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投融资 > 产业 > 创意产业 > 演艺 > 正文

缺乏成熟运营模式 戏剧节扎堆是谁的狂欢?

来源:北京商报(北京) 发布时间: 2017-06-29 09:45:56 编辑:诚富

导读:由开心麻花主办的第一届麻花即兴戏剧节日前在京开幕,共吸引了全球27支即兴戏剧表演团队参加。自2013年乌镇国际戏剧节成为区域性戏剧节成功的标杆后,各式各样的戏剧节便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

由开心麻花主办的第一届麻花即兴戏剧节日前在京开幕,共吸引了全球27支即兴戏剧表演团队参加。自2013年乌镇国际戏剧节成为区域性戏剧节成功的标杆后,各式各样的戏剧节便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然而,优质的戏剧资源毕竟是有限的,当戏剧节的品牌越来越杂乱时,精品内容自然也会相应减少。在从业者看来,如今的戏剧节市场犹如此前的音乐节,鳞次栉比但大都是昙花一现,更多的则沦为资本方的一场狂欢盛宴。

扎堆举办

进入6月,各类戏剧节举办的热情就像气温一样不断攀升。仅以北京为例,“2017柏林戏剧节在中国”刚刚拉开大幕,首届“老舍国际戏剧节”便携带13部中外经典剧目在舞台亮相;开心麻花推出的“第一届麻花即兴戏剧节”所掀起的热度还未褪去,号称史上最长的“第八届北京南锣鼓巷戏剧节”便开始“低调”地抢占风头。

追根溯源,国内的戏剧节是从1988年创办的“中国戏剧节”开始逐渐兴起的,但直到2013年“乌镇戏剧节”的举行,才让市场看到了世界著名的“阿维尼翁戏剧节”国内版的效应——乌镇一夜之间从江南水乡变身为文艺的戏剧小镇,大量戏剧爱好者的涌入也让乌镇有了崭新的文化生态,可以说,“乌镇国际戏剧节”已成为区域性戏剧节成功的标杆,此后,各式各样的戏剧节便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严重的跟风现象让戏剧节开始扎堆举办。”戏剧从业者马先生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每年全国举办为期一周以上的大型戏剧节数量有30余个,如果算上小型戏剧节、展演类戏剧节以及海外戏剧节,数量估计能达到近百个,这些戏剧节主要可分为政府主办、民间主办与海外引进三大类,其中以民间主办的戏剧节数量最多,“戏剧节能在短期内将大量的资源集聚,但是过于频繁地举办戏剧节,也是对演出资源的一种透支”。

资本盛宴

密集开幕的各类戏剧节虽然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关注,但在资深行业人士张东辉看来,相较于对戏剧艺术层次的追求,经济利益才是戏剧节兴起的根本驱动力,“戏剧节本来应该是一个艺术交流的平台,让贴近时代发展的青年戏剧人与经验丰富的老艺术家对接,优势互补,共同推动戏剧的发展,但是戏剧节所囊括的不仅是演出,还有广告、消费等商机,因而大部分戏剧节都离不开资本的加持,这也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一种表现”。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目前戏剧节背后的资本方也各有来头。一般来说,区域性较为明显的戏剧节,通常与当地的旅游公司有合作,例如“乌镇戏剧节”,虽然由黄磊、赖声川、孟京辉组成的发起人团队十分耀眼,但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才是最大的金主;与此同时,演出公司也开始凭借自身的资源优势介入到戏剧节中,首届“老舍国际戏剧节”中便有北京市演出有限责任公司的身影;此外,剧场、剧院也是推动戏剧节开展的主力军之一,天津大剧院打造的“天津曹禺国际戏剧节”颇受市场瞩目,而“北京·南锣鼓巷戏剧节”同样成为蓬蒿剧场的又一个宣传品牌。

剧场经营者王先生表示,尽管戏剧节的数量逐年增加,但有很多都是昙花一现,趁市场正热捞一笔便再没有了下文,“就像前几年市场中层出不穷的音乐节一样,不少戏剧节也是用噱头吸引观众消费,最终不过是沦为投资方的一场狂欢盛宴”。

问题频现

鱼龙混杂的戏剧节不仅没能推动戏剧的发展,还引发了不少问题。“说是著名导演出品的话剧,表演的内容完全让人摸不着头脑。”消费者程女士表示,戏剧节中一些演出剧目只是空有其名,艺术质量根本得不到保证,而且戏剧节的管理也存在很大漏洞,一些免费演出门票直接落到“黄牛”手中后,竟然就在剧场门口公然抬价,“戏剧节的食宿、门票价格都不便宜,但是消费体验实在无法让人满意”。

北京演艺集团演出总监郄春来指出,国外已经有较为成熟的戏剧节运营模式,相较之下,国内戏剧节兴起的时间较晚,入行门槛很低,没有可以遵循的行业标准,也没有配套的监管措施,导致戏剧节的质量往往参差不齐,“戏剧节想要获取持续的经济利益,一方面要强化消费体验;另一方面也需对剧目质量有严格的把控”。

“我每年都会参加多次国内外的戏剧节,不得不说,在国内戏剧节选戏不亚于一场豪赌。”戏剧爱好者蒋女士表示,一些戏剧节中展演的戏剧过于前卫,并不适合普通观众;还有一些剧目在戏剧节公演后,马上就开启全国巡演,或者已经巡演过的剧目又在戏剧节上展演,极大降低了戏剧节的吸引力,“其实戏剧节中有很多可以拓展的形式,并非一定要拘泥于剧场、剧院,街道、花园、露台处处都可以表演,然而,能够有优质演出内容的大型戏剧节往往缺乏新意,形式更为灵活的小型艺术节宣传力度不够很难引起注意,如果二者可以结合,相信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参与到戏剧节中”。

理性发展

在张东辉看来,火热的戏剧节急需降温,回归到理性发展的轨道上来,才能有效遏制频频出现的各类问题,因为戏剧节并不是一个快餐类的产品,粗制滥造的戏剧节也许可以在短期获利,但是却不能获得长久的生命力,“能够代代流传的戏剧作品无一不是贴近时代,并在艺术层次上有所突破,进而引起观众共鸣的,但想达到这样的高度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素材挖掘、内容打磨,才能推向市场,对于戏剧节来说也是一样,从项目的筹备、策划,到作品的征集、筛选,都需要严格的把控,才能为戏剧节积累口碑,打造出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

而在挤出行业泡沫的同时,戏剧节也要形成自己的特色。郄春来指出,当一个业态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必然会产生细分领域市场,这个市场的形成是长期的,但是谁能占得先机便能比后来者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随着演出市场的繁荣,观众的审美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戏剧节必须不断挖掘自身特色才能更好地满足观众多元化的需求”。

诚然,戏剧演出的体量在近年来迅速攀升,但是观演双方在艺术创作力和鉴赏力上,并没有得到同步提升,演出市场的丰富和文化景观的多元化,也未能让国内戏剧创作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因此,对于眼下狂欢中的国内各类戏剧节而言,大浪淘沙是必然的,质优量精才是可持续之路。