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砖房改造成民宿,你喜欢吗?
导读:原来土一些、穷一些也没什么,人生的过程不必非得背井离乡,从乡村、小县城出发到大城市安家,现在要是因为贫穷和闭塞被人同情或嘲笑的时候,还可以宣称这是一种“情怀”呢。
1
民宿、情怀,这两个词总是出现在一起,这二年恐怕您已经听腻了。
就像诗和远方,无数次被人同时提及。
我是那种土得掉渣的人,早年大家一起土的时候,还没什么人会提及这种字眼,估计如今很多人坐在狂飙的城镇化进程快车上晕车了,乡野、星空、诗、远方、情怀……这些和现代生活有些疏离的字句才会被人反复提起,以缓解城市化带来的痛苦和压抑,最后它们集中出现在一种叫做民宿的产品介绍里,成为一种实体化的业态。
其实“民宿“这个词我是2015年才听说的,那会儿我仍然是个土得掉渣的人,干着无足轻重的工作,拿着微薄的工资,我也曾去过一些远方,但多是为了生活奔波,说不上什么诗情画意。
有一种人,一辈子更愿意生活在农村或者小县城这种地方,很少主动改变,所以当我听到杭州一位设计师朋友嘴里吐出这些词的时候,犹如醍醐灌顶,这才发现原来土一些、穷一些也没什么,人生的过程不必非得背井离乡,从乡村、小县城出发到大城市安家,现在要是因为贫穷和闭塞被人同情或嘲笑的时候,还可以宣称这是一种“情怀”呢。
民宿
2
你知道吗?在中国,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消失……
我小时候(其实现在也是),家里住的就是和类似这种夯土墙的木结构屋顶的瓦房,家里几代都是木匠,老屋和我同岁,是父亲、舅舅们一手一脚建造起来的,十年之后,我终于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历经三十几年,老屋没有漏过水,没有掉过墙皮,我特别喜欢屋里的一切,喜欢住在里面的感觉,非常踏实,非常有安全感。
如果画一座房子,相信很多人都会一撇一捺,先画一个“人”,然后在人下面画一个“口”,有人有口,就是中国人心中的家,白墙,黑瓦,或者更纯粹的夯土墙,合字形的房屋,早晨阳光透过树叶从窗口晒到屁股上,黄昏屋顶升起袅袅炊烟,多少年来仿佛刻在我心头的图画,我觉得这即是世界上最优美的民居建筑。
乡村的田园荒芜了不少,许多老屋们都破败了、推倒了,盖起了形式各异的楼房,也谈不上什么优美不优美,如今农村人盖房只讲面积,以房子套数多寡论荣辱。只是平时年轻人们也不见了,很多人新建的楼房只住了一二层,其余空置,甚至大门紧锁,门可罗雀。
我家在小县城的一条小巷子里,我们这一带周边邻居都推到了原先的土房,在宅基地上盖起了七层左右的楼房,一般可以盖二、三栋,卖掉大部分,自己留几套,搞得好可以赚一、二百万,这叫做“搞开发”。
作为家里的青年劳力,我有责任有义务完成这种“搞开发”的全过程,这几乎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仪式,我家在周围楼房的映衬之下,确实显得很寒酸,现在已经是我们县城里唯一一栋老土房。
3
虽然是太平盛世,可几乎人人都在背井离乡,没有一处能够逃脱规划、开发,就连我这种不想挪窝的人,在门前修一下水管,挖个沟,抽支烟的工夫,都有过路的不认识的老汉问我为啥还不“搞开发”?并且能飞快地对我的房子做一系列地产方面的评估,什么资金从哪里来,工队怎么包划算,什么一平能卖多少,真是了如指掌。你若是说自己老屋还有保留的价值,他们就会被你的不知好歹不知所谓惊得瞪大眼,以一种看傻瓜的眼神愤愤离去……我感觉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乱世”,这次乱了的,是世人的心。
在父母和亲戚日复一日的催促甚至逼迫下,老屋四周环绕的大树被我带着人亲手砍得干干净净,准备去搞所谓的“开发”。但,最后下定决心推倒老房子,我确实是舍不得,于是“开发“的工程建了一部分被我拖延下来,我进了本地一家旅游开发公司上班,负责一个文旅项目的策划和规划,挣工资,骑摩托,居陋巷,住土屋,工作也很忙碌,也没多少钱,但生活还是很幸福,假如不提房子这茬的话,还算和和美美,颇有些安贫乐道的意味。
4
2015年11月,公司想开发一个景区附近的自然村落做一个田园综合体,这个村大约有10座老房子
2015年11月,公司想开发一个景区附近的自然村落做一个田园综合体,这个村大约有10座老房子需要改造,我没有学过设计,也从没参与过这种事,但因为自己家也有这样的老屋要改造而父母不愿意,苦于没有机会。于是表示愿意试一试,老板虽将信将疑,但觉得我也不是那种特别不靠谱的人,何况之前几位设计师的方案没有达到老板的预期,说不定让我试试真的行呢?最后我揽下了这个任务,接手后把老屋破烂的屋顶揭掉,加高了1.6米,变成两层,掏了几个大门洞,样子比较丑,我师父方周旺先生(毕业于同济大学环境园林系)看我把老屋折腾成这样,改变了民俗建筑原有的特点,问我方案,我又只能拿出几张粗劣的示意图,气得扭头就走,要不是他忙于公司另外一个文旅项目忙不过来,非得把我赶走自己来不可,不过师父毕竟是师父,他还是指点了我几个关键的布局原则和一些建筑理念上的提升,并鼓励我大胆的去做。那时候不会作图,全凭手稿,亏得施工经理邓有明几十年装修经验,否则真是会让那些线条幼稚的图搞得莫名其妙。
不论过程,只要结果。期间的过程辛酸甘苦不足为人所道,2016年6月,经过7个多月的折腾,老屋终于焕然一新!
设计图纸
说了不懂设计,图就做成这样,都不敢叫老板看见,要给我点时间,做出来就好了。
改造后
院里是不是清爽多了
喝茶其实很不错的
茶室外歪脖树挺有禅意的,请工人师傅施工时小心的保留着,然而……这这这太难了!最后还是死掉啦……
坐在廊下面晒晒太阳挺好的
完工照还是很靓的
这种斜坡屋顶的下屋我们这叫做“撇厦子”本来是厨房
业主是个工作狂,要求要有会议室,结果弄成了佛堂,有投影仪和音响系统,还是能开会的
没事可以打打坐
我喜欢光与影的感觉,这样才叫岁月静好
靠窗放了把古琴,采购部小万同志拿嘴弹了一曲“笑傲江湖”,兄弟,几年不见你还好吗?
这个院子室内面积630平,和120平的庭院,有茶室、禅堂、琴室、书房、棋室、树屋、两个公共大厅,和8间客房,虽然我这个人比较土,但我把自己所有关于风雅生活的想象都在这个院子实验了一遍,我想让父母也能在这样的院子里安度晚年,这是我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我可以从一个建筑小工,变成一名设计师,其实懂不懂设计真的不重要,关键是要懂生活,有情怀。
如果你的老家也有老房子没有拆,而你也不想花几十上百万到城里买房,其实,你也可以把生活过成诗。
诗,未必只在远方。
当然最应该感谢邓有财老板给了我实践的机会!毕竟让一个从没干过设计的人做这种项目不是一般人的格局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