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圈 > 案例 > 正文

摩拜为什么必须卖身?

来源:AI财经社 发布时间: 2018-04-04 09:10:33 编辑:诚富

导读:单车战争的故事,或许从双方接受AT投资的那一刻起,就早已经标注好各自的走向和结局:所有一切用资本垒积起来的风口行业,最终都将成为巨头们的对决战场。

摩拜为什么必须卖身?

单车战争的故事,或许从双方接受AT投资的那一刻起,就早已经标注好各自的走向和结局:所有一切用资本垒积起来的风口行业,最终都将成为巨头们的对决战场。

6个月后,摩拜还是坐在了资本的谈判桌上。

不过,这次的主角不再是合并话题,而是这个昔日姿态更高、颇被看好单车巨头,即将“卖身”。

4月3日,据蓝鲸TMT报道,摩拜将以37亿美元的总价出售给杀入出行市场的美团,包括27亿美元的实际作价(12亿美元现金及15亿美元股权)和10亿美元的债务。报道称,目前摩拜债务总额合计超过10亿美元,现有股东已放弃继续支持,也没有新的资本再愿意入场。

就像是愚人节的洋葱新闻,摩拜卖身很快衍生出了各个版本。

有媒体称,美团和摩拜之间的关系,不是合并,而是收购,并且交易仍在谈判之中。也有媒体称,此次交易的参与者还有滴滴和软银,双方给出了45亿美元的估值,意图以10亿美元投资摩拜单车。

但关于上述说法,摩拜和美团官方均以“不予置评”的态度来回应这场参与者众多的交易。滴滴方面则对AI财经社否认了将要投资的说法。

不论怎么样,摩拜是准备将自己卖掉了。

“卖身”疑云

4月3日,焦灼的谈判正在北京麦子店街的曼宁国际大厦进行。那里有着明亮的橙黄色logo,是摩拜公司的总部所在。

据AI财经社了解,摩拜白天所召开的是电话董事会。晚上,则将是电话股东会。

有媒体称,被放在谈判天平上的筹码,是原ofo的重要股东滴滴,给出的条件是10亿美元的融资。选择“卖身”美团,还是接受竞争对手的股东滴滴,成了摩拜此次交易的疑云。

但滴滴官方对AI财经社否认了投资摩拜的消息。一位接近ofo的人士也否认了这一说法。他表示,滴滴如果要投资摩拜,除非从ofo撤资。

但另一种说法是,滴滴计划将所持ofo的股权,通过债转股的方式卖给了蚂蚁金服,双方正在谈判之中。

作为此次“卖身”疑云核心的当事人之一,美团创始人王兴在社交媒体上呈现出来的状态却意外轻松。下午4点,把饭否当作日记本的王兴更新了一条状态,他写道:“这种小雨天,适合沿着河边在柳树下散步。”有意思的是,摩拜和美团的总部都在河边,柳树也都是不可或缺的景色。

事实上,美团和摩拜拥有共同的股东腾讯,王兴个人也早在2016年参与了摩拜的C轮融资。据《财新》报道,正是马化腾撮合了这场谈判。

2017年11月时有传闻称,美团将要领投摩拜的新一轮10亿美元的融资,但这一消息随后被美团方面否认。
多位接近美团和摩拜方面的人士对AI财经社确认,当时美团和摩拜确实进行了过接触,但最终没有决定投资。另外一条未经确认的消息显示,针对此次收购,双方谈判了4个月。从时间上来看,更像是2017年底的投资变成了如今的“收购”。

不管摩拜此次“卖身”谁家,唯一明确的格局是,这将是AT战争的再一次升级。由于摩拜和腾讯的关系越来越密切,ofo最终也只能坚定地站队阿里。

对于共享单车行业而言,这则意味着一场失败——共享单车依靠租金实现盈利的商业模式并不成立,只有依附大平台,实现流量价值的转换。

单车难立

根据蓝鲸TMT公布的摩拜财务报表显示,截止2017年12月,摩拜持有现金37.52亿元,欠供应商10亿元,挪用用户押金60亿元。另外,摩拜每月运营支出超过4亿元,2017年12月单月营收为1.1亿元人民币,每车每天仅周转1次。

AI财经社从摩拜内部获取的一份摩拜沈阳的运营数据显示,摩拜在沈阳投放总量约14万,正常运营的车辆约8万,丢失车辆3.5万辆,丢失率高达25%。3月份整体日周转率约为1.5%,约有20%的用户使用了月卡免费骑行。

共享单车无法完成自我造血,恐怕是摩拜此次面临出售的主要原因。事实上,2017年冬天,对于没有拿到充足资金的摩拜和ofo来说,都是寒冬时刻。

AI财经社从多个渠道了解到,由于资金吃紧,摩拜和ofo从2017年11月开始进行人员优化,多个城市的外包兼职率先被解雇,部分城市甚至在冬季出现运维近乎停摆的状态。

据摩拜南部和北部的运维员工介绍,2017年年末,摩拜总部开始通知各城市进行人员优化,兼职的运维人员在冬天被停掉或者变更绩效方式,从按天计工资变为了按件(寻找坏车)来计算工资。

摩拜北部员工对AI财经社表示,摩拜计划要在今年夏天实现盈利,因此人力成本和运营支出成了最需要缩减的部分,城市分部的员工原本说好的年终奖最终被口头通知取消。

另外,供应链方面,摩拜位于无锡市的共享单车工厂,顶峰时每天能够生产1.4万辆自行车。AI财经社在实地查看发现,工厂所在园区没有一辆摩拜单车的影子,流水线上再无工人忙碌的身影。一位尚在工厂的员工表示,2017年11月份开始,工厂就逐渐停工,工人从500人降到了200人,年前年后各走了一批。

多位摩拜的供应商对AI财经社表示,从2017年12月起,摩拜的订单就在逐步减少。“每月以大概几千辆的频率在产出,我们现在计划接滴滴青桔单车的订单。”一位天津的供应商说道。

不久前刚拿到8.66亿美元股权+债权融资的ofo也不例外。据了解,2017年冬天,ofo包括深圳、重庆、南京、珠海、新疆在内的多个城市都存在裁员情况,三四线城市是重灾区,主要涉及供应链、运维和市场部门。

共享单车的订单量也随着资金、环境和补贴的减少陷入了“寒冬”。根据第三方平台极光大数据提供的资料显示,共享单车APP的月活、新增用户、留存率在2017年11月到2018年2月期间,均出现了较大幅下降。

巨头之争

越来越多的数据证明,共享单车的高损坏率、高运营成本和低收入,让单车企业依靠业务本身盈利的商业模式很难形成。但由于共享单车车辆规模和用户规模都相对较大,其拥有天然的流量优势,对于有协同效应的公司来说,仍是不错的线下场景。

这正是美团和滴滴的逻辑所在,也是背后AT战争的目的所在。前两者试图补齐其出行版图,后两者则意在线下流量完善支付、信用功能等场景。

摩拜为什么必须卖身?

在这场谈判中,美团王兴的角色属于新进入者,但他却是野心勃勃的商业板块“拼图”者。起初,美团只是一家团购公司,但王兴赋予了美团更多的身份——票务公司、酒旅公司、外卖公司,甚至出行公司。

3月21日,美团试点了一年的打车业务刚刚在上海上线,根据王兴的说法,三天便拿下了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如今,美团还有可能成为单车公司。有人曾开玩笑说,半壁互联网江山都是美团的敌人。

王兴最近一次阐述对于美团的看法,是在4月初接受The Information采访的时候。他认为,美团的未来是“Amazon for service”。以美国为例,亚马逊和淘宝,是实物电商平台(e-commerce platforms for physical goods),而美团的未来是服务电商平台(an e-commerce platform for services)。

王兴以商业流转中的“服务”作为考量美团边界的因素,每一个和用户本地生活服务相关的交易环节,他都要介入。根据美团打车上海上线半月的数据显示,其中40%的用户出行目的是吃喝玩乐。所以,介入骑行的逻辑,也可以类推。

滴滴的角色更为微妙,其现有业务横跨了外卖、单车、打车三个领域,成为当前战局中,战线最长、精力最分散、危机最重的角色。

4月1日,滴滴终于发起了对王兴做打车的反击——在无锡测试滴滴外卖。但这场战役并没有像想象中的轰轰烈烈,上线首日,滴滴外卖平台甚至出现了系统故障,商家发出需求,骑手却接不到订单。滴滴方面表示,“灰度测试”期间由于订单量较大所以出现了宕机,但滴滴称,“成绩很超预期”。

摩拜为什么必须卖身?

在打车主战场上,美团和滴滴形成了正面冲突,甚至有人认为,美团打车、高德顺风车、携程专车正联合第二梯队的出行领域玩家,对滴滴发起围剿。滴滴

始人程维曾经说的技术壁垒和平台效应,在补贴和低抽佣面前,有些不堪一击。
单车方面,滴滴在ofo的话语权已经逐渐减弱,青桔单车因政策原因扩张受阻,投资摩拜或许对于滴滴来说,一方面可以阻击美团在出行领域发起的攻击,另一方面可以继续维持在共享单车上的布局。

但值得留意的是,滴滴的股东中既有阿里又有腾讯,这让背后的纠葛会变得更复杂。

ofo最终的出路也异常清晰。有知情人士透露,ofo的E2-2轮融资正在进行当中,领投方很有可能仍是阿里巴巴。一位业内人士评价,阿里的作风一贯是所投资的公司要掌握控股权,刚刚被收购的饿了么就是最好的例子。
单车战争的故事,或许从双方接受AT投资的那一刻起,就早已经标注好各自的走向和结局:所有一切用资本垒积起来的风口行业,最终都将成为巨头们的对决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