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可:40岁再归零 创业开启智能金融之路
导读:曾任上海大智慧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大智慧”)总裁的徐可离任刚满1个月。3日,他以新的身份——钒钛智能董事长出席公开活动,这位先后在美国和中国一流金融科技公司效力的企业家将智能金融创业作为了自己的下一站。
曾任上海大智慧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大智慧”)总裁的徐可离任刚满1个月。3日,他以新的身份——钒钛智能董事长出席公开活动,这位先后在美国和中国一流金融科技公司效力的企业家将智能金融创业作为了自己的下一站。
2009年,时值国内金融信息行业快速发展,徐可怀揣“搭建中国自己的金融大数据专业平台”的梦想和职业使命举家回国。2012年至2018年,徐可供职于大智慧,先后参与了公司金融大数据和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完成了产品主平台从PC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的升级,打造了行业内第一个金融信息云。2016年7月,他出任大智慧公司总裁,带领公司重新回到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出任钒钛智能董事长不久,徐可接受了上证报记者的专访。作为中国金融信息行业高速发展的建设者和亲历者,他认为在我国金融市场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金融信息行业已经走到了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
“这个转折点与我的职业规划恰好重叠。”徐可说,“今年我40周岁,这一次再出发,希望能从零开始打造一家我梦想中的智能金融企业,一个不可多得的时代机遇就在眼前。”
“学霸”血液里的创业基因
在大智慧总裁的岗位上履职近2年,徐可的工作早已理顺,公司发展也重回快车道。为什么不在大智慧探索发力智能金融,而要选择创业这条更为艰难的路?面对这个问题,徐可并未直接作答,而是回顾了一个小故事。
徐可从小学到博士毕业一直是好学生、“学霸”,1998年就读北大期间,他却受到过一次学院的通报批评。批评的原因,是他大学二年级时的一次成功“创业”。
徐可回忆,当年学校里不少同学在准备托福考试,需要练习英语听力,通过短波收音机收听美国之音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当时市场上最好的短波收音机是德生短波王,北大校园的国营商店售价199元。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距离学校不远的批发市场里发现同款收音机只需要130元就能买到,一次购买超过5台还可以降价到每台120元。
79元的差价!徐可试着买了1台,晚上回到学校在公告栏贴出小广告。这台收音机当晚就被一位正准备考试的同学买走了。一台收音机挣了50元,相当于半个多月的伙食费。小试牛刀的徐可很兴奋,马上再进货,如法炮制,并且扩大了销售规模,不到1个月就盈利超过千元。
赶上秋季新生开学,他还把广告做到了多个院系的新生接待站。结果被检查迎新工作的老师抓了典型,定性为“非法经商”,责令所在院系通报批评。
如今徐可回忆起20年前的那个“通报批评”已经释怀,但这种商业头脑和创业热情自此便留在了他的血液里。
帮助徐可当年获得“创业第一桶金”的德生短波王收音机,是由中国著名天使投资人龚虹嘉创办的德生公司生产的。而徐可这次创办的钒钛智能的天使投资人,也正是龚虹嘉。徐可20年后与龚虹嘉回忆起这段经历时,不免感慨时代变迁,社会已经更加进步、对创业者更加包容。
始终不渝的金融大数据梦
现如今“情怀”这个词似乎已经被用滥了,但说到徐可的职业生涯,仍然必须提到他“搭建中国自己的金融大数据专业平台”这个始终不渝的情怀。
徐可1978年2月出生,1996年考入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本科毕业赴美深造,在东北大学学习量化金融专业。博士阶段,他专注于期货市场的模式识别和量化策略,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对冲基金的实盘交易。2006年博士毕业后,进入金融大数据行业领军企业彭博(Bloomberg)工作。
2005年末到2006年上半年,国储铜事件、中航油事件相继发生。接连发生的国字号交易团队在国际市场交易国家战略物资被“狙击”,出现巨额亏损的事件,引起了国家决策层的高度关注。这其中,除了缺乏系统性风控和国际市场交易经验以外,金融信息技术方面的短板也引起了高度重视。在此背景下,决策层提出,中国必须尽快建立起自己的金融信息平台,金融机构必须尽快用自己的金融大数据终端武装自己。
2008年底,徐可回国探亲,与国内金融信息业同行进行了深入交流,发现当时国内金融信息行业的产品与国外产品相比,无论在数据覆盖还是分析功能方面,都还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这个发现点燃了他“搭建中国自己的金融大数据专业平台”的梦想。半年之后,徐可举家回国。
“这是我第一次感觉到,自己多年所学和在国际顶尖公司积累的行业经验,真切地与国家需要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他对记者说,当时有些亲友不理解他的决定,但他一点也没犹豫,“今天再看,仍然觉得这是很正确的决定。”
加盟大智慧前,徐可在北京世华财讯带领300多人的研发团队,实现了以A-cube 6.0为代表的专业金融数据终端上线,该终端首先在外汇和期货领域取得突破,当时数家银行的外汇交易室从原先人手一台路透终端,陆续替换为人手一台世华新一代终端。
2012年2月,大智慧收购世华财讯,徐可及团队也加盟大智慧,进入更大的平台,实现心中的“金融大数据之梦”。
徐可在大智慧先后任公司北京研发中心总经理、集团执行副总裁和执行总裁,领导超过2000人的产品研发团队,加速推进金融大数据终端的建设。2013年3月,大智慧新一代金融大数据终端上线,实时数据覆盖国内外200多家主要交易所,各类经济指标100万多条,涵盖宏观、行业、人物等各类专业数据库,在当时代表了国内金融大数据终端建设的最新水平。
此后他还参与了公司包括海外子公司、产品、技术在内的国际化战略布局,大智慧在中国香港、新加坡、日本等地收购的子公司,从收购前亏损到2017年已累计实现年营收3亿元、利润近1亿元,成为公司的特色竞争力,也为金融信息业进一步走向海外打开了大门。
下一站:智能金融创业
科技进步的车轮飞速向前,国家金融市场加快与科技对接、加快推进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身为一直活跃于金融信息行业前沿的企业家,徐可意识到,一个难能可贵的历史性机遇正越走越近。
在徐可看来,金融信息行业的发展水平与一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他将我国金融信息行业的发展概括为三个阶段。2008年以前是初步探索和本土化发展阶段,代表企业是大智慧、恒生、万得等,但本质上说,这一时期科技与金融并未实现真正融合,技术型公司主要在外围助力金融机构的服务提升。
2008年到2018年,金融与信息技术开始向接轨过度,期间出现了“中国的彭博”们,互联网金融逐步兴起,以蚂蚁金服为代表的企业快速发展起来。2018年以后,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金融科技、金融信息行业开始走上一条不再简单对标国际的中国之路,以建设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为代表的金融科技正规军诞生,智能银行、智能券商成为可能,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日趋成熟,进入应用阶段。
“金融科技不是简单的金融和科技组成一个团队就行,而是要水乳交融。”徐可说,2014年,他观察到国内的云计算和大数据发展走到拐点,虽然以阿里云为代表的服务商还有很多不完善之处,但技术发展的潮流已经势不可挡,随即主导了大智慧金融信息云的建设。
4年以后,以科技金融为核心的金融信息行业发展已经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大时代的风口正渐行渐近。
眼见风口将来,徐可将智能金融创业当作了自己职业生涯的下一站。
辞任大智慧总裁后,他与来自国内外一流金融科技企业的合伙人组建了致力于智能金融的创新型金融科技企业钒钛智能。这家新公司6月份落地张江国家高科技园区,获得知名VC和金融领军企业的支持,已经完成首轮融资。
“每个企业能够做大做强,都是时代的产物。这个过程中,既要能在行业发展的转折点敏锐地识别出这个转折点,也要在风口到来的时候具备抓住机会的能力,二者缺一不可。”
徐可表示,钒钛智能技术架构的最底层,是构建在云计算平台上的金融大数据,通过对这些最广域、最个性化的金融数据进行智能化处理,来帮助最广大的普通投资者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保障金融公平和金融普惠。
“今年我40岁,如果从2009年回国计算,今年是我新10年规划的起点;如果从2000年我进入金融科技行业开始,今年是我新20年规划的起点。希望能用10年的时间,初步打造一家全球一流的人工智能驱动的金融科技公司;用20年的时间,来验证和探索如何在人工智能时代,把一家一流的金融科技公司,打造成一家可以活到100岁的企业。”
徐可这样描述了他对自己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
由此开始,他又将迈上一条崭新的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