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投融资 > 产业 > 载体秘籍 > 正文

联合办公领域竞争激烈,靠科技智能能否取胜?

来源:投资家 发布时间: 2017-11-14 09:24:17 编辑:诚富

导读:联合办公最早诞生于美国,是一种为降低办公室租赁成本而进行共享办公空间的办公模式。

联合办公领域竞争激烈,靠科技智能能否取胜?

联合办公最早诞生于美国,是一种为降低办公室租赁成本而进行共享办公空间的办公模式。

2010年,联合办公行业最为知名的企业之一WeWork在美国创立。短短几年时间,WeWork已经成长为一家全球性的公司,在中国、日本、新加坡等十几个国家均设有多家联合办公空间。公司估值现已高达200亿美元,成为仅次于Airbnb和Uber等估值最高的美国科技创业公司之一。

WeWork在美国的成功验证,为中国联合办公领域开拓了一片天地。2015年,该领域在国内迎来爆发期,有超过50家公司诞生,但经过2016年“寒冬”洗礼后,一些不具备竞争优势的公司被淘汰出局,而资本也越来越看中商业模式更具创新性的公司。

梦想加,作为成立于2015年的智能办公共享空间,便是其中之一。

不低于85%的入驻率,以及数轮美元融资

没有前期丰富的行业积累,创始团队在此之前并未涉足过地产等相关领域,多为程序员出身。看起来似乎缺乏先发优势的梦想加,却能在各方巨头出没的共享办公领域里杀出一条血路。

至今为止,梦想加已拿过数轮融资。

2015年6月,梦想加获得来自险峰长青、英诺天使联合天使轮投资100万美金。同年12月,获得愉悦资本领投的A轮融资。2017年5月,梦想加再次获得由愉悦资本领投、闪银及险峰长青跟投的2000万美金B轮融资,9月,再获浦发硅谷银行战略债权融资。

截至目前,梦想加共运营近20个智能共享办公空间,运营总面积达40000平米,6000个工位。在梦想加入驻的企业中,既有Airbnb、VipKid等优秀的独角兽创业公司,又有中粮、学而思等大中型成熟公司。会员企业涵盖联想、用友、JOS 等等。同时,梦想加一直保持着不低于85%的平均入驻率。

上述种种,不禁让人好奇,在巨头横行的共享办公领域,梦想加靠什么占据一席之地?

为此,投资家记者在梦想加朝外MEN办公空间内,采访了该空间的创始人——王晓鲁先生。

这位2011年便开始涉足各个领域的连续创业者,同时拥有清华大学本科硕士,法国工程学院MBA等经历。毕业后,从事过战略咨询、PE投资等工作。2015年初,他与温梦飞、李文磊共同创办梦想加。

采访当天,王晓鲁看起来非常忙碌,讲话和行走的速度比普通人要快2倍左右,和他对话时,需要精神高度集中。也因此,原本计划2个小时的采访,在1个小时内便顺利结束了。

竞争力与护城河

在盈利模式方面,梦想加主要通过向入驻者收取工位租赁费以及相关服务费用获利。因其较高且稳定的入驻率,梦想加目前投入运营的空间,都可实现单店盈利,并为投资合作的伙伴快速回收成本。

论其特色,梦想加在创立伊始便将自身定位为专注于科技智能办公体验的共享办公空间。通过输出名为“Oaas (office as a service,办公即服务)”的产品体系,利用设计、智能、运营等产品,为用户打造舒适、高效、开放的企业办公服务体验。

这样的定位一方面源于创始团队技术出身的原始基因与血液,另一方面也源于王晓鲁对市场趋势的观察与思考。

在智能办公上,梦想加采用自主研发的“Smart Office”智能办公系统,用户只需凭个人微信ID,即可访问所有办公资源,随时随地享受无线办公体验。比如通过微信扫码出入空间,自助预订会议室、访客邀请、免驱动云端打印、远程无线云投影、高帧数视频会议系统协同办公等等,不仅方便用户使用,也将用户与办公空间有机、高效地连接,为用户提升工作效率,降低企业管理成本,实现梦想加一贯秉承的“一个ID掌握接所有办公资源”的智能体验理念。

作为一个科技范儿的共享空间,梦想加自创立便与众不同,拥有自己的技术团队和空间设计团队,据了解,公司内60%以上的人员是产品研发团队。而经过两年多时间不断的更新升级,今年下半年以来,梦想加产品体系已逐步臻于成熟和标准化,这也成了梦想加智能共享办公空间的核心竞争力和技术壁垒。

也因此,2017年9-10月间,梦想加一个月先后落地包含建国门万豪中心、望京彩虹桥、望京科创大厦、以及成都IFS四个空间,不仅开启了梦想加迈入规模化发展的快车道、开启外阜落地空间模式,还见证了梦想加产品体系已实现标准化模块,能够迅速复制落地。

未来,梦想加将持续放大自身的智能办公基因,并将智能办公系统不断升级迭代,让其满足用户与日俱增的办公需求。而智能办公系统的标准化也势必为梦想加的多城市扩张提供了有力支持与保障。
梦想加在联合办公的赛道里能否持续被用户与资本市场看好,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