医疗等目前成为了产业界、商业界所热衷探讨的话题,由医疗领域扩充到商业领域,或由商业变革蔓延到医疗体制,前所未有的变革就此延展而开。
2014年我国首个体制外医生集团成立。随后,体制外、体制内、线上等多种形式的医生集团不断涌现。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副会长闫东方曾介绍说,全国已诞生出350多个医生集团,医生集团作为医改的重要产物广受关注。
“在全世界90%以上的国家,医师都是自由执业。”原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医师、张强医生集团创始人张强说,“像我现在这样与一家或数家医疗机构签约是其中一种,还有合伙开诊所,以及最为主流的medical-group形式,即组建医疗团队联合执业。”
周跃华目前阶段的创业,便是组建医疗团队联合执业,不久的将来,或也将迈向医生集团的发展之路。
打开茗视光眼科的主页,我们能看到医疗团队名录中,有原北京军区总医院眼科主任、北京协和医院近视屈光手术专业组组长、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视光学组委员、北京同仁医院白内障中心主任等近10位有着闪亮头衔的主任医生。
医生创业不仅需要营造良好的体验环境,需要一流的设备,更需要实实在在的综合疾病解决方案。周跃华认为:“医院的运营最重要的是给病人很好的就医体验,给予最强技术的支持。它不同于简单的商场里卖货,笑脸相迎就可以,需要能提供很好的技术,把实际问题解决了,病人才能满意”。
离开同仁医院时,有同事善意地提醒说:记住在同仁医院的时刻吧,一天门诊100多人,到别的医院或到私立医院,可能几天都没有一个病人。
结果证明这位同事的担忧是多余的。
周跃华在茗视光出诊的第一天就有70位病人,之后每次出诊人数都超过100人,最多时达150人,几乎与周跃华在同仁医院时就诊人数持平。
茗视光并没有做广告,也没有通过打折促销之类的手段来吸引病人,绝大多数病人都是通过亲戚朋友的介绍慕名而来的。甚至有些病人,在美国最好的医学中心做完手术后,专程回国找到周跃华做修复手术的。
目前茗视光能做到不超过一个星期就安排好病人的手术。只要病人有需求,周跃华及他的团队可以加班做手术,可以做到夜里12点。这是之前在公立医院不可想象的情景。有些有特殊需求的顾客,比如准备高考的孩子,入伍当兵的人,他们不能等好几个月才做手术。对这些人来说,有些机会一生只有一次。征兵、入学的时间段,周跃华就会异常忙碌,跟着病人的需求做各种灵活的安排。
undefined
目前,茗视光一半的病人都来自北京以外,不少是从国外特意来诊的。
为什么病人会趋之若鹜地找到茗视光?
周跃华很如数家珍地介绍起优势和特色来:
“技术上的领先,从构建这个机构时,就保证技术的领先性。三甲医院视光中心没有的检查设备,我们这都有。三甲医院的激光手术设备大都是一两台,我们这有六台。三甲医院开展不起来的手术,我们这能开展。比方说角膜基质透镜植入联合角膜交联治疗圆锥角膜、透镜植入矫正远视,儿童难治性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手术矫正,我是全世界第一个开展这些手术的医生。”
周跃华说,有了这些核心技术,病人就会追随而来。“目前主流的手术,无论是半飞秒激光,还是波前相差引导、角膜地形图引导,还是全飞秒,在茗视光能一站式解决”。
从服务理念上,周跃华认为,专业医生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本着把病人当自己家人的理念,我觉得病人都不会少。”
4、习惯性优秀与付出
采访时,周跃华总会强调医生的职责,他说,医生设身处地地为病人着想,病人一定能感受到,把病人真的当亲人,病人能感受得到。
医疗这个行业的本质,终究还是以人为本,不管是公立机制,还是所谓的私立机制。
平时我们要么看病时心怀恐慌地看着医生,要么平日里对医生敬而远之,从不会深入地思考医生是怎么炼成的,也不了解医生详细的工作内容及成长路径。
借助《阿图医生》、《梅奥住院医生成长手记》之类的经典作品,能看到医生的所思所想,他们的成就感、信心和内心的挣扎。
天赋这种东西是存在的,哈佛医学院外科副教授、《阿图医生》作者阿图•葛文德在书中写到,每隔两三年会遇到具有天赋的外科医生,复杂的技巧很快就能学会,做手术时能够顾全局又不忘细节,同时具有防患于未然的前瞻性。不过,医院每一个科室都需要招收那些没有经验、手忙脚乱的医学毕业生,训练几年,好好栽培他们,再委以重任。
周跃华做眼科手术既属于有天分的一族,又是近三十年不断临床实践培养出来的医学毕业生,他一步一步踏实地走来,取得今天所在行业的骄人地位。
周跃华本科就读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在同仁医院完成研究生及博士的学习,后赴美进行博士后研究。
周跃华不否认自己对眼科手术的热衷,也从不掩饰自己对近视手术的激情。目前,周跃华已是国内最知名的近视激光手术专家之一,他在全球率先开展角膜屈光手术矫正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率先开展全飞秒Smile角膜基质透镜植入矫正远视,完成近视、远视、散光、老花等各类屈光手术20万余例,周跃华是国内屈光手术总量和每年手术量最多的屈光专家。
“自己对专业方面的悟性,我是有信心的。我现在还有一个项目,正在申请专利。走出公立体制后,会在儿童近视方面做更多工作。”周跃华对自己的前景充满信心,目前他还是四川省眼与视觉健康产业技术研究院近视研究中心的主任,正带领着团队做中医药与眼视光医学相关的前沿性研究。
周跃华1966年出生于黑龙江省桦川县,1984年考入哈尔滨医科大学。他走入眼视光医学,可以说是一个偶然。
周跃华高考之前没想过要学医,也没想过要上哈尔滨的大学,放弃了保送哈工大的机会,一门心思想着考到北京,进全国最好的学校。
中学时,他是所在林区第一个考上县重点高中的人,“我只想来清华北大这种学校,当时考砸了,根本不可能来北京了”。
哈尔滨医科大学毕业以后,放弃留校的机会,周跃华只身来到北京,继续完成未竟的梦想。大学毕业那年是1989年,只有当过党员干部的毕业生才被允许入京,还好,周跃华成绩一直很好,还是眼科班的班长。
周跃华的大学专业课成绩几乎都是满分,毕业答辩也是全班最高。读大学时,周跃华是活跃分子,喜欢看小说,喜欢写诗歌。其他同学做黑板报时,都是摘抄书上的内容,周跃华抄写的则全是自己创作的。学校汇报演出的朗诵作品,也是周跃华自己的原创作品。
“在本科最后那一年,就在一线临床做手术了,能做角膜移植,能做斜视手术,能做重睑术,可以说打下了牢固的基本功,一些住院医生都羡慕我这个本科生。
周跃华来到北京后,从一家职工医院起步,工作四年后1993年考上了首都医科大学眼科同仁医院的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的屈光学专家、北京同仁医院原副院长李志辉教授,恰逢同仁医院在国内最早引进和规模开展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研究生就开始做角膜激光手术。
“读研期间,选了视光以后,可以说我对视光达到了狂热的程度。越钻研,我就觉得自己特别适合这个专业。”
十几年前的一次,英国皇家学院的一位教授来同仁医院交流访问,当时周跃华是一名年轻医生,却也是上台分享的演讲医生,这位教授颇有些不以为然,认为:这么年轻就能讲出那些专业知识,不就是夸夸其谈嘛。后来这位教授一同来到手术室参观,与周跃华当面交流起来。
英国教授:你一天做多少例手术?
周跃华:一天做一百多吧。
英国教授:啊!这么多?周跃华补充说:我已做了十几万例了。
英国教授:太不可思议了,有你不会做的手术吗?
周跃华:目前好像还没有。
……
“在同仁医院眼科中心当屈光专科主任的时候,每一台新手术,几乎都是我自己先做的。我用较短的时间做几台手术,熟悉全过程后,手把手教其他医生。”
“我教人做手术,其实也是一个从他们身上不断学习的过程,教学相长嘛!这样也能让自己做得更好。”周跃华补充说。
周跃华眼科手术的专业能力让同行们纷纷叹服,“对视光的钻研已到了痴迷的程度,只要是这个专业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包括在病人和在同行之间,可以说,我是他们最后的一站”,周跃华的骄傲和自信随着访谈的深入,不经意中偶有闪露。
周跃华强调说,做任何事必须站到制高点上,才能看得更远,才能走得更远。没有这个制高点,大家呼啦啦地去做,最终什么都做不出来。“走到一定的层次后,对专业的理解就不一样。对这个专业的热爱,对这个专业的钻研,有时候是你看到了,有时候是你琢磨出来的。这个琢磨不是瞎琢磨,要结合专业的特点,多分析、常提炼,然后去构想,通过一些经验去证实这个方法的可行性”。
5、无止境的未来
医学是一门无法完美的科学,是一个时刻变幻、难以琢磨的知识系统。好的医生,需要很强的专业能力,需要极度专注于某一领域,同时人体又是一个复杂系统,好的医生需要开阔视野,需要全学科全领域的不断地学习和实践。
周跃华也强调说,医学是一个遗憾的科学,不论做到什么程度的专家总会有遗憾,总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迎难而上。
医生创业与其他领域的创业有较大的不同,比如工业领域的创业,互联网领域的创业,彼此对商业流程、服务标准的要求差别不小。《阿图医生》书中举了不少例子来解释,为什么很多医生对所谓的“系统问题”、“持续性品质改善方案”和“流程再造”等被工业企业验证过的管理不以为然。这些用在企业中或许可以,但人体结构太复杂了,根本不可能一概而论。
这给医生创业这一话题带来不少思考:当医疗与商业结合在一起,像其他产业一样要追求企业的规模和效率时,医生集团和医疗企业会面临着更多的矛盾,更复杂的难题,对中国医疗相关企业来说,需要管理界、资本方更多的耐心和实操经验。
最后,我们提出一些医生创业的共性问题,与大家一并思考:
1、不少新创公司找不到需求,找不到稳定的顾客。优秀医生创业则不同,顾客源源不断,如何解决从一个知名医生到一群知名医生并肩作战的问题?
利益分享,长期激励是最现实课题,律师和咨询师的集团企业,哪些可以借鉴,哪些又与医生集团不同?
2、如何与互联网结合?
互联网系统的搭建既是一门技术,也是战略思维。从疾病预防,顾客的获取,大数据的收集及管理,平衡顾客隐私和安全性,到品牌塑造,营销手段等,都离不开互联网思维及互联网工具。
人体是一个世界,人体之外是另一个世界,医生创业者要培养商业的视角,要深刻认识到企业运营有必然的诉求和规律性。
3、整体的市场营销理念和竞争意识,将成为医生创业的痛点。
品牌与口碑是医生创业业态的天然驱动力,大家都在强调技术性与专业性,如何传播自己的核心优势,如何打造及维护品牌,是一项攻坚之战。
4、以人为本,健康为本
一则恶性事件,足以毁掉所有前期的积累。如何建立保障体系,让参与到竞争中的医生企业能勇敢前行,需要政策制度的设计,也需要先行者大胆的探索。
文/邱恒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